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漠孤烟斜 于 2013-11-13 17:02 编辑
据说,人这一生,大约要吃掉几十吨食物。由此看来,平时不起眼的零食集少成多,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种类之多也是难以计数,回忆起来,蛮有意思的,先捡点现在稀罕的说说吧。
我小时候家门口有一棵大槐树,每天都有一个老爷爷在大树下摆摊,他推一辆小车,那小车就是个竹制的童车,上面摆一个木箱子,大小也就一米见方,翻开就成了两个,把小车里带的东西摆到掀开的上盖里,一个流动百货店就齐活了。
记得老大爷年岁比较大了,车把边铁钩子上挂一个木凳子,到了地点就放下坐着。
车上有两个大口的玻璃瓶子,里面是花花绿绿的糖球;有五彩的泥人;有能吹出响声的小哨子,小哨子做成公鸡、小鸟、小猴子的摸样;有木质的刀枪,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吸引孩子的是洋人画片,一大张一大张的,有成套的,像108将、杨家将等等,买回去可以用剪刀剪开,拍洋人用;有个盒子里面装是玻璃弹子,孩子们买来弹球玩。女孩子喜欢的皮筋、头绳,也有粉色红色的绸子布条,扎小辫的蝴蝶结;还有木制的小梳子,玻璃小镜子。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没去过商店,这个小车子是儿时最喜欢去围观的地方。因为在这个小车子的木箱子里有一个旧瓷碗,多半碗深黄褐色的粘稠物,我们小孩子能够自己做主购买的也就是这东西——糖稀。
糖稀起价一分钱,当然两分钱也行,可以给的更多。老大爷的手很黑,布满沟壑,接过一分钱扔到钱罐里,然后摸出两根竹签,不足两寸长,像现在的大牙签。在那碗里挑起一点糖稀递给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接过后,把两根竹签分开,两手捏着竹签开始转动,用不同的姿势搅拌糖稀,糖稀在不停地搅拌下颜色开始变化,从深色慢慢变浅,有些大点的孩子能把糖稀拉长,绕成不同的形状。没钱的孩子只能站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最多对搅拌的孩子出谋划策,提一点如何搅拌的建议。
不管怎么搅拌,最后的结局都一样,或快或慢,或吃或舔,最后都进了孩子的嘴里。
真甜呀!虽然吃的时候还有点牙碜。但毕竟是难得的零食,一分钱不是每天都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