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3-10-4 17:55 编辑
芥末在帖子里邀请醉笑一同赏析这首词,恭敬不如从命,醉笑就对芥末的解读,简单说几句个人看法。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虽是表达离人相思的,却不凄苦,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我们知道李清照的作品分前后两个时期。
芥末这篇解析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不同解读,来诠释这首词的情境,但我对你的解读不敢苟同。
分歧出在对“轻解罗裳”这句的理解上。还是那句话,这句被你给整复杂了。
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场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也就是交待“情境”和“心境”。
我以为这句的“轻解、独上”这连续的两个动作,说的是抒情主人公自己。
为什么要”轻解罗裳”呢,不仅仅是因为“罗裙”比较繁琐,要上船而行动不便。
每天清晨梳洗打扮,穿上美丽的盛装期盼离人早归,“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可惜“过尽千帆皆不是”,黄昏时分,又轻轻的脱去华丽的衣裙——这其中的心境、情绪的微妙变化,只用了“轻解罗裙”四个字来表现,何其那啥。
“轻解罗裳”在这里,是反衬烘托相思之意,且含蓄委婉,与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什么词牌子忘了)中,因为丈夫不在家而“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却不经意间瞥见“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而触动思绪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更蕴藉。
一个“轻解”,思妇的寂寥失落尽显,堪称妙笔。
芥末把“罗裳”解释为用典,把“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解释为“追叙丈夫出发时的情景。当初是他轻易地告别了自己,踏上兰舟出发了。”,生硬了,牵强了。
不过这场景倒似曾相识,让人想起柳咏的《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来。
芥末对这句这样理解,感觉弯子绕的太多了而钻进“索引”的牛角尖里,对“意境”的整体把握不足。
李清照前期的词一贯清丽婉约,没那么晦涩。
李清照跟丈夫分别后,日夜期盼,一个人去划船游玩,排遣寂寞,抬头看时,高天浮云,北雁南飞,小楼明月,想起“鸿雁传书”的典故,勾起对丈夫的思念;低头看时,水中飘着落花,想起“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的禅语,又觉失落,但没有哀怨之意,因为她知道,此刻相思的不仅仅是她自己,她相信,丈夫也在思念着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这种思念是甜蜜的。
词人此刻,俯仰皆相思,睁开眼,离愁在眼里,闭上眼,别绪在心头。于是词人不禁感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至于推断“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花是什么花,水是什么水,从赏析诗词的角度说,则有点走偏了。这里我同意楼上跟头猫的观点:“这类分解得太细,一定要弄出个所以然来的解读,有时候真的是焚琴煮鹤”。
只是有些言重了,丫口味偏重。
不过道理是对的,所谓“七宝楼台,碎拆不成片段”。
顺便卖弄一下醉笑的文字功底。
1,裳,读【chang】二声,我们在中学时学过《木兰辞》,里面就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就读”chang".二声“尝”。这样才跟前一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床”押韵。
古人的衣和裳是分开来说的,后来才用“衣裳”泛指衣物,但“裳”的读音也变成了【shang】,轻读,没有声调。
裳在古代是指“下衣”,古代没有裤子,下衣就是裙子。
2,罗裳:罗指网,罗裳就是罗裙,一种丝质的带孔眼的裙子,是不是今天的蕾丝?大盖差不多吧。罗裳一般指女性的裙子。
醉笑信笔写来,一挥而就,且有些大言不惭,我知道芥末是个诗人,醉笑班门弄斧,实在是嘴尖皮厚,贻笑大方。
我去羞愧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