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晴空 于 2015-3-13 10:36 编辑
兴趣,不可小瞧——写给我们的大人们
一提到兴趣,不少人认为那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一提到培养兴趣,不少人认为那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太顾及自己的虚荣心,谁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让他们羡慕的不得了,认为孩子只有心无旁骛地拼命学习进而考上了大学才算光耀门庭;同时,受功利驱使,教育的某些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因为从狭隘的应试教育中获益不菲,就更容不得孩子在学校里培养和发展什么兴趣了。至少,孩子是没有这个时间的。他们把孩子成材的希望寄托在督促孩子紧跟老师学习书本知识上,把月考、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的分数作为了衡量孩子进步快慢的唯一标准。
如此,造成了今天很多学生由于考试分数低被划分到“智商低、没大出息”系列;造成了不少中考、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犯愁自己该选什么专业。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心理还很麻木、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回忆起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净在学校忙活应付书本知识考试了,自己从没有权利、没有机会、没有心思考虑过这样学、这么累,到底得到了多少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未考虑过应该发展或培养一个有益谋生、有益创业的兴趣。有的人,大学毕业甚至到博士毕业后,自食其力的本事没有,求真务实的勇气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没有,以至于到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毫无建树,但所攒的浮气、傲气、脾气和没用的知识倒是不少。真正得实惠的,可能是某些部门中说话冠冕堂皇的人,而哀叹愁苦的是学生自己和为他不少投资的、糊涂而又可怜的家长们,思前想后,要生存、要发展,还得“从头再来”。
这才是因为小瞧兴趣而对学生生命财富的极大浪费!
现实中,很多很有成就或“混得不错”的人,往往是一些当初书本知识考试不拔尖的人。他们之所以“后来者居上”,可能和他们当初能坦然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有关,他们能轻轻松松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些人学会了放弃,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乐此不疲地去研究和学习,并从中找回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不但没有终止学习,相反却不用谁逼迫或劝诱而越学越有劲头。
我们的家长、老师,别害怕孩子对什么特别感兴趣,只要他是出于健康的心理;也别太妨碍孩子兴趣的发展,只要孩子的基础课程学得不是太差,在督促孩子务必努力学习的同时,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发现天赋、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宽松环境,它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出路。孩子在兴趣的领域内找到开启心智大门的钥匙,那么就会在兴趣领域内使才华得以无限施展。到那时,兴趣就绝不单纯是生活的调剂品,而是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快乐的主要源泉,是创业的无穷动力,是制造奇迹的基础。
孔子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也是在强调兴趣的重要吗!
去一个你认为好的大学,它只会陪你几年,但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专业或事情去做,它可能会陪你一生,并让你一生无憾。
兴趣,不可小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