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初探爨底下古村落
查看: 544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探爨底下古村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8-21 07: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初探爨底下古村落
文/秋枫赋
        在出租车师傅的建议下,我们是先参观完村上一公里以外的百米南湖“一线天”才走进爨底下村的。站在村子的“马路”上,向上仰望村子轮廓,我不禁有些发憷:整个村子看下来得爬上六七百米高坡道(台阶)!昨天爬了百花山,半途而返,   今天起早又攀了两个多小时的“百花谷”、遛了“一线天”,再跑到村子尽上头,即使有毅志,体力与心脏恐怕不给力了。
      “游山观水别玩儿命!”锻炼适可而止吧。
   
       我与先生商定,找重点院落细看,举一反三的效果也不错。大明建筑也好,大清建筑也罢从外观格局看都是按中原文化始建,不会有太大差异。至于村口那几座青砖大瓦房就不必进去了,这该是古村的“小娃娃”,也就诞生在改革开放这些年。“别舍不得了,找古院落,你还是跟我走吧!”先生教训道。也对哈,古玩字画、古迹真传,他该比我门儿清。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还是不甘心地往坡上攀爬,恨不得多看几个院落,先生却站定台阶儿,示意我下来 : ‘聚鸿老宅’,咱们先进这个院子看看!
      逼仄的小门,二十来平米的小院,纸糊的窗下,挂着四五十年代农家还沿用的镰刀、锄头、勒柴框用的“小木杈”(对不起,我忘记这叫什么工具了,暂且这样称呼吧)。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两个计量粮食的工具,该是叫“升”——挂在墙上“高升”之意?我瞎琢磨着。
      屋檐下,房门两侧都挂满金黄的玉米棒子,红红的辣椒串串;院子中央一方圆桌,茶几、板凳俱全;一位穿着随意、四五十岁 的中年男子不动声色地坐在院门拐角处南房的台阶上。
      “请问,我可以拍几张照片吗?”我向人家点点头,要求到。“来的都是客,您请便!只是不知您对这院儿里的什么物件感兴趣?”
       京腔京韵,原汁原味。很是亲切!
   
      “这东、西偏房怎么都比着正房缩进院子里去了?院子的面积不就更小了吗?”
      先生上前一步、递烟,并提出了他的疑问。
      爱写写画画的人,眼睛是比较厉害,我还没顾及院子布局,他就发现问题了……
      “哈哈,老哥!这刚一进院儿,您了就连娶三房啦!” 中年男子笑着接茬儿。
      “啊 ?娶三房 ……”幽默的一句话,拉近了彼此距离。先生意识到自己口误:“哈哈,兄弟见笑,忘了和你们老北京人打交道讲究个语言准确精到 !该称上房、东西厢房。这正房、偏房的,含义太多,尤其当下……”
      不大的院落,烟味儿直窜,顾不得抗议,我先拍了“升”的照片,又发现窗台上两片瓦当图案新鲜。
      “有眼光,没把它当成破瓦片子视而不见……”主人的夸赞,鼓舞了我求知欲:“师傅,这葵花图案有什么讲究?”“多少年来,我们都把向日葵称为‘葵花’,其实它是‘葵花籽’,多子多孙啊!百姓家的房沿儿用这种瓦居多,图个吉祥兴旺,老物件了……”
      这时,院子里又来了几拨人:年轻朝气的学子、携手同游的伴侣,也有黄发碧眼的老外……大多打量一眼,拍张照片就离去。房主儿既不起身儿也不说话,保持着一副老北京人漫不经心的“葛”样子。
      “我看二位不像走马观花,遇到你们我老董高兴——我不姓韩,这是我姥爷留给我的家当。坐啊,坐下咱们聊聊!”
      刚一接触感到有些”葛”的董师傅,还原出他热情真诚的一面儿。
      只见他拿起墩布,用力擦拭院中的地面儿。我这才注意到,这整个院落是用大大小小的石子、石板儿铺就的。
      被他擦拭过的地方显露出一块闪着幽润光泽的白石,璞玉一般:“看到了吗?这是院子里的‘地眼儿’。大凡四合院儿,讲究‘天井’、‘地眼儿’的。您放松步伐,走到院门口,记住你到‘地眼’的步数;再从‘地眼’走到上房屋门,自己记住多少步、有什么特点。”
      我按着董师傅的要求,走了两趟——从院门儿到‘地眼儿’、再从‘地眼儿’到上房,步数完全一致!我问这有什么含义,他不让我说出步数,也没讲其中玄妙……我又被院里红的、紫的、白的、绿的黄的彩色石子所吸引,经过擦拭之后,它们都泛起五颜六色的光泽“象征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吗?”灵光一现,我脱口而出。
      “就是五彩石,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据说就采自我们的祖山!”董师傅站到‘地眼儿’:再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四合院个房间的台阶儿,不枉你们到爨底下走一遭啊……
        在董师傅的提示下,我们认真观察起这四合院各房的台阶来——连铺地都有讲究更何况这步入居室的台阶儿!
上房 :四级台阶儿;东厢房:三级台阶;南厢房:两级台阶儿;西厢房 :一个台阶儿。
数数谁不会,一目了然!正房肯定是长辈的居所,这个我懂 ;其他房子该是孩子们住的地儿,台阶的级数体现着老幼尊卑……
      “您数了台阶的级数,但您注意他们的颜色与铺排顺序了吗?”董师傅又发问。
铺排顺序?再回头细看!
      上房四级台阶儿全是紫色石条铺就,年代久远吧,磨砺出一定光泽。
      “这四合院儿一般是祖孙三代的居所。上房住着这家的爷爷奶奶辈儿,铺紫色台阶儿——紫气东来,吉祥如意。提示着老人要尊养也是尊贵之意!”
      董师傅接着说:“您一定知道‘东家’一词。可怎么来的?住东厢房的人啊!真正主事儿的主。操持这个家的是儿子辈儿,住上房的是尊长,但上年纪了不管事了,家务大权交给住东厢房的儿子——一般是长子,这里的风俗;长子不离父母。”
       东厢房的台阶儿颜色紫绿相间——提示着长子 :主事儿可以,别忘记上面还有老人。老人的意见你要遵从!——台阶儿的紫石压着绿石……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院子里的那处南房 :门前只有两级台阶儿——紫石在下,绿石(青石)在上——“紫气东来,托你青云直上!”但是,想青云直上光有祖上托着你不行,你得读书!
      “南书房”,这个在皇家也叫得响的地界儿在百姓院子里就是子孙学习的地方——南房!
      不用说了,西厢房是孙子辈的起居室,一级绿台阶儿,寄托着长辈的期望 :孩子能“平步”青云。
      “我光请二位看脚下了 :地眼儿、铺院石……,没错,跟我讲话全从脚下开始。知识在脚下,不在眼皮上面!那些对我的小院儿瞭一眼就走的,我连让都不让!交流讲究个缘,有媒体要我去做个节目,介绍我家的古院儿,我还没应人家;平时也不住这儿,今天赶上了,是缘!”
   
       精辟的语言,我不禁对这位中年汉子刮目相看!
       说到脚下,其实从我自半坡拾级而上的门口转弯处就开始了。那逼仄的山墙影背处,那几道小小的转弯,它都告诫行进中的你 :道路有沟有坎,行路有直有弯,只要你一步步跨过去……
       “东家”、“紫气东来”、“平步青云”、“南书房”,这些熟悉的字眼儿,怎么都蕴含在这一方小小的院落里?我惊叹着这些承载着悠远明清年代、走过历史烟云,直至今日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朽建筑……是昨天的 倩影,是历史的重现?

        初探爨底下,这京西山中的古村落。只要你带着心来,翻开她的每块青砖,捡拾它的每片灰瓦就会发现都浸透着中华民族古老 文明。忠厚传家,孝悌之道,附着在你走进的每一处“家’,每一座院落中!
        不虚此行。我又在大山深处寻找到清灵、博大,声声回响着的历史跫音!相信这跫音会日益光大,再 成就辉映这不朽的现代文明。

                                                                                                                 2014年8月15——17日草就
                      再次感谢董师傅百忙中的接待!有失误处清批评雅正!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4-8-21 09:06 |只看该作者

老师
这个字怎么读?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8-21 09:16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1 09:06

老师
这个字怎么读?

俺替大姐姐回绣屏姐姐,应该读篡改的篡一个音。{: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8-21 09:20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09:16
俺替大姐姐回绣屏姐姐,应该读篡改的篡一个音。

哦哦
又学了一个字
只是
只是这个字做什么讲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21 09:25 |只看该作者
俺弱弱地对绣屏姐姐说,你忍心把树哥和娘子姐姐接回娘家去呀?他俩毕竟是俺们散板滴人了。南亭雨过天晴了,让他们多回婆家走动吧。
门庭若市财源滚滚的南亭一向是俺们羡慕加嫉妒的。俺们散板没赛事时候都门可罗雀了咧。。。{:soso_e117:}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21 09:30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1 09:20
哦哦
又学了一个字
只是

这个倒记不太清了,印象中好像有蹿的意思。不过姐姐有空还是问问度娘保险些,我只凭的记忆,不一定靠谱。
先去买菜,回来再玩儿。{:soso_e12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21 09:33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09:16
俺替大姐姐回绣屏姐姐,应该读篡改的篡一个音。

云南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被南中大姓爨氏统治了四百余年,当时留下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瑰宝,被康有为赞不绝口。看见这个字,就觉得很亲切!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8-21 09:34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09:30
这个倒记不太清了,印象中好像有蹿的意思。不过姐姐有空还是问问度娘保险些,我只凭的记忆,不一定靠谱。 ...

我百度过了
这要不没话找话
你那会出来陪姐姐玩呀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8-21 09:34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09:30
这个倒记不太清了,印象中好像有蹿的意思。不过姐姐有空还是问问度娘保险些,我只凭的记忆,不一定靠谱。 ...

一个古老的姓氏,如:爨龙颜。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8-21 09:54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1 09:06

老师
这个字怎么读?

爨   读(cuan)二声。谢谢光临{: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8-21 09:56 |只看该作者
秋枫赋 发表于 2014-8-21 09:54
爨   读(cuan)二声。谢谢光临

嗯嗯
记下了
谢谢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8-21 10:09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1 09:20
哦哦
又学了一个字
只是


爨  :1.烧火做饭;  2.分爨 :旧指兄弟分家,灶。3,一个姓氏。我也是查了字典(新华字典1980年版第130页有)。新版辞海(2003年)上没找到这个字。

这个村名一度改为“川”还读cuan的音,后来又改回去了。也不错,我们大家又学会一个字!谢谢马老师,谢谢朋友们!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8-21 10:12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09:16
俺替大姐姐回绣屏姐姐,应该读篡改的篡一个音。

谢谢锦瑟!谢谢你的热情关注与鼓励{:soso_e177:}{: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8-21 11:31 |只看该作者
马成云 发表于 2014-8-21 09:33
云南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被南中大姓爨氏统治了四百余年,当时留下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是中 ...

原来是个姓氏,还是马老师博学。{:soso_e183:}
俺记忆不请,还竟信口开河了。{:soso_e106:}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8-21 11:42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11:31
原来是个姓氏,还是马老师博学。
俺记忆不请,还竟信口开河了。

马老师的散文耐读、文笔劲道,他对云南寻甸的历史、古迹文化写了不少王好文章{: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8-21 11:42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8-21 09:34
我百度过了
这要不没话找话
你那会出来陪姐姐玩呀

哦,说来惭愧。俺好为人师,差点误人姐姐,幸亏姐姐去百度...{:soso_e106:}
其实,其实......俺也是想和姐姐搭话呢。
时常偷偷去南亭看姐姐们high,凭俺这瓶子见底的水平又不知道该怎么搭茬儿。{:soso_e106:}{:soso_e12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8-21 11:43 |只看该作者
秋枫赋 发表于 2014-8-21 11:42
马老师的散文耐读、文笔劲道,他对云南寻甸的历史、古迹文化写了不少王好文章

就是,深以为然。{: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8-21 11:47 |只看该作者
马成云 发表于 2014-8-21 09:34
一个古老的姓氏,如:爨龙颜。

嗯,记住了。我接触这个字好像是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也是记忆,不一定准。{: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8-21 11:49 |只看该作者
秋枫赋 发表于 2014-8-21 10:12
谢谢锦瑟!谢谢你的热情关注与鼓励

哪里呀,差点误导怜花姐姐呢,我记成四声调了,而且意思也记不清了。{:soso_e106:}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8-21 12:50 |只看该作者
秋枫赋 发表于 2014-8-21 11:42
马老师的散文耐读、文笔劲道,他对云南寻甸的历史、古迹文化写了不少王好文章

《爨宝子碑》现存云南曲靖一中校园,我写散文《端午在曲靖》时还专门去看过。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8-21 13:00 |只看该作者
马成云 发表于 2014-8-21 12:50
《爨宝子碑》现存云南曲靖一中校园,我写散文《端午在曲靖》时还专门去看过。

值得一看!我百度了一下,魏碑?隶书的味道?待会儿先生回来介绍给他。{:soso_e181:}一个字我们引申出这么多东西,值得!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8-21 16:55 |只看该作者
呃,俺老眼昏花了都,特意复制了爨字到别的文档上,放大了好几倍才看清这个字怎么写{:soso_e117:}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8-21 17:01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09:25
俺弱弱地对绣屏姐姐说,你忍心把树哥和娘子姐姐接回娘家去呀?他俩毕竟是俺们散板滴人了。南亭雨过天晴了, ...

呃,啥情况这是?{:soso_e14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8-21 17:02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8-21 11:49
哪里呀,差点误导怜花姐姐呢,我记成四声调了,而且意思也记不清了。

新词海都找不到的字,不是生僻字,但极少见到,不怪小妹!{: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8-21 17:06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4-8-21 16:55
呃,俺老眼昏花了都,特意复制了爨字到别的文档上,放大了好几倍才看清这个字怎么写

j记住“兴林大火”就行了,只是手写出来怎么看怎么不像字——我写手稿时,诚信反复练来着!{: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