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11-19 10:56 编辑
优秀的演员哭起来没有装腔作势,有的只是让你先哭的悲痛,即使他面无表情,甚至一滴泪也不流,你也能感觉到那撕心裂肺的疼;
武术高手出招前,不虚张声势,更不剑拔弩张,有的只是平静淡然,那种目光平缓而柔和,却没有丝毫怯意的从容,你却被震慑,感觉他的力道和气场。
井底蛙一篇《立冬》标题就不作势。开篇更是自然轻快,如叙家常:
“立冬萝卜小雪菜,又到了腌咸菜的季节了。”这种不动声色的大手笔表面似学生的作文开头,如郑燮、齐白石的书法,貌似童稚,实则融汇篆隶之妙,碑帖互用,章法尽显,深的书法之真趣,而得自然之妙也。随后写妈妈:
“母亲又把地里的青红萝卜、辣椒和雪里蕻收回来了,一口两尺高的瓷缸洗净晾干,还有两碗大粒盐,一切准备就绪。把所有洗净的菜切碎晾干,就等着下缸腌制了。 母亲腌咸菜的手艺在街坊邻居们之间是很有名的,这主要是因为她会用调料,乡下人腌咸菜无非就是白菜萝卜芥菜疙瘩加大粒盐,可是她有自己的腌制秘方,在这里偷偷透露一下:母亲最常用的是在菜料里拌上一点新鲜的虾酱,加少许的黄酒、米醋、还有生姜大蒜的切片,甚至可以加上苹果梨之类的水果。经过半个月的密封、搅拌,腌制发酵,嘿,那个鲜啊,连在城里工作的亲戚们也指名要稍带一点。”
以前不大懂电影,为什么短短的时间里,舍得去用特写去描绘夕阳的风景,漠然的眼神,一个人反复在房间里踱步,多镜头渲染那接吻爱抚的画面……以为那是在浪费。现在我终于明白,多伟大的英雄也要靠细节来衬托。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的毛泽东,在延安炮火下从容镇定,可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却老泪纵横。井底蛙写母亲的细节,语调平静,可是看着就让我们既缅怀那咸菜,又对母亲默默的感怀。
大手笔就是大手笔。他的笔下流动着的即使是江河,他也如葛洲坝水利工程一样控制得恰到好处,这还远远不是高潮,作者语锋一转:
“不过,最好吃的还不是这样的,而是小时候家里冬天常吃的“杂拌菜”。这种咸菜的主要原料是生长在海边的一种叫作“紫盖”的小螃蟹。
"这是一种生活在硬土层的小螃蟹,一个大约有半两重。它的壳青紫色,立秋以后正是肥硕的时候,团脐的雌蟹,体内储满金黄色的膏黄,味道特鲜美,尤其是腌制的生吃,堪称一绝。
可是这种蟹子很难捉。它们不在松软的潮间带的沙土里居住,偏偏在较硬的滩涂和芦苇从中打洞,天气越冷它们的洞就越深。洞口小小的,只能搁进两个手指,把这一层土掀开以后,就会出现一个萝卜坑粗细的洞穴。洞穴虽然是直直的,但是很深,足以淹没一个成年人的胳膊,要从这里面把他们捞出来,就必须用力把洞穴撑开,这需要力气,也需要一点技巧,母亲可是村里最有名的捉蟹高手,一次就能捉四、五斤螃蟹,她拎着一大网兜吐着白沫的家伙经过村里路巷的时候,大人小孩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当然,她的胳膊也常常是肿胀的,那上面也有不少的长长的划痕。
那时候,母亲一般的连续去三四天,能捞到二十多斤蟹子。足以装满半个的咸菜缸。连同经过霜打的小辣椒包括辣椒的叶子,还有半熟的小茄子、还有大葱、胡萝卜丝等等,洗净晾干,然后跟蟹子混合一起,密封后一天翻动一次,半个月后就可以吃了。经过腌制的螃蟹外壳都变脆,味道鲜美无比。那些一同腌制的咸菜也鲜香可口,一直能吃一个冬春,在那些青黄不接的年代,有这样一碟咸菜,野菜饼子红薯干也能吃的肚儿圆!”
这样的文字只能去读原文,再加一点评价那就像大米饭里掺了老鼠屎。
我们只能在心中感叹:井底啊,井底,小螃蟹啊小螃蟹,妈妈啊妈妈,啥也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啊。
鲁迅说过:什么是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井底蛙深得之中三味:
“可惜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的美味小螃蟹了。那些滩涂、芦苇荡早就在二十年前被推土机夷为养虾池了。当然,就算是有这种小螃蟹,妈妈也没有能力去捉了。” 螃蟹没了,滩涂芦苇荡没了,妈妈也没了力气……"
文章如果到此结束,那就是十分精美的小文。可是作者也一时舍不得自己的蟒蛇尾巴……
“一碟小小的咸菜,彰显生活的变迁。日子就是在这种五味俱全的变化中前行着。”
此句一出,如鲠在喉,生趣全无。所以建议作者在发表时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