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盖山 于 2014-5-16 15:25 编辑
商业大潮裹挟二七塔 前几天如约到郑州二七塔下去为妞妞接小猫,早去了一会儿,得以好整以暇地打量二七塔周围林立的商厦。 八十年代,还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岁月,二七塔旁一座不怎么高峻的亚细亚商厦引领了郑州的商业大潮。打造二七商业圈,成了郑州市发展经济的一大举措。供销社的商业大厦、北京华联大厦、郑州天然商厦,相继林立于二七广场。 “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成了时髦流行语。亚细亚毫无例外地站在了商业大潮的潮头上。 说起来,我还参与了亚细亚商厦经营的谋划。 亚细亚建起后,决策者突然提出要自己经营,亚细亚的后台老板和老板的老板们,一下子就一个头两个大了。按照老习惯,商场经营必须以老带新,而亚细亚上来就是广招新人,培训上岗。商场经营必须有广泛而畅通的供货渠道,而亚细亚面临的却是一片空白。当时像电视机等家电,那可是热门货,经营者都是“官倒”。亚细亚凭什么能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当时跑乡镇企业口,几次见亚细亚的后台老板和老板的老板在商议亚细亚的走向和出路,说是一片愁云惨雾也不为过。 这两层老板和我都是朋友,便征求我的意见。我提出,实行乡镇企业的机制,放手让他们经营,就是将来经营不善,商厦也增值了,赔不了。 事到最后,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接受我的意见了。 一种新的机制,最初总会发挥出巨大的能动性和巨大的能量,亚细亚果然独占鳌头,傲视群雄。后来居然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亚细亚现象”。何谓“亚细亚现象”?一时间政府机关、研究单位、新闻媒体展开了研讨和热议,众说纷纭,连篇累牍。其实哪有那么复杂,其核心就是现代企业文化。在时任省委书记点名的述评中,还是我老人家说得清楚。(*^__^*) 再到后来,不同的利益需求膨胀了,亚细亚就成了各家争夺的唐僧肉,吃了就能长生不老、万寿无疆,亚细亚注定会失去昔日的辉煌,成了风韵不存的黄脸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话语圈。但郑州二七商业圈已经形成,一座座商厦接踵而起,二七塔下不大的二七广场上,不断汹涌着新的商业浪潮。 新的一波浪潮就是郑州最老、当初惟一的商业街德化街的中兴。 德化街被改造成步行街,以零售带动着批发,正品和山寨品兼备,各有各的销售对象,各有各的销售优势。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熙熙攘攘,一些郑州老户人家总会感慨:现如今人咋都这么闲,咋就这么有钱,咋就这么爱花钱啊?! 与德化街的中兴相关联,二七广场与火车站之间,批发市场一个个一处处兴建、兴盛起来,供应着全省,供应着整个大西北。订购的货物启运也方便啊,郑州火车站的吞吐量非常惊人,有亚洲第一的编组站。 二七塔,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于1971年兴建的,后来成为国家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63米的高度曾是郑州的顶点。也曾有诸多把革命传统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的尝试,但革命传统讲的是奉献,商业经营讲的是利益,二者格格不入啊! 如今,周围高楼大厦林立,二七塔成了巨人群中的小个子。代表着革命传统、被商业大潮裹挟的二七塔,会成为“打不倒的小个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