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2年端午节
端午节大约在屈原投江以前就已存在,其源流及所出道理各不相同且精彩纷呈。由于屈原极其诗歌的深刻影响,秦汉以后,端午源自“纪念屈原说”便由阮湘渐传至全国,并相沿至今。 时至今日,端午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有许多传统仪式,赛龙舟,食粽子,悬白艾,挂菖蒲,饮雄黄酒,系花花绳---形成了多姿多彩又富含底蕴的端午文化。 就广大老百姓来说,屈原和端午,似乎成了一道铁的等式,嵌入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位诗人在他的国家能够享有如此高的地位。 读《离骚》,瑰丽雄奇,又诡异玄秘,通篇是求女的意向。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及荣华之没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微博上有部分言论说,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不过是纪念一个同性恋者的节日,说屈原和楚怀王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君臣关系。这一言论的始作俑者是孙次舟,他写过一篇文字《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大意是史记上的记载不可靠,战国年代有崇尚男性姿容和女性模拟男性为美的风气,而屈原,宋玉,东方溯就是这样的弄臣之流。 终于明白,微博以讹传讹也是很惊人的,甚至很可怕。 其实这件事,早在很多年以前就由闻一多先生一锤定音。 虽然历史的真相大多时候迷雾重重,不能辨析,但是作为先秦文学学者的闻一多,对屈原问题的解读还是挺独到和中肯的。 首先,他肯定了孙次舟所指的屈原的文化弄臣,但他不否定屈原的人格和离骚的文学价值。 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奴隶的解放史,在战国时代,艺术随着贵族生活的骄奢淫欲,变成了少数人娱乐的工具,而屈原一直在强调做一个真正的人。孙次舟的误会是把事实看到了头,事实本是先有弄臣,而后变成文人,孙先生却是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活生生摧残了屈原。 闻一多的文章一发表,孙次舟说:我承认屈原确实是一个天质善良,心地纯正,且感情浓烈的人。 而多年以后,一些人重新掀起孙次舟的论述,并说出屈原和楚怀王是同性恋,是失宠自杀,并广泛传播。 屈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艺术家和文人,诗人,是楚国贵族,和楚王同姓。在那个年代,他还赞扬过伍子胥,这是极超越的眼光。 屈原年轻时具有远大目的,卓越才识,少壮有为,踌躇满志,24,5岁任楚怀王左徒,相当于副宰相,提倡举贤授能,提倡治法,合众抗秦。但遭奸臣谗言,不被信任,第二次受启用,是三十岁左右,楚国国运艰难,屈原临危受命,但怀王听信张仪游说,上当后作为人质被扣留,襄王即位,权势落入奸臣之手,屈原遭放逐。 在长期的流放过程中,足迹遍及汗水两岸,洞庭湖滨,最后,秦将领白起攻破楚都,投汨罗而死。 屈原说:伏清白以死直兮。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兮。 无论这世界怎么变,还是让我们相信一些东西吧。 相信真理,相信美好的灵魂,美好的人格,相信一些傻气,一些坚持,一些不知变通的迂腐和天真,相信人类永恒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