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1-31 10:00 编辑
今天是腊月十六,路过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看到小区院里几个胖乎乎的穿着防寒服的从7、8岁到12、3岁的小男孩儿在放鞭炮,时不时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和孩子的欢笑声,空气里也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这熟悉的场景,忽然让我感到了熟悉的年味,真真的觉得要过年了,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童年。
依稀记得小时候母亲教我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窟窿堵;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友(春联、吊钱、窗花);三十晚上闹一宿”;还有:“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包饺子(捏小人,正月初五过小年)......。”还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等等,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七烤百病,孩子们才依依不舍的送别了新年。
儿时的记忆里,一到腊八,家家户户便要熬腊八粥,泡腊八醋。母亲便要开始忙着给孩子做新衣服,买新鞋。到了阴历二十左右,街坊邻居便开始互相要窗花和吊钱的样子,开始剪窗花,剪窗花的大致的程序是:把这些窗花、吊钱样子用水贴在废报纸上,然后用点燃的松香冒出的一缕缕浓浓的黑烟熏报纸上的花样子,熏均匀后,轻轻取下花样子后,报纸上便留下了一模一样新的窗花样子。然后,姑娘、媳妇甚至老奶奶们便几个人凑在一起,把这些花样子和几张红纸用针线逢在一起,用小小的锋利的剪刀,精心的巧手剪制窗花,同时聊着家常,一幅幅漂亮的窗花、吊钱转眼便剪成了,留在大年二十九早上,一家人把窗户玻璃檫的增光瓦亮后,细心的把各种剪好的有着梅花、牡丹、或聚宝盆图案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把剪好的红色大鲤鱼衬上金纸贴在水缸上面的墙上,剪好的肥猪贴在门上,把剪好的吊钱贴到门楣和窗户上方,一片节日喜庆景象。
同时,家家户户拿着红纸找到会写毛笔字的街坊邻居,请他们写春联、福字。那时,大家排着队索要春联的景象至今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村里一个老先生,70来岁,中等清瘦的身材,花白的头发,但腰板挺直,听大人说他以前是个教私塾的先生,毛笔字写的特棒,每年过年,大家的春联都由他来写,一到腊月二十开始,他家便热闹起来,家里站满了请他写春联的人,他也忙了起来,在他家屋里放上八仙桌子,桌上放着一壶不知是谁为他沏好的茶水。嘴里叼着大家递上的香烟,被烟熏的眯着眼,一会用尺比着裁红纸,一会提笔在砚台里蘸上浓墨,熟练流畅地写起对联,每写完一幅总会赢得啧啧称赞。最后写完后,总会有几个人为了感谢老先生的辛苦,拉着满面春风的老先生回家喝上二两。
正月二十四人们开始扫房子,除去尘土,寓意辞旧迎新,二十五,家家户户的墙上开始贴上崭新的年画。二十六,开始炖猪牛羊肉、二十七,杀鸡宰鸭、二十八蒸出一锅锅飘着诱人香气的白面馒头,二十九开始炸四喜丸子、三十炸糖麻叶......。
按照风俗,正月是不能理发的,所以,大年三十以前,所有的男孩子都要去理发,大年三十那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飘着红艳艳的吊钱、擦的干净的门上贴着红艳艳的春联,明亮的窗户玻璃上贴着红艳艳的窗花,理过发的男孩子穿上新衣服精神十足,纷纷走出家门,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放鞭炮,而女孩子穿上崭新的红衣服,头上戴着红色或粉色的绢花,手里打着红灯笼,三五成群,蹦蹦跳跳,花枝招展,格外的好看。要是赶上下大雪,年三十便更有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一群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用冻的通红的小手和铁锨在雪地里堆雪人,煤球作眼睛,胡萝卜当鼻子,活灵活现......。
三十晚上,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里飘着喜庆醉人的火药香味,年夜饭更是热闹,一家人围坐一起高兴团圆,年夜饭是团员饭,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家人的团圆,一定要丰盛。炖肉、扣肉、整鸡、整鱼是必不可少的,最让我忘不了的是母亲亲手蒸的大大的馒头,好白好香,那香甜的滋味一辈子也忘不了。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长辈给的压岁钱,那时生活虽然贫穷,但孩子们依然可以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得到两角到五角不同的压岁钱,合起来有4、5元钱,那已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足够孩子们兴奋好多天,时不时背地里偷偷的数一数,甜甜的偷笑。
初一早晨开始,家家户户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穿戴整齐,拎着礼物,便开始了拜年,家家户户用早已买好的糖果、炒好的花生、瓜子招待拜年来的客人,大家互相送去真心的祝福和新年美好的希望,互道一声:过年好!化去了往日的矛盾,增加了新的友谊,其乐融融。
儿时的春节,我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最盼望过年,那时侯的我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最喜欢得到的礼物也是长辈送我的鞭炮。
思绪忽然回到现在,年如匆匆过客,如今又是春节,人是物非。好多人在感叹年味淡了,是的,过年的感觉,浓浓的年味象上面的画面场景一样,好象已经成为历史。取代平房、四合院的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大厦里面,漂亮坚固的防盗门阻碍了邻里之间互相拜年的风俗,也让浓浓的年味成为历史。庆幸的是我们的城市还没有禁放鞭炮,留给我们仅存的幸福回忆。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过年给孩子买衣服都是买成衣或名牌而不再用买布料做、窗花吊钱也不用姑娘媳妇们去剪、而是买更精美的机器制作的,很多人也不愿意在装修的很漂亮的住宅里贴窗花吊钱,春联也不用请人去写,也是去买印刷好的字迹漂亮的成品。所有过年的东西,几天便可搞定。这样,过年的东西虽然更高级了,但失去了过程,给人以失落感,这年味就大大打折扣了!因为年味就在忙忙碌碌地过程当中。
春节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过年是我们家人朋友亲情友情的寄托是情感的凝聚和交汇。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习俗是几千年不变的深深的印痕,是我们对新年共同的美好期盼。有时我在想,现在的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我们同时是不是也失去了好多宝贵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