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征文赞助023】过年——光阴的故事
查看: 427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赞助023】过年——光阴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1-22 1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15-1-23 22:04 编辑

文/归隐宋朝

      我对于过年,在情感上存在距离,仿佛与我没有太大的关联,甚至很抵触。过年少有的欢乐让童年带走了,被过早成熟的年轮过滤下来的只有苦涩的记忆。每每想起,我只能以跳跃的方式,做些简单的记录。记忆就是这样,整块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只有一些细节、一些瞬间被牢牢记住。


      三岁。父母在“五七”干校,无法回家过年。我和哥哥,还有三姑家的小表姐在爷爷家过年。那年元旦前,爷爷奶奶刚刚被解除劳动改造。爷爷很高兴,扎了一个很大很漂亮的灯笼,他扎灯的手艺很有名的。灯是内外两层,里层帖着剪纸的人物和动物,上面有个类似风轮的装置,外面一层是玻璃纸。除夕夜,爷爷安上蜡烛,用两米多高的竹竿挑起。粉红色的灯笼就像是一个梦境一样,里面的的人物、动物旋转起来,看得表姐和我们哥俩如痴如醉,竟然跟着转动的光影跑起来。可好景不长,没到十点,院里来了三个人,把爷爷叫出去训了一顿,把灯笼扯下来踹碎了。小表姐要冲出去理论,被奶奶死死抱住,我们仨大哭起来。那些人走后,爷爷把破灯笼填进灶堂烧了,连同我们的欢乐也跟着灰灭了。我爷爷的想法既简单又浪漫,只是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是啊,我们有点高兴得太早了。


      五岁。我和七岁的哥哥被爷爷送上看望父母的火车,像是一封被贴上邮票的家信。到了午夜,在一个叫朝阳镇的地方下车,这个站名被爷爷叮嘱了无数遍,因为错过了站就见不到父母了。在车站的铁栅栏外,我们看见了两年未见面的父母。他俩穿着大衣,围脖和帽子上结满霜花。看见我俩出来,母亲跑上来搂住我俩哭了,我看见父亲嘴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俩上了一辆平板车,上面有狗皮褥子和棉被。父亲在前面拉着,母亲在后面推,这个情景被我深深地印在了脑海。后来就睡着了,快天亮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五七”干校。后来我知道,父母有点后怕让我们来,本来母亲是被允许回家,但患有严重胃溃疡的父亲不行。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接到我们后,他们要立刻发一封信回家保平安。真不知道在等信的三天里,爷爷奶奶是怎么度过的。说实话,当时我对于父母很陌生,感到新奇的是陪母亲去食堂打饭,很规矩地排着队。中间,总有人过来小声地问:儿子?母亲含笑点头。


      初五,我俩又被父母送上返程的火车,还是那辆平板车,这一程有二十多里地。等到我俩被送上车才发现,诺大的车厢空空的。我俩静静地看着窗外,父亲在铁栅栏门那儿站着,伸着脖子看着我们。母亲流着泪,很努力地跟着列车跑,但还是向后移去了。当时,那个小站只停车一分钟,而且不是所有的车都停。


      第二年,父母回到了省城,一家人团聚了。那一年春节,有两个姑姑带着她们的家人回来了,这样就有十几口子人,很是热闹。俩姑父都是南方人,说起话来南腔北调的。在我的印象里,这我家最为热闹的一次过年了。以后十五、六年,我的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父亲常年在海南岛制种,只有三、四个春节是在家过的。那时生活困难,母亲总是一个人去海南同他过年。即便是父亲在家过年,家里也是很安静,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家里的热闹气氛。父亲是个不怎么爱讲话的人,不是沉默寡言,而是在家里不怎么讲话。我打小就同父亲有着一种疏隔感,不愿意在他面前出现。这么说吧,他从未同我一起做过什么(如看场电影),也从未参加过我们哥俩的家长会。或者,同你谈点什么也好,没有。我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度过的,他什么都可以给你,就是不同你亲近。我甚至期望他能打骂我一次,但是没有。这种漠视的态度曾让我一度很自卑。哥哥上大学以后就没怎么回过家,他在北京上学,而我有三个姑姑家在北京。他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后来去了中东地区驻在。海湾战争后,他辞去了工作去了日本,直到现在。


      1990年,我大学毕业后没有去父亲选定的单位工作,而是跟几个哥们儿去了前苏联的滨海边疆区,搞易货贸易。那一年是在海参崴过的年,人家不过春节,我们几个中国人连包饺子的面都没买到,更别说放鞭炮了,你得把警察招来。第二年,苏联就变了颜色,我也回国,最终还是去了父亲选定的单位工作至今。


      1993年小年刚过,奶奶以93岁高龄辞世。当时父亲作为我省首席农业专家,在北京同日本谈判最后一批援华农业项目,没能赶上看奶奶最后一眼,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结。每至年节,他总是要为此难过一阵子。十年前,爷爷去世也没见他这样。也许是他内心最后可以依赖的领地消失了。


      1996年7月,我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因故离世。那一年的除夕之夜,我是一个人在浙江的嘉兴过的,初三赶到了成都,初五飞到北京。同样是那一年的七月,哥哥回国结婚,因为我的事情,婚礼挪到了故乡的姑姑家,家里只有我和父亲未参加。父亲的理由是,他不愿见日本儿媳。父亲是1938年生人,到1945年光复,他当了七年的亡国奴。他一直反对哥哥娶日本女人,但谁又能阻挡得了爱情哪?尤其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哥哥。


      1998年,父母亲退休(他俩同年生人,大学同窗)。父亲回绝了很多单位的高薪聘请,去老年大学学国画。这暗合了爷爷的宿命,我爷爷是书法家,我们这里许多买卖家的牌匾是他的墨宝。结果,从初级班、中级班到高级班,又从研究生班毕业,历时五年。现在他的画已经登堂入室了,我发现他也越来越像爷爷了。


      2004年春节,哥哥一家回国过年,带回了七岁的侄女。我和父亲有15年未曾见过他了。但是,这回父亲拒绝见他们,弄得大家很尴尬。两年前,哥哥加入了日本籍,入籍时用了嫂子家族的姓氏:伊达。父亲勃然大怒(我头一次见他发了这么大的火),发誓要和哥哥脱离父子关系,这次也是为了这件事。还是母亲聪明,她把孙女岚推到父亲的房间。过了一会儿,听见岚大声地用生硬的汉语说:爸爸爱你!爸爸爱你!又过了一会儿,岚出来了,比划着说:爷爷哭了……


      亲情最终还是胜利了!那一年过年,我家第一次有了下一辈人。父亲令人吃惊地流露出柔情的一面,当然,更多的是对岚。


      2005年,父母是在日本横滨哥哥的家里过年,并且一直住到四月中旬才回来。据母亲说,父亲要哥哥答应,一定要岚在成家立业之前回国念几年书,补充一下中国文化。我能理解,这是父亲做了最大的让步。哥哥承诺,等岚大学毕业后,回国再念两年书。岚也高兴地答应了。


      2007年,父亲体检时被查出,常年困扰他的胃出现了浅表**肉病变的迹象。母亲打电话告诉了我情况,问我怎么办?我说,那还等什么,赶紧动手术。母亲说,你爸不同意。我说,这事由不了他!那天晚上,我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我平生第一次冲他吼:这辈子你总是这样!能不能改一改?就算是为了我妈,行吗?我冲出家门,一个人在深夜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狂走。等到胸中那股热气渐渐散去之后,我突然明白了,父亲坚强的外表只是一层维持尊严的伪装,而他的内心是害怕的。想到这一点,我为自己先前的激动情绪惭愧。第二天早上,母亲来电话说,你爸同意做手术了。半个月后,手术如期进行,临进手术室前,我握住他的手说,不要担心,我就在这儿等你。他想说什么没有说出口,我感觉到他的手凉凉的。手术非常成功,他的胃按照病理检验结果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这几年,父亲的身体状况很好,性格也有了一些变化,有事没事就给我打电话,一点儿破事,啰啰嗦嗦半小时,拐弯抹角的,总是说你妈要你如何如何。有时,我这正急着哪,就顶他几句,把他气得不行。不过,用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打电话过来。唉!随他吧。父子一定是前世的对手,现在这个对手已经衰老,已经不再那么强势了。我的内心为什么会如此伤感?子女对待年迈的父母,会不会生出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般的疼爱哪?


      从前年开始,一进腊月门,父亲就自己扎灯笼。用酒精灯把竹皮儿烤弯,做成长圆型的骨架,再用红纱裁成两头窄中间宽条儿,缝制成灯罩。


      从他的背影,我恍惚又看见了爷爷……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 10:43 |只看该作者
旧文一枚,赞助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 10:45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5-1-22 10:43
旧文一枚,赞助支持。

谢谢宋朝,问候冬安。文字我回头再读。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 10:5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2 12:20 |只看该作者
活着不易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2 16:55 |只看该作者
   我对于过年,在情感上存在距离,仿佛与我没有太大的关联,甚至很抵触。过年少有的欢乐让童年带走了,被过早成熟的年轮过滤下来的只有苦涩的记忆。每每想起,我只能以跳跃的方式,做些简单的记录。记忆就是这样,整块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只有一些细节、一些瞬间被牢牢记住。
================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吧。这些句子读起来,只觉沧桑扑面而来。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22 17:07 |只看该作者
      三岁。父母在“五七”干校,无法回家过年。我和哥哥,还有三姑家的小表姐在爷爷家过年。那年元旦前,爷爷奶奶刚刚被解除劳动改造。爷爷很高兴,扎了一个很大很漂亮的灯笼,他扎灯的手艺很有名的。灯是内外两层,里层帖着剪纸的人物和动物,上面有个类似风轮的装置,外面一层是玻璃纸。除夕夜,爷爷安上蜡烛,用两米多高的竹竿挑起。粉红色的灯笼就像是一个梦境一样,里面的的人物、动物旋转起来,看得表姐和我们哥俩如痴如醉,竟然跟着转动的光影跑起来。可好景不长,没到十点,院里来了三个人,把爷爷叫出去训了一顿,把灯笼扯下来踹碎了。小表姐要冲出去理论,被奶奶死死抱住,我们仨大哭起来。那些人走后,爷爷把破灯笼填进灶堂烧了,连同我们的欢乐也跟着灰灭了。我爷爷的想法既简单又浪漫,只是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是啊,我们有点高兴得太早了。
====================
想想那个疯狂的年代,想想那些恣肆的癫狂,忽而发现自己好幸福,设若存活在那年、那月,不知会变得怎样惨淡~~~~看着宋朝这些经历,写得如此真实,竟是连心都揪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22 17:17 |只看该作者
      五岁。我和七岁的哥哥被爷爷送上看望父母的火车,像是一封被贴上邮票的家信。到了午夜,在一个叫朝阳镇的地方下车,这个站名被爷爷叮嘱了无数遍,因为错过了站就见不到父母了。在车站的铁栅栏外,我们看见了两年未见面的父母。他俩穿着大衣,围脖和帽子上结满霜花。看见我俩出来,母亲跑上来搂住我俩哭了,我看见父亲嘴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俩上了一辆平板车,上面有狗皮褥子和棉被。父亲在前面拉着,母亲在后面推,这个情景被我深深地印在了脑海。后来就睡着了,快天亮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五七”干校。后来我知道,父母有点后怕让我们来,本来母亲是被允许回家,但患有严重胃溃疡的父亲不行。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接到我们后,他们要立刻发一封信回家保平安。真不知道在等信的三天里,爷爷奶奶是怎么度过的。说实话,当时我对于父母很陌生,感到新奇的是陪母亲去食堂打饭,很规矩地排着队。中间,总有人过来小声地问:儿子?母亲含笑点头。

      初五,我俩又被父母送上返程的火车,还是那辆平板车,这一程有二十多里地。等到我俩被送上车才发现,诺大的车厢空空的。我俩静静地看着窗外,父亲在铁栅栏门那儿站着,伸着脖子看着我们。母亲流着泪,很努力地跟着列车跑,但还是向后移去了。当时,那个小站只停车一分钟,而且不是所有的车都停。
=========================
这样的年,这样的惘然和疼痛,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吧。“五七干校”,在杨绛的文字看到过,钱先生也在那里呆过。也听我头儿讲过,感觉特别啼笑皆非,但在当事人眼里,却满是悲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22 17:27 |只看该作者
即便是父亲在家过年,家里也是很安静,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家里的热闹气氛。父亲是个不怎么爱讲话的人,不是沉默寡言,而是在家里不怎么讲话。我打小就同父亲有着一种疏隔感,不愿意在他面前出现。这么说吧,他从未同我一起做过什么(如看场电影),也从未参加过我们哥俩的家长会。或者,同你谈点什么也好,没有。我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度过的,他什么都可以给你,就是不同你亲近。我甚至期望他能打骂我一次,但是没有。这种漠视的态度曾让我一度很自卑。哥哥上大学以后就没怎么回过家,他在北京上学,而我有三个姑姑家在北京。他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后来去了中东地区驻在。海湾战争后,他辞去了工作去了日本,直到现在。
=========================
我是不是应该羞愧?我从小在父亲宠溺里长大,却还贪得无厌,把自我封闭起来,总以为自己是多出来的那个。看着宋朝的这些过往,心底酸酸涩涩的,说不清各种滋味~~~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22 17:29 |只看该作者
      1996年7月,我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因故离世。那一年的除夕之夜,我是一个人在浙江的嘉兴过的,初三赶到了成都,初五飞到北京。同样是那一年的七月,哥哥回国结婚,因为我的事情,婚礼挪到了故乡的姑姑家,家里只有我和父亲未参加。父亲的理由是,他不愿见日本儿媳。父亲是1938年生人,到1945年光复,他当了七年的亡国奴。他一直反对哥哥娶日本女人,但谁又能阻挡得了爱情哪?尤其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哥哥。
====================
为嘛总有那么多的纠结,总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想想这一路的艰辛,似乎更该珍惜当下。祝福宋朝,大家都要好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1-22 17:48 |只看该作者
两年前,哥哥加入了日本籍,入籍时用了嫂子家族的姓氏:伊达。父亲勃然大怒(我头一次见他发了这么大的火),发誓要和哥哥脱离父子关系,这次也是为了这件事。还是母亲聪明,她把孙女岚推到父亲的房间。过了一会儿,听见岚大声地用生硬的汉语说:爸爸爱你!爸爸爱你!又过了一会儿,岚出来了,比划着说:爷爷哭了……

      亲情最终还是胜利了!那一年过年,我家第一次有了下一辈人。父亲令人吃惊地流露出柔情的一面,当然,更多的是对岚。
==================
我们四川有句俗话,叫:打断骨头连着筋。就是形容这种血脉亲情的。所以,我能够理解老人家,之前对儿子的恼怒,以后之后软化于孙女的乖巧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1-22 17:50 |只看该作者
这几年,父亲的身体状况很好,性格也有了一些变化,有事没事就给我打电话,一点儿破事,啰啰嗦嗦半小时,拐弯抹角的,总是说你妈要你如何如何。有时,我这正急着哪,就顶他几句,把他气得不行。
==============
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啊。要给父亲机会,让他表达他对你的爱,要让他觉得,他对你还有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1-22 17:51 |只看该作者
    从前年开始,一进腊月门,父亲就自己扎灯笼。用酒精灯把竹皮儿烤弯,做成长圆型的骨架,再用红纱裁成两头窄中间宽条儿,缝制成灯罩。

      从他的背影,我恍惚又看见了爷爷……
=================
结尾巧妙照应开篇,若不是看见这句,我都忘记了这是一篇“文字”,几乎就以为是碎碎话家常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1-22 20:17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来是慈母严父,有这样的父亲其实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1-22 20:23 |只看该作者
归隐的年味,竟引起如此别有一番滋味的回忆,亦引发我很多感触。
我的年味,更是不堪回首。不说也罢!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1-22 20:26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的光阴里,都有很多喜怒哀乐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1-22 20:28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1-22 22:27 |只看该作者
好文就是留给我看滴。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1-23 12:13 |只看该作者
感慨万千~~祝福宋朝斑斑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1-23 16:45 |只看该作者
这文字,看似絮絮叨叨,却是自己的心里路程,有着沧桑感。。问好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1-24 10: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宋朝的帖子读过不少,大多是评,将自己入文的倒少见。因此,读这篇,几乎是带着些许惊喜的成分。
只是这些惊喜很快被这些字抹去,因你深隐的感情,你把它用岁月的锁紧紧封存了。宋朝一直是淡雅的,包括字,也如深水静流荣辱不惊。只是为何,这个时候,把你的这篇看过,这年味儿似一坛老酒,醇香得令人恍若要滴泪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1-24 10: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到您写三岁五岁那两段,扎灯笼和父母用平板车接孩子的情景,很心酸,当然还掺杂喜悦,就是这忧喜半参的感觉特别奇妙。其实这些情景我并无经历,却在这些字里感同身受。
幸而这是旧帖,一切不好都已过去,又快过年了,祝宋朝过个好年。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1-24 11:16 |只看该作者
宋老师的文字一直是以一种平和淡定的笔调来抒写人生,让人读后有种历尽沧桑的感慨。
记得很早以前读过你写的在俄罗斯青春年少的经历,记忆犹新。

中国人的年,无非是举家团圆的象征,是亲情的延续牵盼。宋老师的这篇是最打动人心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嫂子,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聚在一起,才会是一个欢乐年。这样一个简单的奢望,都是历尽重重。读罢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7-9 21:57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字,娓娓道来如叙家常,竟别有一番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