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弹药已尽之日军,在所谓“天炉大阵”中,仍能有序撤退;另一方面,号称日军“生还无几”的薛岳,面对记者,却拿不出日军战俘以供参观。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具体成色,已不难揣知。
薛岳战报太荒唐,即便重庆军令部已作修订,仍存在大量水分
如前一期《短史记》所述,有“战神”之誉的薛岳,其“三次长沙大捷”之战报,与日方之战报,存在着极大差距。前两次“大捷”的历史真相,尚不难明了。因中方高层对外,虽重点宣传挫败了日军进攻长沙的图谋;但对内,亦了解长沙之所以未失陷,实因日军并无意攻取。①
“第三次长沙大捷”,日军确曾猛烈攻击过长沙,且遇挫败走。故分歧的焦点在于:薛岳战报称,“敌军官兵遗尸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具,……其敌已焚化之阵亡及重伤官兵则遍地皆是”;日方战史则谓,此役国军遗尸28612具,被俘1065人;日军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歼敌数据差异如此之大,究竟孰是孰非?
诚然,日方战史亦未必可信,大有夸大国军伤亡、缩减自身损失的嫌疑。故在讨论薛岳之战报,究竟有多少水分这个问题上,为保守计,自当尽可能使用中方材料;日方战史数据,仅供参照之用。
首先对薛岳该战报进行“挤水”的,是国民政府军令部。在《军令部编第三次长沙会战检讨》中,先是将薛岳所宣传的日军兵力达12万人,缩减为“总兵力约五万余”②;再将所谓日军遗尸五万余具,遍地已焚化之尸体尚不在其内,修订为“据俘虏敌各部队官兵供词综合判断,敌军伤亡当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③换言之,重庆军令部的调查认为,日军此役,伤亡总计约在3万左右,与“遗尸五万、焚化者尚不在其内”,差距甚大。
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第9战区部队士兵
但军令部的这一数据,仍有水分可挤。据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赵子立披露,“日军非万不得已是不在战场遗弃尸体的,这次却未及烧完。……后来参谋长吴逸志由耒阳回到长沙,让人把已经掩埋的日军尸体全部扒出来。埋在一起,堆一个高台子,并勒石留念,上书‘倭寇万人冢’,……虽没有万人,但冢中也有几百具尸体。”④
按:长沙攻防战,是此役最为激烈之战斗,日军投入兵力甚巨,伤亡亦最重。然吴逸志造“倭寇万人冢”,掘出已掩埋之全部日军尸体,仅得数百具;长沙附近另两处“倭寇万人冢”的情形,也大致类似。由此,不但可知薛岳所谓“遗尸五万余具”,乃是诳言;亦可证日方战史所言不虚——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所著《长沙作战》,1942年1月4日,日军决定放弃长沙反转撤退时,丰岛第三师团“伤亡已经达到700多名,携带弹药几乎消耗殆尽”。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