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送上我们的爱 温暖老兵的心
查看: 3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送上我们的爱 温暖老兵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7 1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目前,寻访并救助老兵活动仍在进行中
  阅读提示
  随着大河报“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的持续推出,从现在开始,老兵救助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连日来,众多读者致电本报,截至发稿时,已汇聚200多条老兵信息和线索,有寻找在战争中失踪的亲人的,有寻找老战友的,更多的人则希望能尽早见到健在的老兵,当面表达敬仰之情。
  寒冷与阴霾,没能阻挡住志愿者找寻老兵的步伐。前天和昨天,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到一起,大家怀着极大的热忱,进一步细化老兵救助方案,并开始将生活物资送到一些老人手中,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筹划老兵聚会等。
  □策划 特稿部 执行 记者 朱长振 文图
  落实
  年龄最大的98岁老兵现居郑州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目前健在的年龄最大的老兵叫刘宗阁,已98岁,17岁参军,籍贯是河南温县,参加过淞沪战役,现居住在郑州市爱心养老公寓。
  读者李先生想通过大河报寻找自己的爷爷李广山,小名叫李弯儿,1918年出生,许昌鄢陵县马坊乡半截岗村人。李先生说,爷爷自1942年参加缅甸远征军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当时自己的父亲李海森才两岁。1948年和1966年,爷爷曾两次给家里捎信打听老家还有人没有?但都因误传而没了消息。1976年左右,当地派出所曾来李家说收到过一份来自长沙的档案,显示李广山在长沙当处长,但后来这一线索也中断了。李先生说,由于奶奶和父亲都已去世,他想尽快找到爷爷,“哪怕能见到爷爷坟头,也能让天堂里的奶奶放心了”。
  驻马店读者王女士来电说,她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炊事员,母亲是共产党员,曾参加过百团大战,但因历史问题家庭也受到了牵连,母亲就在前几天抱憾离世,“今年清明,我一定上坟给俺妈说说这个好消息,现在终于有人关注抗战老兵了”。
  有一位叶县的读者拨通本报热线电话,哭着说:“你们快来我们村看看吧,有个曾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快不行了。”
  行动
  志愿者为多名老兵送去暖冬物资
  这两天,越来越多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齐聚郑州,已关注老兵十年之久的“匈奴”成为专职志愿者,他将负责落实大河报获取的200多条老兵线索和信息,并分配至各地志愿者手中,为老兵及时送去生活用品,提供医疗服务。
  郑州志愿者李百泉和才让卓玛已开始行动,把暖冬物资送到了确定身份的老兵手中;洛阳的志愿者“元元”也驱车赶往驻马店等地为多名老兵送去棉衣、棉被和生活费;平顶山志愿者“三乐”一边核实身居叶县、汝州的3名老兵身份,一边忙着筹划即将召开的黄埔军校同学在平顶山的聚会。据了解,目前平顶山健在的抗战老兵有50名。
  昨天上午,深圳龙越基金会负责人孙春龙与大河报负责人就如何做好老兵报道及接下来的“关爱老兵活动”进行交流,“十分感谢大河报的连续报道,短时间内发现老兵有用信息200多条,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接下来我们要在全国各地推广这种合作模式,通过大河报发行网络结合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的参与,促进河南乃至全国老兵关怀事业的开展”,孙春龙说。
  心声
  老兵们最希望获得认可和尊重
  就在志愿者商议如何救助老兵时,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大多老兵的心愿并非索要物质,而是希望获得精神层面的认可和尊重。
  抗战老兵金鑑出生在1927年,现住伊川县高山乡坡头村。“1944年,我们在临汝、嵩县、新安、磁涧、卢氏等地与日军作战。洛阳保卫战时,我们部队因装备不好,在洛阳外围与敌人周旋。”忆起抗日,金鑑老人很兴奋,他说,当时部队在新安县磁涧镇附近驻扎,有个吹号的战士叫刘惠民,才13岁。这孩子特别机灵,趁着天黑,从一名打瞌睡的日本兵手里夺回一支步枪,“我们连长很高兴,说日本兵也不过如此嘛,就命令我们第二天攻打,但是敌人是机械化、战斗力强。我们是步兵,武器也不精良。营长派我们第八连出击,叫第七连掩护。但是当时我们部队人少,火力也不如敌人,只好肉搏。连长和机枪手都中弹受伤了,腿都打断了。日本兵冲上来拿着刺刀戳我,我抓住他胳膊,扭打到一起,我使劲把他推下悬崖,算是逃了一命”。     
  1947年,金鑑被保送到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十六期,学习步兵知识。新中国成立后,金鑑到贺龙领导的西北军政大学学习了9个月,因成绩不错,被留校工作。“朝鲜战争爆发时,我退伍回家,当了农民。”老人说,以前有人说他历史不清白,现在有人夸他是抗战老兵,感到挺光荣。
  家住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镇张湾村的抗战老兵严德山,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当的兵。那一年,河南兵荒马乱又闹饥荒,“我们弟兄3个跟着我爷奶去要饭,就在这年,我被国民党抓住,到了陕西的安康去打仗,在38军17师518团,军长叫张耀明。”严德山回忆说,他在部队运输队做了一名运输兵,由于当时身体瘦小,挑不动挑担,就给连长做勤务员,有时候还要上山捡干柴烧火,一天就能吃两顿饭,吃不饱。“不久,听说南山(陕西安康一带)那边新四军条件好,能吃饱饭,我就投奔了新四军。”老人说。
  后来,严德山被国民党抓去当了俘虏。过了几天逃出来以后,跟新四军部队失去了联系。“我的所有能证明我身份的材料都弄丢了。1988年,我去陕西复平县,想去找我的营长,请他给我写个证明材料,但是没有找到营长。我现在就一个想法,能不能再给我弄个能犁地的牛,我还要种地,我要自食其力,叫人家看得起我。”严德山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救助在持续  
  关爱不停息
  金鑑老人耳聋得厉害,需要记者扯大嗓门或用写字来交流。   
  85岁的金鑑老人,去年还在养牛,下地干活,这是他半辈子的生活轨迹。今年,为了给90岁的瘫痪老伴看病抓药,他忍痛把牛卖了。去年年底,几经周折,他终于吃上了低保,每月72元钱,这是他和老伴现在唯一的收入。
  前些年,金鑑的大儿子因病早逝,在水泥厂打工的二儿子要供养家里三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生活过得也很艰难。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全家人经常被同村人歧视。采访期间,老人还一直问我,他大孙女马上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不会再受他牵连了吧?
  老人烧掉了自己的很多证件,仅仅保存了两个黄埔军校的徽章,藏在墙缝里。   
  受访时,金鑑老人的嗓音很高,引得周围的邻居都来观望。和记者说了整整一天,老人依然情绪高涨。采访当天,老人的二儿子金安现特意从县城打工地赶回家,他告诉记者,以前听村里人说,常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地头哭。他说,父亲在家务农几十年,很少出门,也不敢大声说话,吃饭都是自己蹲屋里吃。村里曾有3个同为国军的老人,自从那两个去世后,父亲就再也没有说话的人了。   
  结束采访,金鑑老人坚持要送记者去村口坐车。金安现说,短短几百米村路,父亲很少出来走,也从没见他这样高兴过。
  回忆起在农村采访的一个多月里所见到的几十名老兵,记者虽然没能给他们带去金钱和生活用品,但这些老兵无一例外表现出了激动与兴奋,能够想象得出,他们是多么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严德山老人看到记者执意不在他家吃饭要离开时,很伤心,竟当着众人的面哭得像个孩子。
  “关爱抗战老兵”救助计划已然启动,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寻找老兵的行列。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