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4-11-10 07:56 编辑
三万银元该不该还
一张借据,承载了足够的历史味道。三万银元,大半个多世纪。
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债权债务,这背后有厚重的历史故事。
这张借据最近很火,围绕着三万银元该不该还,网上吵翻了天。
这好像不是欠债还钱那么简单。
目前,围绕着这张借据无非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该还,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另一种说辞是,不能还,言外之意的有的说过了期限,还有的说本来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起家的,债主肯定是一个大地主,这样的债哪里能还。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誉度的故事,它是否有信誉度最简单的,在我看来最明了的标尺就是,欠了钱,没有任何理由不还。请注意,这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借据,清楚无误的借据。
说的高大上一点,这是当年以革命的名义,从一个确实有钱的地主或者土豪哪里“借来的”,当然,借走的三万银元都干了什么,除了当事人能说清楚,大概再没有什么人说的清楚。
问题在于,是以新四军的名义借的款,借款的司令员也签字盖章了,不能以现在的法律去衡量着张借据的“合法性”,但是,应当给这张借据一个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在那么困难的年代,这个富豪不管是不是出于真情实愿,能拿出三万银元给新四军,起码也是开明人士。这样的富豪地主,起码也是我们的同盟,而对待同盟和曾经的支持者的态度,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了。
对哪些主张不还的人,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赤裸裸的强盗味道。无赖很好玩吗?无赖很正面吗?革命战争岁月,人家倾囊支持你,和平年代了,你可以失口否认赖账吗?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这都是唱了几十年的歌,怎么一到实际行动中就变了味道?
其实,鉴定欠条的真伪按照现在的技术手段应当不是难事吧?如果鉴定了,此借据真实,那么还清这笔欠账就不该是什么问题。
还清欠账的意义在于,借者有情义,还者有良知,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一个言而有信的结局,会让这张充满着厚重历史等待的借据,有着更令人观赏的理由。借据本身就是对双方的一种信用的校验,六十多年前,在那么困难的时刻,能拿出三万银元帮助新四军,别管他的钱是哪里来的,起码这也是“义举”,而对待义举,我们应当善始善终。
不能让一张历史的借据,成为一个笑话,成为一个让人扼腕的理由。
还了吧,不还钱的理由站不住的。
诚信不仅仅是对个体,对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同样如此重要。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