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滇缅之路琼侨魂(我今年参与编著的抗战书籍文章选)
查看: 605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滇缅之路琼侨魂(我今年参与编著的抗战书籍文章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8-29 1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8-29 16:47 编辑


滇缅之路琼侨魂
吴俐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家有难,民族蒙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泱泱大国的对外运输线几乎全线被日军封锁。
        1938年到1939110日,云南省20多万边民8个月内秘密开凿,杀出了一条血路“滇缅公路”,这是一条与世界相联的唯一国际通道。虽然道路地势险峻,环境和路况恶劣,但却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生命线,被誉为“抗战输血管”,世界各国援助的抗战物质源源不断从这条血路通往祖国的各个抗战前线。
       而这条血路上奔驰的运输队伍,除了部分的军队运输队之外,主力“神勇运输兵”就是来自南洋各国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3200多名“南侨机工”,其中800多名是海南华侨,占南侨机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南洋侨领陈嘉庚先生当时赞扬说:“海南地方不大嘛,但参加的人数多,这说明海南华侨对祖国最关心的,是最爱国的,是最革命的”
        陈嘉庚先生的三个之“最”,简单的概括了琼侨的爱国之心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琼侨机工与所有南侨机工一道,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是二战中抗战的英雄。800多名南侨机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琼侨爱国史上最悲壮的篇章。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8-29 15: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8-29 16:48 编辑


一、宋子良与南侨机工

       1938年2月, 宋子良临危受命,继任西南运输处主任,主管西南运输处直至1941年12月西南运输处被明令结束。西南运输处是抗战时期国内战场急需的外援军需物资的重要承运者和供给者。
       南侨机工直属于西南运输处管理。

       鉴于新抢修的滇缅公路山高谷深,崖壁陡峭、沿途要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横断山脉、怒山和高黎贡山;还要横跨水流川急漾濞江、澜沧江和怒江还有人烟稀少的烟瘴之地。此路非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机修工方能通过。苦于当时国内此类人才匮乏,一时培训也远水无法解近渴。于是,宋子良致电“南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企望代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解燃眉之急。

       陈嘉庚先生急祖国之所急立刻于1939年2月7日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在南洋各国报刊上刊登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国难。《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全文如下:

       《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
  为通告事,本总会顷接祖国电,委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国民天职者,可向各处华侨筹赈总会或分支各会接洽,并注意下列条件方可:
   一.熟悉驾驶技术、有当地政府批准、初识文字、体魄健全、无不良嗜好、年龄在40周岁以下20周岁以上者。
   二.薪金每月国币30元,均由下船之日算起。如驾驶及修车兼长者,可以酌加。须在工作时,审其技术而定。
   三.国内服务之地,均在云南昆明或广西龙州等处,概有安南入口,旅费均由各地筹赈会发给。
   四.凡应征者,须有该地要人或商店介绍,知其确具有爱国志愿者方可。事关祖国复兴大业,迫切需要,望各地侨胞侨领深切注意办理是要。此布。

       通告发布以后,很快就传遍了东南亚各地,海外大批热血青年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踊跃奔赴战火中的祖国。短时间内报名人数达上万人。
       当时绝大多数的南侨机工在海外的生活条件相当优越,有的家境富裕,有的已经拥有一份待遇较好的职业,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在祖国危难之际,为了回国抗战,他们放弃了家产,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有的甚至隐瞒真实年龄,有的女扮男装,还有的是瞒着家人,连父母兄弟也没有道一声别,说一句话,临行前仅留下家书一封,毅然踏上回国抗日的征程。他们离开了年老的父母,痛别了新婚的妻子,泪吻襁褓中的孩子,虽然此去千山万水,生死未卜,但他们要把满腔热血洒向祖国的那一片热土。
       先后有3200百多名风华正茂、技术娴熟、略会中文的海外华侨离别亲人,告别南洋,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回国,奔赴滇缅公路沿线服务。 800多琼侨壮士在其中共赴国难。

       宋子良作为国民政府特派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运输处任主,任职期间,多次与陈嘉庚先生电报来往互通资讯之外还专程亲赴南洋与陈嘉庚先生面商大计;
         194021日,“华侨机工互助社”在昆明成立,直属西南运输处,社长由宋子良兼任;
       宋子良多次亲临汽车装配和机修工厂给南侨机工颁奖鼓励,并与琼侨机工亲切握手叙乡情,琼侨机工们深受鼓舞,传为美谈。

       宋子良祖籍海南省文昌市,父亲宋耀如,二姐宋庆龄、三姐宋美龄。他1899年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毕业回国后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财政厅厅长等职务。

       他在祖国全民族抗战的危难时刻,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成立和推进,为战时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线的畅通和运输,做出了巨大贡献。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29 15: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8-29 16:55 编辑

                                                               二、  楷模王文松与他的伙伴们
                                
       丰祥轮拉响了起航的汽笛,缓缓驶出新加坡码头。成群的海鸥飞翔在轮船船尾.码头边送行的人群挥泪相送,,亲人们依依不舍的叮嘱渐渐淹没在涛声中,人影变得模糊。甲板上,已经看不见妻儿身影的王文松情不自禁带头哼唱起这首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 《再会吧!南洋》,全船第二批207位南侨机工应声合唱起来,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斗歌曲响彻马六甲海峡:

       再会吧,南洋!
       你海波绿,海云长,
       你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我们民族的血汗,
       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
       再会吧,南洋!
       你椰子肥,豆蔻香,
       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下,
       千百万被压迫者都闹着饥荒。
       再会吧!南洋!
       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
       血流着黑龙江。
       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再会吧,南洋!

       王文松原籍海南万宁县,在新加坡乌节律英国犘尼汽车公司任工程师。是当地华人中卓有声望的高级技术人才。王文松以自己精湛流利的英文、高超精良的专业技术,获得高薪。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当获知国内抗战急需专业人才之后,为了抗日救国,他毅然抛去安稳舒适的生活,告别了老母亲,妻子及三个孩子。带领自己身边的十多位志同道合的海南同乡伙伴,并带上全套汽车修理工具和机器设备,于第二批回国抗战。与他一道携手并肩回国的有韩利丰、黄守琛、何启凤、詹开平等等十多位海南乡亲。

       站在王文松身旁的韩利丰是海南文昌地灵村人,12岁就跟堂兄飘洋过海到马来亚寻找在柔佛谋生的父亲,最初在“宽柔学校读书,小学未毕业就进“明新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学会了修理汽车的技术,收入颇丰。在他24岁的时候,奉父母之命,回国娶了海南家乡的姑娘周亚妹为妻,随后,带着“过埠新娘”返新加坡。一年之后,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为了抗日救国,他毅然决然的跟随王文松一道报名参加南侨机工,告别了温馨的家。并自带一整套的机修工具为国效力。

       血气方刚的詹开平出生于新加坡,祖籍是海南文昌人。11岁时,被父亲送回海南岛琼海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又返新加坡,在英国汽车修理厂当学徒。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紧随同乡王文松报名应征,他是王文松团队中年轻气壮的队友。

       陈嘉庚先生在著名的《南侨回忆录》一书中的《华侨司机回国》一文中记载:“有一个修机工在洋十余年,每月收入坡币二百余元,自甘牺牲,并招同伴十余人,带其全副机器前往。”经考证文中所指修机工就就是海南籍的新加坡华侨工程师——王文松。

       在王文松一行启程回国前夕(312日),陈嘉康先生特地再次致函西南运输处:

       迳启者:此次机工回国服务员:计有207人,其中……修机领队王文松君,每月薪水国币一百元,其余每名月薪五十元,经前次接洽时当面应许,除请西南运输公司代转一函外,特再修函奉达,谨希查照是荷。此致

昆明西南运输处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公章)
                                                                                                      主席陈嘉庚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1939313日,王文松一行应时代的召唤,带着南洋一千多万华侨的嘱托,搭乘丰祥轮由新加坡启程回国,踏上了抗日战争的征程。
王文松一行于1939年3月20日抵达昆明,立刻投入一周的军训,并通过军事考核。207人中,王文松以成绩第一名被委任为西南运输处设在缅甸的仰光汽车装配厂厂长,并带领100名南侨机工于41日到达仰光。其中24名海南籍机工,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核心技术骨干,韩利丰任“技术总检”,詹开平任“技佐”。随王文松一起回国的其它海南籍机工军训之后陆续分配在各个运输队中,驾驶汽车行进在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战物资。黄守琛被编入11汽车运输大队31中队当队长,负责6辆美国道奇车。后晋升少尉分大队长。
   
       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及交通要道已被沦陷,大量军用物资不得不改由缅甸经滇缅路运回国内。美国援助的道奇牌和欧姆卡汽车组装件运到仰光后急需装配。西南运输处临时设在这里的汽车修配厂就是为装配这些汽车而紧急设立的。

       王文松带领的机工们从到达之日开始就投入到了紧张的装配工作中。负责装配的美国总工程师在他们到来之初低估了机工的能力,把他们分为六人一组,规定每组每周装配一辆大卡车。王文松与全体机工积极努力,几天时间熟悉和了解了道奇车和欧姆车的性能和构造以及装配流程后,苦干加巧干,即讲高质量,又求高速度,终于创出奇迹,每组每天装好一辆,并且原来6人一组的改为4人一组,全队每天可安装十辆以上。

       机工陈宋儒就是这24位海南籍的汽车装配技工的其中一位。陈宋儒在装配工作中不幸跌伤,他带伤坚持装配,并自豪的说:“轻伤不下火线”。结果由海南籍机工组成的装配小组日夜奋战创造了一天装配4辆汽车的记录,并一直保持这个记录。
       种惊人的速度,快速的提高了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能力。惊喜得美国工程师也连声赞誉“OKOK!”并自掏腰包宴请劳苦功高的海南籍机工们。24名海南籍机工的惊人成绩经西南运输处驻仰光办事处处长陈质平先生汇报,昆明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先生专程亲自到仰光装配厂探望他们,并嘉奖了24名海南籍机工。宋子良先生一一跟大家握手,还亲切的说:“我也是海南文昌人,你们琼侨机工为海南人民争了光!” 詹开平至今还保存着当时宋子良先生代表国民政府颁发的奖状。

       1939年9月,《星洲日报》记者李冰人来仰光修理厂采访,及时将机工回国服务的动人事迹在《星洲日报》上发表。

       1939年10月,王文松一行胜利地提前完成仰光装配美国援助的道奇车和欧姆车的任务,所有机工都回到国内重新分配工作,进入抗日战争的新阵地。王文松、陈宋儒、詹开平等机工奉命调往云南省下关西南运输处第八修车厂,王文松任厂长,陈宋儒当领班。他们的任务是抢修车辆。原规定大修需要两周一辆,海南籍机工又刷新了五天大修一辆的记录,充分体现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由于战时抢修建,道路路况极端恶劣,造成故障频发。这里路窄、路烂、路急、弯多、坡陡,一路上险象环生。满载的汽车平均每天仅能跑160公路。一部新卡车在南洋正常可行驶五六年,可在这里仅能跑五六个月。

       鉴于道路路况极端恶劣,故障频发,大量的汽车急需抢修。可是汽车品牌繁杂,难有配件更换,维修难度很大,再加上抗战局势急迫运输任务繁忙,车辆长期没有应得的保养,故障率高,最困难的是当时国内极度缺乏专业人员、资料、工装和设备相当简陋。南侨机工们以自己的技术专长动脑筋想办法检修维护,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边干边教带国内招来的学徒工。以保证抢修任务的完成。王文松他们带回来的工具和设备派上了大用场。(几十年后,韩利丰奇迹般地仍保留着唯一的一把螺丝刀。该螺丝刀钢水很好,数十年了仍很坚固,捐献给厦门华侨博物院作为“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专题展览”的珍贵文物。)

       1940年陈嘉庚先生回滇缅路视察,据回忆录记载:当初西南运输处新添置的3000辆汽车,在滇缅路上跑不到两年光景,剩下能用的汽车已不足1000辆了。

       王文松与他的伙伴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惠通桥被国军战略需要炸毁,凭借怒江天险阻断日军的向国内进攻,滇缅公路关闭之时。南侨机工们被国民政府当局就地解散。
       王文松的伙伴们流离失所各自寻找出路。而王文松因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精通通美制汽车,同时英语又十分顺畅,被美军招聘为机械师。
       1944年王文松在昆明遇日军飞机轰炸,以身殉国。
       青春作伴好还乡。王文松工程师以抗日救国为已任,放弃南洋高薪职位,告别亲人,离开温暖的家庭,奔赴祖国的大西南,为加强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能力,贡献自己技术才干,直到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是南侨机工的楷模,是南洋广大华侨青年的典范,也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者光辉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8-29 15: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5-8-29 16:58 编辑

三、风驰电闪在路上

       文昌籍南侨机工罗开瑚曾回忆道:“在滇缅路上行车,人人都必须闯四关:一是瘴疟关。此关最难幸免,尤其是被人称之为“焖头摆子”的恶性疟疾,“十人得了九人死”;二是雨水泥泞关。雨季中天气常常突变,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骤至,导致山陡路滑,塌方险情,很易发生事故,车毁人亡;三是险路险情关。下深谷,爬大山,不少地段里上有危悬欲坠的巨石,下有深邃难测的深渊;四是躲避日军轰炸关。194110月后,日本飞机开始对这条路上的桥梁进行狂轰滥炸。
  
        昼夜奔驰在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们每一时刻都在处在危险边缘。四道险关随时都会夺走他们的生命。而我们勇敢的机工们为了抗战是那样从容不迫面对考验。一组组可歌可泣的画面,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在今天这个时代来展现,仍然那样鲜活感人,可歌可泣。南侨机工先后有1200多人在滇缅公路上为国捐躯。
   
       琼侨机工蔡世隆出身于新加坡华侨资本家家庭,生活在一个富足的环境里。1939523日,他同第五批525名南侨机工来到云南。在滇缅路上。瘴气透过阳光、淫雨、雾气、热浪,弥漫着公路夺走了蔡世隆年轻的生命。为了抗战,为了救国,他年仅26岁。被瘴气夺走生命的机工还有许多许多。

       罗开定是印尼琼籍华侨,加入南侨机工回国后,编入西南运输南侨先锋一大队当驾驶员。来往于滇缅公路运送军用物资。那天,为赶送军火去前线,深更半夜单人翻越芒市境内的三台市。车到山腰,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不偏不倚正砸在驾驶室顶上,造成罗开定身受重伤,扑在驾驶盘上动弹不得。待附近的景颇族老乡听到一直不停息的喇叭声响赶到的时候,罗开定已经英勇殉职,他虽然是机工中年龄偏大的一位,但总是吃苦在前,一直都是先锋队里品德兼备的老师傅。

       滇缅公路,实际是一条仓促中急修的土路,而且路途艰险;仅从滇西下关到畹町总计547公里的距离中,便要越6座大山,穿悬崖峭壁8处,跨较大江河5条,南侨机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日以继夜地奔波着、战斗着。
 
       符气簪也是海南人,曾在国立暨南大学读书,后到新加坡,任中学教员。他是第四批回国抗日服务团的秘书。回国后任第十三大队的分队长。在193911月的一天,他从畹町拉了一车军用物资到下关,当车驶入永平县境内时,汽车在山顶上转了几道弯,沿着崎岖公路翻下山谷.许多琼籍的南侨机工亲眼目睹自己的伙伴翻车惨状,但他们埋葬伙伴尸体后,又踏上征程。

       祖籍海南,出生于新加坡的刘承祖在23岁的时候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抗日。有一次刘承祖驾驶着 “大道奇”抢运军用物资时,山路旁边就是悬崖,日本鬼子的飞机就在头顶盘旋,子弹从耳边飞过。刘承祖继续驾驶车辆前进,一直到日军投下的炸弹将前方的道路炸烂,刘承祖连人带车翻到了山沟里,顷刻间刘承祖以为自己死了,幸亏当地的村民将他抢救出险境。

       1942年5月5日日军沿滇缅公路攻至怒江咽喉—惠通桥,国民党守军炸毁惠通桥,将日军阻止在怒江西岸,滇缅公路从此断绝。
       当时,畹町沦陷,日军快速向遮放、芒市、龙陵推进。罗开湖正驾驶在滇缅公路上。一路上撤退的军队,抢运物资的货车,向后方撤退的华侨商人难民挤成一片,局势混乱、道路阻塞。听说为阻止日军渡过怒江,向滇东推进,中国守桥部队已经做了炸毁惠通桥的准备。罗开瑚心想:我是回来抗日的,决不能落在日军手里,无论如何也要把这车货拉回昆明去。抱着这个决心,他一路走走停停,堵车时都不敢下车休息。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推进,终于顺利地过了惠通桥。过桥不久,罗开瑚把车停在路边想稍稍休息一会,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回头望去,几丈高的水柱冲天而起,惠通桥炸毁,远远望到一些货车燃起烈火,那是一些未能过桥的机工点燃汽油烧了整辆车的物资。一些机工抱着车胎跳入江中,泅渡过江,有的人被激烈的浪花压翻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罗开湖站在自己的车旁,流着泪看着这惨烈悲壮的一幕,心潮澎湃不已,后来他的车搭上了一个泅渡过江的伙伴,加大油门,把这车抗日物资完好地运抵昆明。

       1942年8月,滇缅公路主管部门西南运输处三易其主,所有南侨机工被就地裁员,绝大多数南侨机工生存陷入困境。

       1943年,南侨机工200多人奉盟军派遣,参加远征军赴印度从事抗日军事运输工作。文昌琼侨陈家佩、黄迎风、王云峰、王亚昌、何启凤、陈帮兴、谢川周等均远赴印度继续抗战.
       一部分南侨机工在昆明等地加入了为盟军服务;
       琼侨机工中,我们所收集到的琼海人李大勋李大林哥俩、陈梧琴、文昌琼侨刘源、张修隆、陈玉初、李山河、王绥和蔡如秋、陈玉进在云南、贵州或为盟军工作,或自谋工作。
       还有少数南侨机工奔赴延安寻找报国之路。继续参加抗战。也有一部分人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的部队继续抗日。琼海琼侨机工吴惠民、万宁琼侨谢章农等参加了国民党的部队。

       第八批回国的南侨机工吴开进于1940年10月,与另外37位南侨机工(其中不少是海南人)报考黄埔军校。被分配到合川分校17期学习(和他一起去合川军校的琼侨机工有李棋香、钟积杰、黎良骥、冯月亭、刘宏辉、潘柏良、龙列文和孙民等人)。

       在军校,军统头目沈醉是他们的主要教官。后来他又在宜宾步兵特别训练科接受了一年半的训练之后,被派去重庆参加军统训练,在沈醉手下任职。
       1942年起,吴开进负责在越南、泰国、缅甸一带的深山密林活动,搜集日军情报,并想法将其传回国内。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为盟军在东南亚最后的抗战胜利取得相当多的情报,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1949年,吴开进所在的部队在万县起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18师收编。
       南侨机工在祖国的抗日战争中与全国人民一道坚苦抗战,保家卫国,并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向南侨机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据史料记载,从1939年至1942年的3年间,通过滇缅公路抢运军需用品和其他物资超过45万吨,它被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而在滇缅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平均每天运进军用物资300多吨的就是3200多位“南侨机工”,这其中有800多位琼侨机工的奉献。

       抗日战争中,有1028名“南侨机工”牺牲在滇缅公路上,战后,有1126人返回南洋,留在中国定居1072人。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抗战事迹终于拂去尘埃公诸于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后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让我们向南侨机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8-29 15:45 |只看该作者
本文参考文献:叶军 符永芳编著的《琼崖赤子心》、林少川著《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王槐毓《滇缅公路八百琼侨赴国难》、
庄崚《宋子良在西南运输总处》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部分《  南桥机工档案史料选编》 。感谢叶军先生倾尽所有关于海南南侨机工回国抗战资料支持撰稿   。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29 15:53 |只看该作者
本篇文章是由海南党史办组织出版的《琼崖抗战英杰》中我本人唯一一篇署名文章。为了这篇文章的创作,今年春节的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以泪洗面阅读了十五本关于南洋机工的史料和出版物,感动得我在假期结束前一气呵成。可以说关于南洋机工的所有出版文章,我这篇是唯一敢写宋子良先生的。也就是国民党抗战的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片段。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才得以出版。感谢所有的伙伴!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8-29 15:57 |只看该作者
密密麻麻的惨不忍睹,哪位版主帮帮忙重新编辑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29 17: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贝姐!

华侨抗日先烈们永垂不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29 19:28 |只看该作者
南沙贝 发表于 2015-8-29 15:53
本篇文章是由海南党史办组织出版的《琼崖抗战英杰》中我本人唯一一篇署名文章。为了这篇文章的创作,今年春 ...

向贝姐致以崇高敬意!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29 19:53 |只看该作者
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8-29 19:53 |只看该作者
贝姐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8-30 08:36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很早看过的一本书,写得就是当年兵败撤到滇缅公路附近野人山的军人们。当年有那么多的军人侨民平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机会一定去那里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8-30 08:39 |只看该作者
南沙贝 发表于 2015-8-29 15:53
本篇文章是由海南党史办组织出版的《琼崖抗战英杰》中我本人唯一一篇署名文章。为了这篇文章的创作,今年春 ...

祝贺贝姐前几天看了长沙保卫战,说的就是薛岳将军抗日的事,我们已经正视历史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8-30 10: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不好写。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8-30 10:4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5-8-29 17:00
感谢贝姐!

华侨抗日先烈们永垂不朽!

借杂谈一方宝地显摆下自己引以为傲的成就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8-30 10:47 |只看该作者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5-8-29 19:28
向贝姐致以崇高敬意!

你的敬意还是献给那些为祖国付出生命的英雄吧,我咋感觉受之有愧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8-30 10:48 |只看该作者
月光屏 发表于 2015-8-29 19:53
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嗯!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在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8-30 10:49 |只看该作者
开的是寂寞 发表于 2015-8-30 08:39
祝贺贝姐前几天看了长沙保卫战,说的就是薛岳将军抗日的事,我们已经正视历史了

有机会写我就没放过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8-30 10:52 |只看该作者

光是云南档案馆的那本厚厚的资料书就无法消化完呐,酱油的意思是将来我有可能面临未知的拷问?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8-30 11:05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8-30 15:36 |只看该作者
挺有价值的事情。。。先留脚印,抽空细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8-30 19:12 |只看该作者
贝姐真了不起,向先烈们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8-31 12:47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5-8-30 19:12
贝姐真了不起,向先烈们致敬。

问好!今年一年太忙了都没时间玩论坛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8-31 12:4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5-8-30 15:36
挺有价值的事情。。。先留脚印,抽空细读。。。

好的!有空再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8-31 20: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贝又操旧业开新枝结硕果了,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