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合理冒泡 于 2013-1-25 14:42 编辑
单纯的音符,就是等待整合破裂的卵子,蛰伏是期待的破茧
或许也是无奈的安魂.............
CD整齐的列在架子上,像潘多拉魔盒般的静卧,只有打开了,你才会晓得这个变身无数的魔鬼。听歌其实就是在阅读心情,在冥想与沉湎中,翻阅着自己的已知与未然。鸡尾酒喝出了每个层次的味道,音乐又何尝不是呢。浸入是个等待的过程,在攀爬思想的脉络中蔓延,直到醇厚的发酵........
(一)《你是我的眼》
从来都以为《你是我的眼》是首不折不扣的口水歌,所以脑袋里录入的也就是几段咿咿呀呀的比较俗套上口的旋律。直到一次在网上无聊的消遣时间,才无意中发现这是台湾盲人歌手萧煌奇的一首原创作品。对于盲人我自小就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畏惧,这种畏惧不是来自器官缺陷上的恐慌,而是源于对黑暗的恐惧。我没有盲人朋友,所以也就没有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小时候我曾顽皮的模拟过,无非是些没头没脑的磕磕绊绊。后来大了,才能够缜密些的临摹内心,做些思想上的换位。如果说蓝色代表着没有阴霾,绿色代表着生命,那么黑色是否就是他的眼睛?在我的印象里,盲人的乐观总是要超乎其他的残障人士,他们总是以微笑示众,来弥补或是掩饰眼睛这个开起黑色玩笑的东西。对于盲人,我们所能给予的尊重不是微笑,而是手心上的温度,爱才是双最美丽的眼睛,也是抛掉黑色之外的所有炫美的颜色。上帝即便关上所有门,也会为你留出一扇窗.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人们说的天空蓝 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 我望向你的脸 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 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 忘了掀开 你是我的眼 (二)《高级动物》
对于窦唯,我总是以诗人而非歌者去看待。包括老崔、黑豹、唐朝等早期的成名摇滚作品,都脱离不了商业的味道。其实不难理解,无论是文化深度还是滋养文化的沃土都难以与欧美相提并论,在欧美摇滚乐起源于五十年代,真正极致是七八十年代,算起来有二三十年的滋生发展空间。到了中国那些率先受众的先锋人士,只能用照猫画虎来接轨这个舶来品。新鲜度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村边上修了铁路,两个小姑娘与疾驰而来的火车合影,结果丧命于滚滚铁流中,纯粹的摇滚在中国等同于那两个小姑娘的命运。思想可以咀嚼,但不能充饥,饿怕了也就开始量化的走穴了,像只江湖游走者手里的猴子,孙子般的赚些铜板。而窦唯绝对是这群猴子里的另类,与黑豹乐队分道扬镳,就足以说明他要辟谷他要立志做神猴的决心。窦唯的歌不但牛B还装B,他从不相信除了他还会有另外一个灵魂歌手,所以我相信他的歌是唱给自己听的,自己给自己灵魂写诗的歌者。窦唯的作品空旷、无物,低吟起来像似腹语,高亢起来又似天籁。性格决定命运,由此看来我们只能从灵魂的高远处向这位辟了谷的神猴致敬了,愿思想的粮食中在多些鸡鱼蛋肉的养分,能够支撑他继续走下去。
伟大 渺小 中庸 可怜
欢乐 痛苦 战争 平安
辉煌 黯淡 得意 伤感
怀恨 报复 专横 责难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三)《卡萨布兰卡》
第一次听《卡萨布兰卡》是在九十年代初,有趣的还是个打口带。说到打口带可能从八零后以后就不能够理解了,其实他就是海关罚没的磁带,在上沿上用特制的工具打个口且不影响收听的东西,现在想来其实就是个形式,即工作了又能贩卖充实小金库,何乐而不为。那本带是室友通过关系搞到的,如获至宝,然后用索尼随身听外接俩音箱,用小到蚊子挥动翅膀般的小音量收听,唯恐他人横刀夺爱。那本带里还收录了《此情可待》《昨日重现》等经典曲目。记得我们四个光棍小子仰在床铺上,摇着踢过足球的汗脚,跟着歌曲的节奏演绎着自己脑海里 的爱情故事。眼界和思想上的极度匮乏,这本经典十足的教会我们对爱的憧憬,“情调,啧啧”,这是我们几个发出最多的感慨,待再次走出室门的时候,看到谁都是纯正的土鳖。贝特·希金斯用欧美人得天独厚的音质演绎出一段完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好的歌者能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字节里,而不是用曲调掩盖瑕疵,就像当今演而优则唱的垃圾们对电音的偏好,假唱其实就是对注入硅胶的大乳,骗得了别人的感官,却骗不了自己的悲观。至今这首经典仍旧静静地躺在脑海,有懵懂的痴迷,有感悟后的开化,及生命赋予每个人的意义和承受之重。让我们重温一下经典中的灵魂吧,或许我们还能读懂些什么!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我的。
”很多破碎的爱,只能收纳在心里,缝缝补补一辈子。
并不是所有的爱都可以在阳光下绽放,有些爱只能留在怀里,温暖那颗冷却的心 。
|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