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国.陈国篇(6)
一. 在整理《他们的国》这个略显庞杂系列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其实在充斥着迷雾于尘霾的历史之中追寻,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尽管古人的表述方式用我们今天的思维来理解,略显简单枯燥,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文字记录,或者寥寥数言的表达,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信息,以自己的角度去破解,去揭开这一切,只要你努力,我相信就会有收获。
公元前854年,陈国已然有了191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五代君王。这191年,对陈国自身来说,基本算是风调雨顺,期间没有大的灾害,没有人为的祸端,也没有和其他诸侯国因为土地或者别的什么发生争端,更重要的是,这191年,它和周王室的关系维系的一直很好,这也是它能平稳并做强的一些原因。
当然,所谓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基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陈国内部的稳定,自己不胡乱搞,外人想胡乱你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公元前855年,陈国的第五任国君妫圉戎因病去世,他是仅次于开国先祖妫满执政时间长度的,先祖干了六十年,他当了五十年的国君,从这一点上看,显然这个妫圉戎同学是有两把刷子的,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我在梳理陈国历史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妫满创国之后,只有他身下有两个儿子,妫犀候,妫皋羊,后面的几位全部都是单传,妫皋羊只有一个儿子妫突,接了老子的班儿,而妫突也只有一个儿子妫圉戎接了老子的班,到了妫圉戎的后代妫宁,也是只有一个,所以当仁不让。
从政权的角度上说,这对执政者而言,显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权力分配的麻烦之争,这也是陈国在前近二百年的时间里,政权能平稳交接,平稳过渡的一个理由吧。没有竞争对手,按照世袭的路子走,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
当然,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政者执政时间过长,其实,对后代的压制也是显然的。可以想像一下,开国元勋妫满在君王的位子上一呆就是六十年,他的两个儿子内心该充满着怎样的无奈。同样,妫圉戎同学也精力旺盛的在“一把手”的位子上,一口气干了半个世纪,这让他的儿子妫宁内心也是充满着苦涩。
因为具体的生卒实在不可考,所以无法知道,妫宁在公元前854年接班登基的时候,是多大的岁数,但是,仅从其老子妫圉戎的执政时间去推测,我估计至少也是二三十岁的样子了。二三十岁的人,还混个太子的名号,眼看着亲爹精力旺盛的掌管国家大事,自己却只能咽口水,这未免有点儿让人内心无法平衡啊。
因为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儿皇帝,少皇帝实在是比比皆是,所以,这种单传“大龄青年”当政也算是比较少见的。不过,再牛B的老子也得输给时间,爷儿俩较劲的结果是,老子陈慎公率先去阎王老子那里报到了,然后把陈国的江山留给了儿子妫宁。
二. 历史是耐不住寂寞的,其实,这时候的周王室并不安稳。公元前879年,周王室的周夷王挂了,他的儿子姬胡继任,也是史称的周厉王。他是西周历史上的第十位王,这老小子掌管周天下最牛的事情就两个字:专利。
这“专利”和今天的专利发明不挨着,周厉王手下有个宠臣叫荣夷公,不是个善良之辈,却颇得周厉王赏识,所以,他没少给周厉王出馊主意,这个“专利”就是其中的一个。
啥叫“专利”呢,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
听着名字不错,其实就是断了百姓生计的政策。所谓一切都是“国有化”的。而且,这个法令也违背了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这样的玩法,百姓怎么能满意?所以,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和非议之声。但是,周厉王他不管,他吃喝不愁,就相信这个荣夷公,结果是民怨沸腾,不仅周王室管辖的百姓不满,而他对反对派的恐怖杀戮,也激起了诸侯国的不满。别以为你是个天子都得敬着你,你有天子模样人家敬你,你做事缺乏基本的道义,没有基本的公理,人家诸侯国就不尿你。你想征讨你试试看,这可不是一两个拿你不当东西的诸侯国,七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三五十个都不搭理你,你能如何?
到了周厉王执政的三十四年,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让人们不再对我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厉害。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伤害人一定会多;不让民众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放开他们,让他们讲话。”这也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最早解读。
陈国作为挨着周王室的诸侯国,虽然十分反感周厉王的所作所为,鉴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勉强保持着不和周厉王翻脸,面子上马马虎虎说的过去。但是,老百姓的忍耐度是有限的,终于到了公元前841年,一些诸侯国和百姓们一起造反,把周厉王撵跑了,百姓袭击厉王,厉王逃到彘(zhì,智)地,最后病死在那里。
其实从辩证的角度上看,周厉王的“专利”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振兴王室经济和振兴农业上,甚至在军事定边上,周厉王都试图努力解决周边少数民族部族的入侵。这个周厉王其实还是蛮有想法的,可是,用权过于粗暴,以至于失去民心,最后丢了性命。但是,不要以为周厉王一无是处,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后来接了他的班的周宣王,一个是郑国的创始人郑桓公姬友同学,鉴于在《郑国篇》已经有介绍,在此略过。
妫宁作为陈国的当家人,目睹着周王室的这一切变化,当然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所以,陈国依旧尊循着周王室的礼制,放开自己该放开的,给百姓以更多的机会和出路,所以,即便是紧挨着的周王室乱成了一锅粥,人家陈国依旧是自己的节奏,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这很难能可贵的。
三.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都在间接的,有意无意的表达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应当说,妫宁执掌陈国的这个时期,相对而言比较微妙。最大的变数来自于周王室的动荡,周厉王被百姓赶跑了,这对诸侯国而言,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
西周天下秉持的是中央集权下的分封,如今最高行政首府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诸侯国会怎么看?怎么想呢?
而且,在西周天下创立至今,被分封出去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羸弱的可能就自消自灭了,或者依附了某些能力更强的诸侯大国,而有了一定能耐的诸侯国,翅膀硬了,当然就想扑腾飞起来,这也就开始了这个时代最不安分的时候。
毕竟周天子封地是有限的,而土地的别称就是:财富。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有了财富,有了足够的财富,就可以在江湖上立万字,就算不当老大,起码端着个大身板,别的诸侯国远远看去,心存一些畏惧,不打你吓唬你也成。
陈国属于这一类的,所以,史料上有称其为:西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闷着头发展,国力渐强,靠自身的经济模式,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活跃的经贸,陈国一直是诸侯国里发展前景最为光明的一个。
最关键的是,陈国这几任国君有一个共同的品格,那就是不折腾,自己不折腾,更不折腾国人,所以总体上说,陈国百姓的心气比较顺。人嘛,就是这样,心气顺,自然也就充满着“正能量”。所以,即使是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即使是住的很简陋,但是,陈国百姓觉得很快乐,该跳舞跳舞,该唱歌唱歌。
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由百姓来缔造的,他们快乐的时候,那一定是衣食基本无忧,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衣食无忧就是最好的理想的目标。当然,妫宁也不糊涂,他亲眼目睹了,一心想对周王室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周厉王是怎么死的,自己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不为难百姓,不折腾百姓,是一个有智慧的君王应当选择的事情。纵横中国历史还是那句话,只要执政的人不和百姓过不去,百姓怎么可能和君王过不去?
当然妫宁也不糊涂,他很清楚陈国毕竟封地有限,再怎么发展,也肯定受到影响。但是,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陈国有极佳的地理位置,而且有限的封地里物产也丰富,手工业发达,制陶业算是西周首屈一指的,商业往来十分活跃,这都是其他诸侯国所无法匹敌的,把自己的优势做大,做强,做出效应,这是陈国上下一致的理念。
管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和平衡能力,眼看着周王室狼烟四起,看着周厉王被愤怒的国人赶跑,其实,这对妫宁而言,都是一种无言的警示,水和舟的关系其实就这么简单,载舟覆舟就看你选择了什么。
四. 妫宁也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妫孝。当然,对这个儿子妫宁也自然充满着期待,世袭制的最大好处是,单传也就等于没有竞争,没有竞争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上一辈人干不动了,或者挂了,自己也就顺理成章上位。
前几任陈国的行政最高长官的权利更迭,都是一种很自然的顺位继承,没有任何风险和不稳定的因素。这也是陈国在前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能维持一种平静的重要原因之一。
妫宁在位23年,这23 年,陈国依然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状态,国内局势平稳,百姓基本不生事,百姓不生事起码表明了他们的一种相对满意的态度。除了周王室发生了一些动乱,可能对诸侯国有一些间接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不足以动摇陈国。
在外交关系上,因为陈国当年受封是公侯级别的,足以可见它的影响力和周王室的千丝万缕,而且陈国在贵族婚姻上,也十分注重和周王室的联姻,这种亲戚套亲戚的关系,注定让陈国在这个舞台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初周天子分封的时候,公侯级别的,基本都是嫡系至亲,所以,诸侯国之间,在血缘和亲情上也割扯不断。当然,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消淡。所以,陈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关系总体上来说是稳定的,当然,这种稳定也是相对而言,肯定有亲疏远近,这不必多说。
妫宁应当感到释然的是,在位五十年的父亲妫圉戎留给他的是一份殷实的基业,相比较而言,陈国虽然在诸侯国里不算是最好的,但起码是中上游的。老子留给自己的基业不错,百姓也相对满意,这日子就不难过。
在对待周王室的态度上,因为周厉王的过分强势和独裁,让很多诸侯国都不以为然,妫宁也和其他诸侯国一样,所不一样的是,他在面子上和周王室过得去,该朝奉的朝奉,该纳贡的时候纳贡,人不亲自面见周厉王,起码也能修封书简客客气气的表达一下。说实话,周厉王自己把周王室折腾的都不满意,他也没有精气神去管那些诸侯国。你乐意来就来看看,不来我也不要求你非要来,朝奉进贡的物品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
陈国最近的邻居是蔡国,而且陈国和蔡国也有姻亲。妫宁执掌陈国的时候,正是蔡国的蔡武侯的时期,因为陈国自建国以来,就和邻国蔡国的关系维系的不错,所以,在这个历史时期,陈蔡两国关系比较紧密,相互之间的照应很多,虽然没有正式的出现春秋里那种寻常可见的结盟,起码也有这一类的苗头,这种相互的利益和姻亲的关系,让陈蔡在诸侯国圈子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蔡国的历史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它也是周天子分封的十二大诸侯国之一,我会在后面有关蔡国系列里作介绍,在这里先隐去不提。
因为地理位置和领土的接壤,陈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走的很近。妫宁继承了父辈们的智慧,他知道维持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一件对陈国有益的大好事,而对陈国周边的诸侯国们而言,陈国活跃的经济,陈人的擅于经商,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说白了就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五. 不知不觉,妫宁同学在陈国一把手的位子上也干了23年,能做事情的人,总是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23年对人生长度去衡量,算是不短的一个距离。妫宁知道,自己和父亲妫圉戎一样,终有干不动的那一天。也不是他不长寿,本身他接班的时间就很晚,算是大器晚成,能一口气干了23年,也算不简单了。
陈国宫闱深处,妫宁对儿子,对群臣做了临终的交代。妫孝跪在父亲面前,聆听父亲最后的教诲。这个来来往往的世界,从来不拒绝生命的到来,当然也就不会拒绝生命的离去。这是公元前832年的春天。
早春褪去了它料峭的寒意,新花悄然无声的绽放,就在一个明媚的春日走来的时候,妫宁同学撒手人寰,追寻他的先祖也驾鹤西去。
这一夜,陈国洒落一夜春雨,这一夜,春雨击落无数残红。
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人生总要继续。妫宁走了,妫孝来了,人生就这可以简单到这样一种文字描述。
死后的妫宁,被谥号为陈幽公。
他是陈国的第六任国君,在他人生落幕之时,陈国已经走过213年的历程。期间没有动乱,没有纷争,说句实话,在我看来,难能可贵。治国如同烹小鲜,这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玩法。
妫氏庙堂里多了一尊牌位,可以当之无愧的树在那里,让后人膜拜,也让先祖们心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妫宁应当算是含笑而去。
江山社稷二百载,数度明君为此生,图谋建国业,肝胆照汗青,白头人尽处,傲然笑春风,今去也,敢对列祖列宗。
合卷留诗:
悠悠蔡水一番春,旧人西去有新人; 山河岁月何处觅,薄酒一樽奠明君。
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