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说服家,其谈话艺术十分高明。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和建议,想劝说别人认同和接受,但又不知如何开口。如果能够借鉴孟子的劝说妙招,运用话题讨论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丝丝入扣,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谈论内容所吸引,就能让对方达到理解和认同,接受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投其所好,欲抑先扬。
一天,怀有野心称霸天下的齐宣王问孟子:“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
孟子深知眼下齐国人民生活困苦,应该批评齐宣王一番。于是,孟子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大王的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王一件事,行吗?”
“什么事?”齐宣王好奇地问。
“我听说,有一回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因牛无辜被杀感到不忍,便予以制止,是真的吗?”
齐宣王见孟子还记着这件善事,很是高兴,连连点头。
孟子说:“大王,凭你这副慈善心肠,可以行王道,统一天下!就看您肯不肯干罢了。比如有人说:‘我力能举起千斤东西,但却举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却看不见满车的柴禾。’您相信这话是真的吗?”
齐宣王脱口而出:“我怎能相信这话呢?”
孟子笑道:“这就对啦!所以如果有人说,大王您能用好心对待牛,却不能用这种好心去爱护百姓,这也同样叫人不能相信。现在,老百姓所以流离失所不能安居乐业,这是您不去关心他们的缘故。所以我说,您能统一天下,是您不干,不是不能啊!”
齐宣王听后,欣然接受了孟子的批评。
生活中,有种人在说服他人时,往往心直口快,出语伤人,好心被当成了恶意。如果能够学学孟子的说服高招,欲抑先扬,先造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对方形成一种“乐听”“悦纳”的心理,消除其抵触情绪,然后再“对症下药”,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说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