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6-1-14 16:04 编辑
2013年写的,似乎记得是在回天涯的一个音乐帖,后来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整理在情感单发过一帖。再后来,忘了。前几天说到醉笑在杂谈号召大家写影评,流苏同学提醒说以前看你写过一个影评就很好嘛,继续。于是就想写写《老炮儿》。今翻出,感觉可以作为写《老炮儿》的引子,因为暗合了已经写好的开场白,特稍作技术处理发之。
言归正传。 既然单发,就要整得天涯那样威武,后来想不能喧宾夺主嘛,就扯几句题外话啦。 我与王朔应该算是同时代生人,他也就大我1岁不到;还有一点相同,就是从小都在部队大院长大。也有不同,他后来当兵,我做了农民。当然,后来更大的不同是他为自己写东西,而我却为他人做嫁衣。 也许冥冥中有什么同质的东西在起作用,所以当我还没记住王朔名字的时候,已经一集不落看了他参与、策划或改编的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电视剧。记住王朔是看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倍感亲切。王的小说我没有好好看过几本,唯一认真读了其发表在《收获》上的小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喜欢。 听说《非2》原要与王朔合作,也打算看看的,后来一忙就搁下了。感谢天涯通过音美诗话的方式,让我得以抽空看看。 二次言归正传,点滴杂感都是边看边记下的,没有条理见谅,关键是单发一次可以再赚一次分: 舒淇姚晨俩大嘴美女不顾胃动力,一心想一口吃饱爱情,哪怕全天下美食全放进嘴里不下咽,宁愿最后自己一点一点吐出来;留下耐咀嚼的,即便是鸡肋,却有硬道理味道在。 奋,他说,人生很短。香山的黑痣潜伏够深,告诫人们要趁早点去,但其实黑痣是不能乱点的,从里往外地显露本来自命定的渊缘。活着是一种修行,这才是要点,我们却是点到为止,戛然而止,如生命。 我喜欢王冯那种程式化语言窠臼里浇筑的新鲜内容,虽说它们可以是“正常损,可以弥补”,但体验和表述都来之不易。 人之将死,其言真善。人生告别会上,笑笑的哭是真诚的,有感悟。男人的沧桑感是感人的。 走了。 从香山的告别演讲,我看到《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方言的生前挚友、已是风烛残年离群索居的老王的影子。 如果说孙红雷演的好,可能会抢了葛优的戏份,我觉得没事,恰似人生中必须有够格够棒的朋友,如编剧排名王朔、冯小刚,冯虽是导演,但坦言此生受王影响不小,于是冯成了影坛王朔。我敬重这种纯爷们的情谊。 王朔文字的一直具有反骨色彩,后来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中站在未来看现在,不说人生怀旧,却也反思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轻松中含着耐看,电影电视亦如此。 亲人,朋友,诚挚的朋友,这是人生的真财富。 《见与不见》类似来自1683年生人仓央嘉措的感悟,却需要我们100年为一期代代重复感知,包括王朔在内。我常想,历史不管多么悠长,其实不过百年。 是的,人生很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