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联主办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刊物性质的杂志,创刊于1986年1月。办刊宗旨:从创刊开始,认真执行党的“双百”方针,循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以学术性和争鸣性,繁荣和发展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方向,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循着严肃的学术性和活跃的争鸣性并重的办刊方向,刊发了大量有学术创见和批评锐气的好文章,扶持了一大批青年学者和批评家。
本杂志在十几年的历程中,不断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社会科学方面的核心期刊,在全国人文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中心统计,2001年在全国1170多种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在其内)中,《文艺争鸣》的转载率和社会影响排名第七位,在社会科学期刊中,名列第二位。所刊发的文章有百分之七十被转载和收编,许多高校文学院都把《文艺争鸣》列为名刊中的核心期刊之首;
该刊从1995年起,特设了“文艺争鸣奖”,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七届。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民间最权威的评奖”,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它无疑起到了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良好作用。
本刊办刊十几年来,一直同中国人文学界紧紧融合在一起,始终不遗余力地关注人文学者的思想和学术动态,关注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独特的发现,注意把握当前学界具有先锋意义、现实意义、探索意义的话题,通过争鸣,通过扎扎实实的学理性阐述,把这一切牢牢落实在我国现代化的思想和文化建设上。
《文艺争鸣》杂志坚持争鸣,但更重学理;坚持各种学术观点的平等探讨,使自己尽可能地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但决不是为了争鸣而争鸣,为了热闹和刺激而争鸣,为了招来读者而争鸣,而是要突出争鸣所蕴含的较大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让刊物尽可能地摆脱平庸,尽可能地让它在当前的期刊界和学术界,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刊风和学风。
在众多期刊纷纷走向通俗,纷纷向消闲娱乐靠扰的时候,《文艺争鸣》杂志尤其要坚决地站住脚跟,以自己的严肃性、学理性、争鸣性和对当代学术文化的扎实建设为标帜,在当前的期刊界打出自己的特色和晶牌。目前对中国来说,思想和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文艺争鸣》杂志一定要守护住这个精神立场,正是办刊人的这种坚持精神,给《文艺争鸣》杂志赢来了声誉。
文艺争鸣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期刊荣誉:
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影响因子:0.292
被引次数:10646
文艺争鸣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当代百论、新世纪文学研究、当代阅读、当代视野、当代文学论坛、视像、视点等。
文艺争鸣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来稿须论点明确,条理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
2.来稿请附标题、中文摘要(限200字内)和关键词(3~8个),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及第一作者简介。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
3. 稿件以word文档(电子文档)格式上交。每版1700字符,不包括图、表。优稿优酬。
4.图表要精选,只附必要的。插图尽量采用计算机绘制(图字6号宋体),表格一律用三线表。
5.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最新者列入,非正式出版文献请勿引入,文献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编排,格式如下:
①期刊:作者. 论文名. 期刊. 年,卷(期).
②书籍:作者. 书名. 版次(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③文集:作者. 论文名. 见(In):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年.
④专利: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保留对来稿的最终删改权,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7.各类基金或课题项目论文,请注明基金或课题项目来源及编号。
8.请随稿附上作者详细有效的联系方式,包括地址、邮编、工作单位全称、联系电话等。
专业发表论文,发表交易方式:淘宝支付宝交易___现金交易___先发表后确认款项
★详情咨询QQ:971391815(上班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30~下午17:30)
★咨询电话:15007173645
★固定电话:027-87100981(杨老师)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莫言获“诺”奖与当代传媒文化创新 廖奔; 1-10
2
文艺批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仲呈祥; 11-16+10
3
文化短论四题 于平; 17-23
4
构建刚健有力的城市文化精神 吴忠; 24-28+131
5
“美丽中国”建设与当下艺术美的回归 张伟; 29-34+43
6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两个率先”中打造“精彩江苏” 江苏省文化厅课题组;徐耀新;秦基春; 35-39
7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化当代中国文化产业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戴嘉枋; 40-43
8
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 尚辉; 44-48
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设计学学科的演进与发展 杨先艺; 49-54
10
艺苑摭拾八则 梁江; 55-60
11
当下作为话语生产的艺术批评 彭锋; 61-64
12
智慧社区文化:新媒介对传统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全媒体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蓝凡; 65-69+118
13
免费开放要求下江苏公共文化单位公益性服务的难点与重点研究 方标军;丁宏;陈立; 70-73+54
14
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陈波;耿达; 74-82+23
15
博物馆建设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杨茗; 83-88
16
关于数字时代提升文化传播力的思考 车宁; 89-91+203
17
艺术学理论一年来的学科进展 凌继尧; 92-95
18
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黄惇; 96-103
19
“升门”后的艺术学学科与艺术分类 周大明; 104-107+103
20
中外艺术类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比较研究 李丕宇; 108-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