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意天涯 于 2013-8-2 20:50 编辑
沧桑变化靠山屯 见惯了城市的喧嚣,我开始怀念家乡的那份宁静。趁着春节长假,我去了家乡靠山屯。 公路在延伸,车轮在滚动,眼看灰色的靠山峰就被甩到后面去了,两则一片片楼房令我疑惑起来。我把车靠边停下,想找个人问问。 节日期间,路人稀少。我一边往前走,一边观察着周边的环境。这里的楼房多在十几层以上,砖红色的主色调镶着纵横的白边儿。一片片楼房形成小区,小区的通道处放着伸缩门。我想不出靠山屯附近还有颇具规模的城镇,我疑心自己是不是转到靠山峰的另一侧了。前面有个环卫工人在打扫鞭炮纸屑,我凑过去询问,他告诉我:“这就是靠山屯。不过现在已改叫靠山路了。”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当年那个闭塞清贫的靠山屯!什么都变了,那一片片麦地、苞米地,那一座家家小院、柴火垛,那曲曲弯弯的石板小路,还有那夏天游泳冬天打出溜滑的水泡子……我试图以靠山峰为标尺,寻找我家老宅老院的坐标。房子拆了,路也改了,总还有些自然地貌可供参考。我从这头走到那头,再转回来,依然没搞清方位。老宅院没有了,那些老乡亲也散落在庞大的楼群中,我的心里未免有些失落。 临街两侧面的店铺大都开着门,有饭店、日杂商场、粮店、水果店、网吧,路边停车场还停着不少上档次的小汽车,走来走去的人们脸上挂着着喜庆。几个孩子追逐着从我身边跑过。没有人认识我,我的心中涌起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 抬头看,一片熟悉的绿色。那是一个规模不小的邮局,旁边毗连的是邮政储蓄银行。小时候这里是闭塞的,一个乡邮员、一台绿色自行车上驮着鼓囊囊的信包维系着这里对外的通信。 我信步前行,一个老太太从邮政银行里走出来,瞥了我一眼,站住了。“你……是下放户陈家的大成子吧?”她准确地说出我的出身和乳名。我却想不起她是谁。“您是……”“老了,老到你们都认不出来了。”老太太皱纹纵横的脸上洋溢着笑。从她的话语中,我想起当年村西头远嫁过来的新媳妇。老太太讲起当年的好多事件,也说起这些年的种种变化。这里的土地被征收了。乡邻们搬进了新楼,每户都得了一大笔补偿款。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做起了生意。她和老公半辈子务农,不会干别的,就在西下洼子那边建了几个大棚,当时手里的钱不够,还是邮政银行给贷的款。如今生活富裕了,小儿子去国外留学,她刚去汇点生活费…… 一阵震天动地的鞭炮响起,掐断了老太太的畅谈。我却由此陷入了沉思。 这里的人们世代依山而居,靠山吃山只是一句老话,多少年来都过着清贫的日子。如今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了,这里的人们也改变了命运。青山依旧在,人们乐融融。国家的惠民政策,还有方方面的鼎力支持才是人们致富的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