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华弟弟
德华是我先生大学同学的弟弟,安徽铜陵人,他是我在生活中真正有机会较长时间接触到的现役军人。
要写德华,就得先插入一段,写写德华的哥哥和嫂子——他俩都是先生大学的同班同学,先生是昆工大毕业的,记得第一次看他的留言册时,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男女比例悬殊,几乎是三比一,二是那些女同学都写得一手好字,就总体来说,远胜男同学,其中有个叫俱拴霞的尤为出色,一手字写得很有风骨,若流水行云。看照片,是个长得很娇小的女孩,先生说她的另一半是同班同学,叫吴扣根,是他们班的专业状元。我那时一听,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两人的名字象配了对似的,真是有缘。本来他俩的名字不是常见的名字,偏偏碰在了一起,说是对联名都可以了,吴扣根对俱拴霞真是绝了,你们看,吴通无,就是什么都没了,俱是都,就是什么都有了,扣对拴,霞在天上,根在地下,每个字都对应得天衣无缝,真令我慨叹冥冥中是否真有天意,他们成了同班同学中唯一成功的一对。扣根后来一直读到了博士,现在在上海宝钢工作,两人的小千金也将近七岁了。
写到这,我也想起了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当中也有部分名字很配对的夫妻,虽说名字相配不代表一定幸福,虽说这纯属偶然的巧合,但是大千世界,这不多当中恰好有我的朋友,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这种巧合。我大学时团委里负责文娱的女老师叫谢巧云,她的先生叫萧烈风,在市电视台工作;另一对,就是我在《红娘往事》中写到的第二对,男的叫黄正健,女的叫廖越秀。
终于要言归正题了。德华是扣根的亲弟弟,入伍前在读高一,不知为了什么具体原因,他不愿意继续念书了,家里就让他入伍了。因驻地在湛江,扣根特意让他和我们联系。德华是个瘦高个小伙子,皮肤有点黑。他第一次来我们家时是穿着军装的,最激动的人是我的儿子小鱼,见到解放军叔叔了。德华带来一张扣根夫妇的婚纱照,和一张小千金的照片,我们都珍藏了。德华的脸上还带着憨憨的稚气,那年他还不满18岁呢,他叫我们哥和姐。第一次见面,我们主要是问了一下他哥嫂的近况以及他对南方水土的适应情况。
此后德华还来过几次,都是和战友一起来的了,总给我们带来一些纪念品,记得有一架用子弹壳做成的飞机,还有一次是他到南沙带回的两丛珊瑚,一个巨大的龙虾标本现在还摆放在我家客厅里。毕竟是部队,出来一趟不容易,他们周末还经常要继续做“防台”的工作,不得休息,湛江的夏秋季常有台风。到后来,即使是休息,他们也不能随意出来了,部队管理得很紧,手机都是偷偷地藏着打。
常规的义务役服完后,在回乡与继续留役的选择上,德华与他的父母发生了分歧,德华想回乡,家人却希望他能继续留下,最后他还是听从了家人的意见,虽然很多想留营的人都不一定能如愿,可德华还是顺利地留下了,到现在他已经在部队呆了六年了。他和我的亲弟弟也成了好朋友。
去年我们只见了他一面,最近他打来电话,说想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我们都很鼓励他,希望这样可以对他退伍后的工作安排有帮助。本来我们也想让他转业后帮他留在湛江,并给他找个好对象,可他的心愿还是回家去,毕竟,扣根已经在上海发展了,家里的老人没个男娃在身边也是不大妥当。
我衷心祝福德华弟弟:人生之路越走越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