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张桌子两杯茶 于 2014-8-22 07:43 编辑
于猫的字,我好像是第一次发言。这不稀奇,因为猫来这块地儿毕竟时间不长,而我路过这儿的时间或许比猫站墙的时间都长。说着闲话就来了,打住。
第一印象,这是一篇写得很干净的文字。一般,我对“干净”这两个字是极其吝啬的,因为干干净净的字才是文字赏心悦目的必要条件。你大把、大把的错别字,还在那儿高谈阔论于文学,那会把我笑死的。确实这篇文字干净而质朴,但又不乏质感。这也是让我打起精神来为猫的这篇文章说几句话的原因。我一向认为,从心里面流出来的字,其天生丽质的文字构造,即使清清淡淡,然“淡乎若深渊之静”,散淡质朴中也是可以读出风韵雅致的人生情怀的!
注意到论坛上已经有不少人跟帖给出了不乏见地的评论,我这儿就不再去赘言那些重复的美誉罢?只是想补充几句我的即时想法而已,也可谓之是来自这篇字的第二印象。但准确地说,是若干质疑。
是凡真实的故事,可能多半也都是司空见惯的故事,如果把故事就那样原封不动地搬到文字中,即真实地铺陈下来,则作品的感染力是会极其有限的,故而,作品意义上的“故事”,一般都要通过“创作”来设置尽量异于他者的故事元素。当然,故事情节要合乎逻辑才是。为了保证主题的充分成立,而对故事情节进行充分而合理的设计,应该被视为是作品创作中的一种基本考虑。从猫的这篇字中,我找出了几个“细节”,那么,这些细节的设计,可否认为充分合理?可否认为完全合乎逻辑呢?
1、妈妈,大波浪的黑发披肩
--------大波浪的发型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其实很早,旧时代的上海滩就有了。但是,这种发型当时也几乎就是在大上海才可以见到,来自这个发型的背景(旧日子),几乎都是和上海有关的。这当然是我的个人印象。即使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发型在小地方还是凤毛麟角。至于后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当然就不是稀奇了,这种发型处处可见。不过眼下又几乎被淘汰了。那么,在建国初期林区的一个小镇,有大波浪的发型存在的文化环境吗?除非你手头有一张照片可以证实是事实,否则我对故事中的这个细节描述是怀疑的。当然,故事的细节甚至大段的情节都是允许杜撰的,不过,绝不可背离基本的社会气候和人文环境。
2、爸爸会给我们带回来很多好吃的~~爸爸肯定给我们也带回桃酥。
--------这句话理解下来不太从容。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没有正常的通信,那何以肯定能“带回来很多好吃的”?唯一的解释:他爱孩子,他平时在家中就是这样的。问题是,在这样一篇短小的故事中,又不可能用充分的笔墨去铺垫父爱,那就存在另一种可能:不一定是一个心细的父亲。不一定记得为孩子带回好吃的东西。再说说桃酥,这是一种我儿时就熟悉的食品,不过,我记忆中的桃酥和文中的描述差异很大,这不重要。其实,我现在也仍然在怀念“它”,就像作者,未尝不是也在怀念她记忆中的那些包括桃酥在内的好吃的东西?但是那种正儿八经的来自儿时印象的桃酥,这世界恐怕再也难觅了。现在的问题是,朝鲜也有作者所言的那种桃酥吗?我不敢完全肯定,但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朝鲜拥有的是自己的食品文化,不能平行地想当然,朝鲜也有桃酥。
3、小强的爸爸给他买过一种方方正正,外面裹着芝麻,一咬露出花生的点心。
--------这句话于情节构造,有自然过渡的作用,但也有突兀之处。一般来说,故事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是需要有一个亮相的场景的,就是说,要让读者知道,他是谁?从文字中获得的理解,小强应该是邻居的孩子,而小强的爸爸应该是邻居一个孩子的父亲,你说这样的理解多辛苦,辛苦不说,未必还是正确的!其实,虚拟一个小强,构造一个故事情节上的节点,还是可以的,但是,缺少铺垫,成了无源之水。
4、我和妹妹玩着他胸前佩戴的各式各样的奖章
--------我能理解,这种描述来自记忆,但也出于孩子对父亲的热爱,但稍有夸张?何为“各式各样”?朝鲜战争一共也就三年不到,在战场上打仗立功又会有几多机会?
5、妈妈手里拿着那本书还有一缕长发。长发比妈妈的头发黑,比妈妈的头发亮,长发上系着红色的头绳。
--------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这篇文章中最耐人去想,也最富思考空间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中已经提供了不少的信息,唯一剩下的就是要把这些信息串一个逻辑链。也许在作者的创作思维中,对这句话进行了精心构思,这种构思或许来自真实的背景,也或许就是文学意义上的杜撰,但无论哪种情形,至少于我,还没法给出既切合时代背景也吻合基本逻辑的解读。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个细节中所透出的信息,应该隐藏着作者的其他故事。只是限于作者这篇文字的篇幅,作者也只好借助于情节,在故事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一个适当的思考空间。事实上,从文章的体裁来看,这不是一篇故事,其中虽有若干故事的元素,但仍是属于散文的范畴。既然是散文,就无需像故事那么写得结实,留点适当的思考空间于读者,也未必不可。
末了,还想说一句话,“《妈妈的眼泪》通过编辑审稿”这个标题,其实是可以略去六个字的。因为《妈妈的眼泪》这篇作品与这六个字没有丝毫的逻辑关系!可能的逻辑关系或就是有一家纸媒认可了,这就像莫言的作品被瑞典文学院认可了一样。其实,即使没有瑞典文学院的认可,莫言作品的价值已经就躺在了那儿,是客观存在的了!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