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3-3-24 17:58 编辑
第一次对梅花的认识是源于五年级的一次作文。
那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写梅花的作文。很认真的写了,记得用了很多美妙的句子,什么红梅映雪,红梅朵朵迎春之类的句子。父亲看完后,对我说重写。你明明没有看过红梅,写什么红梅啊,只在书上看到了人云亦云的东西而已。说完,指了指后院的那棵腊梅树,你写腊梅吧,腊梅就在你身边。
长大后,我渐渐知道传统的梅花都是指腊梅,不但有家养的,也有野生的腊梅。但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写梅花大多喜欢写红梅。我想,红梅的“红”字是一种艳,可以存托出诗句的美感。
后来一想,国画也是这样,都喜欢画红梅,红梅在画中更为显眼,特别是在皑皑白雪中。我想,我第一次写作文也许也是这种原因吧。
后来我还是喜欢腊梅了,红梅的花朵很大,很是艳丽,却不香。腊梅的花瓣很小,只是淡淡的黄色,可是香气宜人。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艳丽的花儿总是不香,那些小小的、淡淡的、素色的花儿都总是那么香?比如,栀子花,素心兰花、茉莉花—————
小时候,老宅子后面的那棵腊梅树一直香在我的记忆里。那一树花儿常常伴着雪花开,很是美丽,香味淹没了小院。儿时的我对花开花落倒没什么感触!喜欢腊梅开放,是因为要过年了,放寒假了。腊梅花落了,会有淡淡的伤感,不为别的,因为寒假完了,要上学了!
有一年冬天,还下着小雪。几个钓友外出冬钓。在鱼塘边,长着几株野生腊梅,我们这里俗称狗牙梅,就是花瓣尖尖的那种。开了满满一树。由于没鱼咬钩,我便到腊梅树下欣赏腊梅了。
塘主人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你喜欢腊梅啊。我点头说,很喜欢。塘主人对我说,我们这里称腊梅叫苦花。我一听来兴趣了。我很喜欢听一些老人说一些过去的事情,比如地方传说什么的,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觉得那是一种即将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塘主人继续说,因为腊梅的花儿和叶子不能同时出现在枝头。腊梅的叶子是花儿的母亲,母亲把花儿养育出来时,自己却死去了,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傲然群芳。孩子也总是见不到自己的母亲。而一树腊梅花儿说落就落,那是花儿们要给母亲叶子重生的机会。老人说的很动情,而我,听的更入神——————
自己住上高层以后,在阳台上养了几盆花,有兰花,也有一盆腊梅。因为腊梅很好养,只要按时浇水,施一点肥,过年时就一定会开花。
记得每次腊梅花开了,从来不喜欢养花的爱人也会把这盆腊梅从阳台上搬到客厅里。春节期间家里来人时,都会围着花儿称赞。满屋子的笑声,满屋子的花香。
可是,有一天这些花瓣开始脱落了,脱落在地板上了。爱人又将这盆花儿放到了阳台的拐角处了。看着她孤零零的枝子在风中寂寞的颤抖,心里总是很伤感。在猎香的人群散去之时,谁去感受她花落的寂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我一直不赞同这首诗。我总是觉得花儿和人一样,没有第二次了。“年年花相似。”仅仅是相似而已。西方哲学说,“人不可能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洛阳城里又东风,桃花未有旧时红。”何止是桃花———
落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有了。想到这里,心头总是很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