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马刀 于 2014-12-18 11:48 编辑
马刀这贴子里的文字组合,全是马刀一个一个字的敲打出来的,度娘上绝对的木有。色妞妞读完马刀这贴后,相当于把一本几十万字的酒类教科书学完。以后墓歌喝酒时,妞妞也可以说点酒段子给墓歌助助酒兴,不至于看着墓歌喝寡酒
-----起头的话
--------------------------------------------------
谁都知道,杜康----不是杜丘----传说是酒的祖师爷,也是酒的别称,来源大概是曹孟德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和宋时《酒经》中的“杜康做秫酒”
看起来酒是杜康发明的,其实又不是杜康发明的。确切的说,是中国人发现的,是咱们的先人们发现的。因为酒,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比如说:薯类腐烂时,就先会产生酒,就会有酒味。薯类有酒味了,就是腐烂的先兆。
大家都知道杜康是酒的祖师爷,但杜康最早是如何造酒的,就不一定知道了。
杜康是个农夫,每天下地干活。其妻呢,每天给杜康送饭去杜康干活的地头,名义上是关心杜康,怕杜康回家吃饭走路累,实际上是省去杜康往返家吃饭的时间,让杜康能多干活,干好活。
这一天中午,日头正中;杜康看起来感觉饿了,似乎又不是很饿,但终究是饿了,
杜康的妻子也知道杜康肯定是饿了。于是伊给杜康用竹屉蒸了一盘大大的米饭,在竹篮里垫上一片嫩嫩的芭蕉叶,再把饭盛了;又煮了一块前晌杜康打的一只野兔腿,用芭茅草扎了,又去屋后的泉眼里把竹筒做的水壶,灌了满满一筒泉水,伊提起竹篮,拎上水筒,关了柴门,袅袅婷婷的朝杜康的田头走去。
杜康见伊来到田头。伊一放下饭篮,便丢了石犁,抱着伊的脸一顿乱啃,啃完,杜康累了,也渴了,便拿起竹水筒,咕隆咕隆先灌一气水,完了,操起兔腿便咬。灌完水咬完兔腿,杜康觉的饱了许多,待吃米饭时,竟吃不下了,竟剩下了大半篮米饭。
杜康肚子饱了便继续的刨他的地,伊便坐田埂上看杜康刨地。看看日头快要落山了,伊说:别刨了,咱们回家吧; 杜康说:嗯,咱们回家吧;可这剩下米饭怎么办呢?伊说:就用芭蕉叶盛了,放地头吧,上边用稻草盖着,怕露水打湿呢,明天来刨地时继续吃。杜康说:嗯。便把剩饭放在地头,扯上一把稻草,把米饭盖了;扛上石犁,拉着伊的手,回家了。
第二日,日头出来了,伊说:日头出来了,刨地去吧。
杜康说:嗯,日头出来了,今天我不去刨地。
伊说:不去刨地,在家做么呢?
杜康说,我还想刨你。
伊说:刨吧,就是给你刨的呢。
伊说完,便去关了门。
又过了一日,到了第三日,日头又出来了,伊说:刨地去吧?日头出来了。
杜康说:嗯,日头出来了,刨地去。今天你不要在家做饭哩,跟我一块刨地去,前日的饭还在地头。
伊答应:嗯。
杜康扛着石犁,拉着伊的手,朝地头走。
到了地头,杜康松了伊的手,放下石犁,开始刨地,伊坐在地头,口里哼着山歌,看着杜康刨地。
日头到顶了,杜康觉的有点饿了;伊便去地头,寻前日里稻草盖着的饭。
伊寻着了,掀开盖着的稻草,便嗅到了一股好闻的香味:快来,饭寻着了,很香哩。
杜康过来了,说:不是饭的香,是妹子身上的香味儿。
伊说:真的是饭的香味儿,你尝尝,看能不能吃?
杜康抓起一团饭,放口里,味道有点甜,一股香气,从鼻腔直透囟门。
伊见杜康吃了这变味了的米饭,是那么的香甜,那么的陶醉,便也从芭蕉叶上抓了一把,放入口中。
饭一入口,伊便觉的有一股热气,如一只小鹿在体内四处乱窜,四肢百胲酥麻不已;两朵红云,早已飞上了伊的脸颊;伊的脖颈,也染上了一抹薄薄的红,犹如四月的杜鹃花辨。伊的眸子,慢慢的迷离起来,眼前杜康黝黑的胸膛,在日头下闪着诱人的光晕,杜康也渐渐的幻化成一尊可爱的阿弥陀佛。
伊嘤咛一声:哥哥~~我晕~~便一头向杜康的胸膛栽去。
杜康刨地的旁边,有一条小溪,叫酉水。酉水中有一块桌面大的卵石,石面平整如镜,上边长满了青苔。杜康抱着伊,朝酉水中的大卵石走了过去。伊软软的卷曲在杜康的臂弯里,酥软的如一片羽毛。杜康抱着伊,淌过溪水,杜康松开臂膊,伊便飘落在酉水中大卵石的苔藓上了,就像天空飘落的白云;伊张开柔软四肢,急剧起伏的胸脯,溪水般的荡漾着。伊迷离的眸子里,蓝天上的云彩在飘荡。杜康像一只饿极的野狼,在蓝天下的草原上尽情的狂奔追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