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倾心一读,尤赞白谦慎
文/腰
傅山,做为明末清初的一个书法、书画、及艺术家,是值得研究与尊崇的。而在如此浮躁的时代,能倾其十三年之功去研究明末清初一个艺术家的人生及艺术成就,为这段历史的文化填补空白,这种精神,同样的值得敬佩。
白谦慎先生所著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之严谨(以下此书简称《傅》),便很深刻的体现了一个学者对学术研究的执着与慎重。 白谦慎,艺术史学者,1997年至今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他于1955年生于天津,1974年毕业于上海财贸学校金融专业,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在获硕士学位和修完比较政治博士课程后转学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1995-1997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主要著述:中英文著作有《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等。
单从白先生将《傅》书由英文版翻成中文版,同时为了照顾中文读者的思考及阅读习惯,又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同时对文中所引用的学术资料,也部分由外籍学术资料转为中文研究成果,以餮读者。这种缜密的思维及致学态度,又岂是敬佩二字可涵盖。 常常我会很崇拜能一心做学问的人,这是我所不能企及和不具备的智慧和毅力。
虽然说术业有专攻,很多人会对别人的成果不以为然。但是,能在无涯学海中耐得住寂寞,十几、几十年如一日的进行学术研究,那得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又岂是区区不以为然所可轻视的。 从白先生对《傅》书的中文版的修改校对所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及所增加的五分之一的内容和对时代年表的西历及农历的推算转化上来看,足见白先生对《傅》书所倾注的心血之重。为文严谨至此,也堪当钦佩。
据白先生在《傅》书导言中所说:“本书旨在对明末清初的学着、书法家傅山(1607——1684年)的研究。对促成17世纪书法转遍的诸多因素,作一个历史的分析……”短短一段话的概述,看似简单,但从文献的研究,资料的收集及对文化艺术素养的积累及认知上所达到的高度,就倾尽了白先生十三年的心血,可见,这本书对那一时期的书法和书画集学术方面的研究之深,足以作为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而载入史册。
尽管白先生谦言此书较之其论文的研究成果要来得浅显,但这仍然不能抹杀白先生在对研究傅山文化现象上所做的贡献。 中文作为中国人使用的一种语言符号,其各种书写字体一代代嬗变下来,有着无与伦比的奥秒及魅力。白先生在接受读书报的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人不用中国符号用什么?可见白先生对中国书法的情有独钟。
因为爱所以爱,持之以恒的认真研究,这种坚持,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的精神吧,白先生便是如此。
关于白先生所著《傅》一书,我将会在再次拜读后写出心得及读后感,在此便不赘述了。谨阅读《傅》书,着实令我受益匪浅,在此,仅以此文表达对白先生的敬意。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