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空谷的回音 于 2013-8-3 09:53 编辑
----乌镇漫步
生在北方,却自幼喜欢江南。从早年读到描写江南的古诗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到戴望抒的《雨巷》,那烟雨蒙蒙的美丽江南便牢牢的印在了脑海里。几次江南之行,因为来去匆匆,遗憾的耽误了大好景色,今天再次来到江南,来到水乡乌镇,重温了江南梦。
来到乌镇的当天,恰逢细雨蒙蒙,便更增添了无限的江南韵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乌镇静静的河水,河面上古老的石桥,水里来往的乌篷船、还有河两岸绿树掩映下白墙黛瓦的一排排小楼和深深的庭院、河边水阁窗台上盛开的鲜花更是默默诉说着江南的美丽。
有人说浪漫的乌镇是最适合谈恋爱的地方,初次来到乌镇的小街,漫步狭长幽静的石板路街道,真的仿佛看到了《雨巷》里的那把油纸伞,看到了小巷里那撑着伞的诗人从容走过,更仿佛看到了诗人对面走来的,身穿蓝印花布旗袍,美丽的似丁香一样的姑娘…… 小巷中,两旁木楼很多是临街的商铺,那老式的木质柜台里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地方特产,小商铺里的商贩或吆喝,或轻声细语地向游客推介当地的特产:炸臭豆腐干、荷叶粉蒸肉、当地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以及各式各样的甜点。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姑嫂饼了,据说是姑嫂相争斗巧,嫂子使诈,在小姑做的饼上撒了一把盐,却意外做成了一道人间的美食。
而小巷两侧清晰可见很多人家室内的陈设,老式的衣柜、书柜、八仙桌子,青砖的地面,处处都诉说久远的悠悠岁月。也有的人家,大人们进进出出,孩子三两成群在门口嬉戏,木楼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靠在床上,面容慈祥,我们赶忙离去,不忍心打扰了她老人家的安静,这一切,让人感觉到乌镇人的生活安闲祥和。
漫步乌镇的小巷,参观木雕百床馆、清末民初的香山堂中药店、抚摸着林家铺子古旧的木柜台,就这样默默的站着、望着、走着……恍惚走入历史,又仿佛回到课堂。 站在细雨蒙蒙的小巷中,忽然想到,要是能走进这古老的小楼里,坐在临水的小窗前,望着盈窗的雨丝象轻柔的窗纱一样垂下,望着细雨落在河面击起一圈圈无数的涟漪,望着烟雨中参天的大树和白墙黛瓦的江南小楼、还有远处弯弯的小桥,该是多美的一幅水墨画卷…… 沿着石板路的小街,眼前出现的是茅盾先生故居,又忽然想到,生在乌镇的先生就是在这静静的小楼的窗前,写下了他的名著《子夜》、而在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里,乌镇给了他太多的创作灵感。而今,先生早已仙逝,却给后人留下一篇篇不朽的作品。故居中茂密的天竺,高耸的棕榈,是先生青年时期亲手栽植的,如今它们代替先生迎接着八方游人,默默地向游人显现着生命的风彩。 乌镇的小桥流水、小楼的绿树掩映让人的思绪也越飘越远。 伫立在乌镇的小石桥,回望河里慢慢驶来的乌篷船、建在河边水里一排排整齐的水阁……恍若间似走进了茅盾先生的小说,想起了先生曾在《大地山河》一文中描述乌镇水阁的文字:“……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要离开乌镇了,心里装满了江南秀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