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6-1-11 20:08 编辑
厦门,雨
1、
上月17日我飞抵厦门的那天,以至于甚至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厦门的天气都是很阴郁的,记得当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叫《冬季到厦门来看雨》。
按说,冬季厦门这个季节,也没多少雨水,但是,正因为是一个缺少雨水的时节,所以,厦门的雨似乎更有些味道。
在厦门的这段时间,没有下几场正儿八经的雨,基本都是湿了地面的小雨,颇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然而,冬季厦门的雨确实很有点味道,淅淅沥沥,星星点点,滋润着绿树红花,让这座恬淡的城市,多了一份冬雨的味道。这与孟庭苇的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相似,却又不完全一样。
其实,冬季的厦门有那么一些日子是很阴冷的,人待在屋子里都没有走在户外舒服。在北方习惯了冬天的暖气,这种阴冷给人的感觉就是潮湿+阴冷,是非常不舒服的。
走在淅沥沥冬雨的厦门街巷上,你基本可以不甚在意这种小雨。所以,我看到寻常的景色是,小雨之中,有很多人虽然手里拎着伞,却根本没有张开的意思,这大概也算是一景了。
这样的小雨,对厦门的植物而言,当然是最滋润的,所以,被小雨浸淋之后,你抬头看看紫荆花似乎格外娇艳,看看寻常的三角梅,更是透着一种妩媚灵动。
2、
然而,就在我要离开厦门的这一夜,厦门下了一场很有规模的雨。原本就是赶早的飞机,所以,总是有心事,睡不沉,夜里被窗外一阵紧似一阵的雨吵的睡意全消。起身看看小区的院子里,很不小的一场雨,或许算是中到大雨吧。
突然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感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
其实,一直没法说这次来厦门的理由,但是,在离去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场雨,感觉似乎老天也在通灵,于是瞬间就多了几分难以挥去的情愫。
这算是老天为我送别吧。
我在厦门生活工作了差不多十年,人生的一段很重要的经历留在了这里。这里,有亲情,也有友情,真的到了挥别的时候,心里也难说是什么滋味。
这一夜,雨一直在下,不停的在下。
凌晨四点,我起床,洗漱之后,躺在床上看书。厦门的这段日子,我陆续看完了两本书,一本是《隐之书》,一本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隐之书》是我第一次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我曾走马观花的看过,已经全无完整印象。
现如今读书,基本毫无目标,毫无目的,就是随心所欲而已。
3、
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我认为冯友兰先生毫无疑问是大家。这本书曾经被韩国现任女总统朴槿惠推崇,据说在她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这本书陪着她一路走过来的。“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是无愧于这种评价的。
《隐之书》更是被誉为“一部完美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一个时代最激荡心灵的作品。”《隐之书》的故事从文学研究助理罗兰偶然发现夹于一部古旧图书中的两封情书开始,引领读者沿着“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艾许断断续续的足迹,逐渐接近历史的真相。该书融文化寻根、历史悬疑、学术计谋、凄美爱情于一炉,呈现出“荡气回肠的大师作品”的紧张刺激与悲伤惆怅。
这本书刚开始不是很容易读进去,当然确实挺有意思,反正是用来打发时间的。
早晨在去机场的路上,我突然想起来,走的匆忙,把原本准备带走的这两本书拉下了。
办完登机手续,我坐在候机厅里,看着高大的窗子外面,灯火璀璨之中透过来的忽紧忽慢的冬雨,有点担心,不知道能不能按时起飞。
当然,这担心很快就证明是多余的。
我这次特地要了一个特殊位置,12A,这位置靠近机翼发动机,略有点吵,但是,靠窗子,可以再清晰的看看厦门。 也许这是最后一次。
4、
6:50分,飞机整点起飞,滑行加力,发动机嘶吼着,冲向雨幕夜色尚未黎明之中。雾气让我看不到厦门最美的高空夜景。
人生处处有遗憾。
再见了厦门! 再见,厦门的冬雨! 再见,我难忘的这座城!
靠近窗子,最大的好处是能看到云海。这一路,我看了一路的云海。
其实,飞机飞到平流层底,穿破云海,在云海上面飞是很壮观的。
我看着窗外飞机腹下大团大团的云,有的似乎静止,有的似乎快速飞逸,一眼望去,澄碧透彻的蓝天,无垠的云海,真的是壮观。 上帝在那里?在天堂!天堂在哪里?在更高处,于是上帝在更高处!
经停杭州的时候,给厦门的亲人打了个电话,他们告诉我,雨还在下,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萧山机场这里也是一片水雾,细雨绵绵。
再起飞,离厦门越来越远,离家越来越近了……
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 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 …… 2016年1月11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