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本征值理论,哦,太专业了,这是个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说到王承书,估计知道的人也不多,但若是说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就无人不知了吧?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本征值理论通俗地说,就是求出给原子弹装多少炸药的合理值,王承书就是求出这个值的人。在中国核实验领域,王承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女专家。 1930年燕京大学在中国首开物理系专业,第一批招生的学生中王承书是唯一的女性,1934年毕业时只有四人拿到了毕业证书,王承书位列成绩榜第一。两年后又拿到了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一年后搞日战争爆发,王承书不得不流转于南京武汉等地,后又进入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国内战事动荡,身在异国他乡的王承书心怀祖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就迫不急待地着手回国的准备,当时因为核物理属于尖端保密学科,美国不允许她回国,并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希望她留在美国。但她不为所动,“虽然中国穷,进行科研的条件差,但我不能等别人把条件创造好,我要亲自参加到创造条件的行列中。我的事业在中国。”先是分300多个邮包把多年收集和资料偷偷运回国内,又以外出考察为名辗转回到了祖国。 王承书回国后就被安排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工作,同时受北大物理系邀请做为客座教授,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后又成为中国首批热核聚变研究室的成员,大力研发中国的核事业。上世纪60年代初,因为国际关系破裂,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中国刚刚着手研究的原子弹分离铀同位素的工作失去了技术和理论支撑。当周恩来找到王承书时,她楞住了。 四十多岁了,虽然一直都从事核物理的研究,但同位素分离这项核裂变的关键技术自己却从未接触过,世界上也只有一两个国家有过成功的先例,技术上是绝对保密的。要从头搞一项自己从未搞过的工作,而且是世界顶尖的技术攻关,难度与否先不去说,这份信任就辜负不起。 “可是,你知不知道,国家在特别时期,特别困难的时候决定开发核工业,而在最关键的时候,苏联盟友撤走专家,他们分明就是想看我们笑话,有些专家临行时还冷嘲热讽地说,但愿在我活着的时候,能看到你们的扩散工厂有实质性的进展。”周恩来话音不高,“我给你十天时间,你考虑一下再回答我。” “不用十天时间了,现在我就可以回答你。总理,我们自己干,您和国家信任我,我就把这身力气甩在核试验场了。” 保密的需要,王承书这个名字突然从中国核物理界的名单上消失了,她的后半生,注定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贡献者。 江湖上再没有任何有关她的传说。而要高度机密的中国核事业的光荣榜里,谁也无法忽视这个有着男性名字的女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副主任、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国家气体扩散机研制工作的总设计师和离心与激光分离铀同位素两个专家组的组长。中国核工业的排头兵里,永远有一个叫王承书的女人。 三年多的时间里,王随书仅和丈夫见过两次面,时间加起来不到二十小时。她把自己的科研小组分成四个班次,用电子计算器硬是按出了一个个核反应参数。一次次的试验失败,一次次的反复验算,当第五次核反应堆启动时,她们按坏的计算器已经在仓库里堆成了小山。1964年元旦,又一次试验开机,实测结果同理论计算完全吻合,所有数据达到预期值。王承书长出了口气,对她的研究小组说,“我们可以回家过节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数据计算终于完美收官。 中国在最困难的历史时期成功进行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复合物理试验,美国人有句话,“政治上,我们要微笑,但手里要有大棒。”中国人也是以和为贵的,但中国人手里也要有大棒。 为了这根大棒,中国有多少用计算器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的人,似乎数也数不清。数量似乎并不重要,到底有多少人在这样“笨招干难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有同样数不清的王承书。 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 《莫愁智慧女性》2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