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从“草长莺飞”想到两个古人
查看: 5479|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草长莺飞”想到两个古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2-26 2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阿婆列兵 于 2016-2-26 23:09 编辑

  
(一)
  早上打开微信,圈内友人发来的几张已经怒放的早樱图片,确实令人赏心悦目。伴着一个愉悦的早晨,春天,是不是已经来了?
  
  或许春天给我的诱惑并非是飘飘洒洒的烂漫樱花,虽然在我的窗外也有几棵正在等待更充分的日照而伺机开花的樱花树,唯在我的潜意识里,那种昙花般的物种似乎是承载不了春天的使命的,虽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唯春天,绝不止于仅是去献身于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自小以来,“草长莺飞”即给我留下了一幅不可言喻之美妙画面。“草长莺飞”,或才是春天该拥有的真实面貌?我不晓得“草长莺飞”是不是专为春天而存在的,但我可以肯定,倘没有“草长莺飞”的那幕景象,春天还能成之为春天吗?若没有了“草长莺飞”的滋养,春天的姿色如何浓郁起来?春天的情怀还会那般绵邈而悠然吗?“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当年李白大人除了怀拥着“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之那般的美色美景而陶醉外,是不是那刻也在端杯释放自己的寸心情怀呢?
  
  在散文之写景状物的语言中,“草长莺飞”这个成语屡见不鲜,当然也多和春天有关。至少在我写字的这个论坛上,可以搜索到将近600篇和“草长莺飞”有关的帖子。而在新浪博客上,可以见到之涉及“草长莺飞”的博文,更是达十六万余篇之多。如果再用百度去查,估计网上长的草儿和飞的莺儿,会多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的。看来,“草长莺飞”深受写字人的钟爱,让写字的人趋之若鹜,是一件事实,比如,我这一刻即是被“草长莺飞”的说辞所美得不行,故而心儿痒痒地敲起字来。不过,见得较多的文字应用场合,还是把“江南三月”和“草长莺飞”连用,以便突出时间的特征。当然,“草长莺飞”作为独立的成语,也可以出现在有适当语境的文字当中。
  
  这儿想藉“草长莺飞”说几句话,是因为这个成语还牵涉到一个历史事件,且该事件还有点特别的文化意味,故其历来被史学家们所议论不休。拔高点说,该件事的文化意义也许是对“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一种颠覆。人类的文字一向除了具审美功能便是交流功能,而后者尤为难以实践。由“草长莺飞”所引出的一则来自历史深处的人间遗事,细细品来,不仅其中至情至理之民族情怀让人感而叹之,其充盈大义之世间情态也更让人难以释怀。虽然也只是故纸堆中埋了一千多年的一个故事,也远称不上“煌光驰而星流”,但仍觉在这儿写几个字也算不负“草长莺飞”带给我的某种文化寄托。
  
  “草长莺飞”来自“江南三月,草长莺飞”,而“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原型,无疑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注意,“草长莺飞”中的“长”读音为zhǎng。这脍炙人口的16个字,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一文,该篇文字中有不少让古往今来读书人仰慕赞赏的佳句,而这儿出自文中的16个字,则是描写三月江南之美色美景最有名的句子,历来都让写字的人频生爱意,或,这也就是我所谓之的经典作品中的“品牌语言”?
  
  这儿涉及两个人:陈伯之和丘迟,真实地说,都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古人,今天写这篇字,临时抱佛脚,可能识得了这两个名字,但是到了明天早上,倘若微信圈里又冒出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的消息,恐就应接不暇,那就很难说还记不记得住陈伯之和丘迟这两个死人的名字了。即使忘记了,也无妨,只是想忘掉“草长莺飞”是何其之难?类似于这样的只见其字、不闻其人的文化现象,在汉文字中还有许多。
  
  陈伯之何许人也?赶紧找度娘。原来陈伯之一度系为南朝齐国之江州刺史,后梁武帝起兵伐齐,招降了陈伯之,被冠之镇南将军。天监元年,陈伯之听信谗言者离间挑拨,遂起兵反梁,结果落败,只好归降于北魏而求一条生路。梁天监四年,梁武帝命太尉临川王萧宏率兵讨伐北魏,北魏据守寿阳梁城(今安徽寿县附近),而抵抗梁军的正是陈伯之。两军对峙,恶战在即。剑拔弩张一刻,陈伯之收到了梁军快马送到的“劝降书”,即这儿的《与陈伯之书》。
  
  梁武帝何以要以劝降的方式拿下北魏所辖的寿阳?梁武帝底气不太足似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守城的陈伯之是一员威猛无比的骁将,其身上还挂过梁前将军的赫赫头衔,后弃梁主叛降到北魏,可见,陈伯之在梁武帝眼中是个罪孽深重的叛国者和负死罪之人,陈伯之难免要忧心忡忡于自己前科,故其清楚,除了做困兽之斗,以死相拼,尚有何路可走?其实此前,魏东路军已连陷梁数城,大败梁兵于邵阳洲。而陈伯之所率之部也屡破梁师,曾让梁朝野震动。此时,梁部若血战寿阳,不光难以料及战局结果,即使攻下寿阳,也恐阵亡无计,血流成河。
  
  “劝降书”文辞婉转,声情并茂。从南北战场的态势到双方军事力量的比照,从陈伯之拔剑四顾、前途茫然的心境到其目前孤穷无援、危如累卵的困境,“劝降书”之文字处处着笔于大义情怀,既正面劝告,晓以利害,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浓郁的乡情来掀起陈伯之的故国之念。字字有质,款款情深,乡情大义尽流淌于《与陈伯之书》一文中。但让梁军没有料想到的是,劝降过程颇为顺利,并无节外生枝之事发生,没费多少事即告顺利完成。双方终兵不血刃,城下结盟,陈伯之拥兵八千复又归降了梁朝。这为梁武帝的建朝大业,写下了一页不战而胜的经典战事。
  
  从此,劝伯之自魏归梁之“劝降书”,不仅成为了中国军事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与陈伯之书》一文,不期也成为了古代散文中历久传诵的经典篇章。
  
  《与陈伯之书》一文乃出何人?丘迟也。丘迟又何许人也?再询度娘。遂悉,丘迟也算戴过一些有头有脸的官帽。丘迟早年初仕南齐,官至殿中郎。入梁后,官至中大夫,也属五品大人了。不过其擅长舞文弄墨,按现在的话讲,也就是梁武帝朝内的一介御用文人或秘书,主掌章表、书记和文檄。这按当时的话讲,则是一个“记室”。不过是一个大“记室”,换算成现在的官帽级别,大致是皇室办公厅的首长了。
  
  “记室”当然要会写字,丘迟之文字造诣也确实了得!八岁即能文,史上被人称之“范云婉转清便,如流风回雪。迟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虽诗文传世者不多,唯所作之《与陈伯之书》,一不留心,成为了传世经典,也是史上骈文中的杰出之范。可惜这件事地下的丘迟无以知晓,是后世给丘迟追认的“帽子”。其实,世上不读历史之人哪详丘迟何人?而哪怕读了历史的人,也未必还记得《与陈伯之书》。如果不是好奇于“草长莺飞”之那般美妙的语境,我恐怕也是懒得去管《与陈伯之书》是何,丘迟又是谁了!
  
  后世对丘迟其人和《与陈伯之书》的提及确实不太多,而丘迟所原创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16字佳句,却又真实地成为了经典文字中的饕餮大餐。至于由其演变而来的“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说法,虽然如今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成语组合,但其文化源流,名正言顺,也应该是属于丘迟之《与陈伯之书》。
(二)

  据《南史》卷六十一《陈伯之传》:“伯之不识书。”意即陈伯之一丁不识,是个睁眼瞎。那么有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丘迟苦心经营的这封动之以乡情,晓之以大义,示之以情势的“劝降书”,一介武夫之陈伯之,又如何懂得了?吃得透呢?陈伯之莫说读下来,连听下去的耐心,恐怕也可能都没有!如此,丘迟的“劝降书”,岂不是对着瞎子抛媚眼,对着牛儿弹雅琴?这种疑惑并非没有道理!
  
  据史料说,陈伯之坐镇江州时,“得文牒辞讼,唯作大诺而已。有事,典籖传口语,与夺决于主者”。则丘迟此“劝降书”,当亦系由陈伯之左右为之口头诵读。口传如此重要的军中文档,按理,感情倘稍有犹豫和折扣,都会影响陈伯之幡然悔悟的决心,如果诵读者再打几次结巴,那丘迟之一番苦心恐怕就泡了汤,那还何谈让陈伯之顿悟后打马归梁?
  
  这儿便又想到了另一个据说,当年有携诗文者投东坡而来,并为东坡大人诵读自己的诗文。东坡闻后激赏:“三分诗,七分读耳。”意思是说,读得不错啊!虽只有三分诗文,但读得出了彩!还有另一说,史上有一奇人,名王楚望,素善读。每遇应试举人,多令王诵读试卷。纵文格不佳者,王亦能抑扬高下,迎其辞而读之,令听者忘厌。以至凡经王读过之试卷,每在高选之列。事后,举子们奉王楚望为神灵,必曰:“得王楚望读之,幸也。”
  
  这儿所引之两例“据说”如是,则善于诵读者,是否实不为无助焉?
  
  看来,善读书者,其抑扬高下之语,字正腔圆之声,确实是可以感动听者的。况丘迟之“劝降书”文字已有“十分”者,陈伯之左右再复诵读“十分”,哪怕八分、七分度,则陈伯之闻之,何以能不为之动情呢?事实上正是,“伯之令左右诵读凡十通,去意乃决”。看来,陈伯之是听懂了,也感动了!在这件事上,陈伯之最终领悟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也被《与陈伯之书》中之语重心长的话儿所感化,到底没有恣意妄为、负隅顽抗!
  
  只是如今有一件事想来仍耿耿于怀,那个平素为陈伯之管理文牍的师爷,也为伯之诵读“归降书”的人物乃何人,史上竟无一笔记载,这是否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可以设想,倘若没有师爷声情并茂并极度煽情的诵读,哪怕丘迟的字儿确实可以感天动地,但于一个一丁不识的大老粗,一个只对舞枪弄棒啃蹄髈有兴趣的军中莽汉,无动于衷也是极有可能的!但陈伯之最终还是被感化了,那份感化与丘迟之“劝降书”当然有直接关联,而那位史上无名无姓的师爷呢,在陈伯之归降这件事上,那位师爷功不可没,也实实在在,同样应该得到世人景仰的!
  
  今日看来,诵读已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之下的诵读,常常是能打动人心、唤起共鸣的。如今网络上出现的诵读论坛比比皆是,这是网络的一个新亮点。可惜我的普通话不能入流,始终进不了圆着嘴、假着嗓子唱歌的合唱团,当然也当不了“师爷”一类的角色!也没事,需要我的声音的时候,我都是准备好U盘,再辅以必要的文字,那也足够对付语言交流了。不过,我的方言说得倒是头头是道,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乡音竟毫厘不差,我自谓一声难能可贵乎?
  
  末了,还说及一惑,当然也是史学界茶余饭后聊及的一个一直无果的话题:象征散文之文字地位的《古文观止》一书,却没有收录《与陈伯之书》这篇具洋洋大名的古代文字,何故?这个话题事实上已进入了存无说辞,死无对证的情况,何考?故而也只能是活人为死人操点闲心。惟当年陈寅恪还为杨贵妃进宫前是否是处女做了大量的学问呢!如此看,探求《古文观止》对《与陈伯之书》视而不见的真相,也未必那么无聊!
  
  按说,《古文观止》一书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都是饱学之士,不可能没有读过《与陈伯之书》一文,更不可能看走了眼。倒是有一说,谓《与陈伯之书》系劝降文字,有违封建忠义之道,这似乎有太多的牵强。还有一说,认为文中有令清朝统治者忌讳的说法,比如有“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这样的字句。其中之“异类”和“杂种”这般的字眼,很可能会让清政府尴尬,因为清统治者也系外族无疑。其实,清代其他规模不在《古文观止》之下的有名的其他古文读本,如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等,也都没有录入《与陈伯之书》这篇文章,个中原因恐怕也和犯忌之虞有关?(旧字)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2-26 23:16 |只看该作者
迷迷糊糊问个好。抱着手机睡觉觉。文字明儿读,现在满脑袋浆糊,只适合陪周公哥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2-26 23: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6-2-27 10:21 编辑

原文: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
  


    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已,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鮪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就。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潜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2-26 23: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6-2-26 23:51 编辑

译文:


丘迟叩拜陈将军足下:

     知您近来康健,使我不胜欢欣!将军勇武为三军之首,才能杰出于当世,鄙弃燕雀俗小的胸襟,企慕鸿鹄高飞有远大的志向。过去曾顺应机缘而通变,遇到梁武帝那样英明的君主,建立了功勋,建立了事业,得以冠开国之号封爵称孤,乘坐精致华丽的车舆,在广阔的地域中持旄节而统制一方,这是何等壮观啊!怎么一下子成了奔逃亡命的虏寇,听到响箭就大腿发抖,对着毡帐弯腰屈膝,这又是何等卑劣呵!
    推寻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之时,并没有其他原因,仅仅因为没有在自己的内心反复审察考虑,又听信了外面流传的谣言,一时迷惑错乱,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当今梁朝对臣下赦免罪责而求其建功立业,不计较过失而加以任用,以赤诚之心待天下之人,使一切怀疑动摇的人都安定下来。这一切都为将军所熟知,不需要我一一细述了。历史上朱鲔虽曾杀了光武帝的哥哥,张绣也杀死曹操的爱子,但汉光武帝并不因之而疑忌,曹操对再次归降的张绣还象过去一样。何况将军并无朱、张之罪,而以功勋见重于当世。迷失道路而能知返,这是往哲先贤们所赞许的;迷途不远而归来,更为古之典籍所褒扬。当今皇帝轻于刑法而重施恩惠,法网宽松到可以漏掉吞舟的大鱼;将军在梁地的祖坟完好,亲戚安居乐业,住宅未曾倾毁,爱妾仍然健在。您心里可要好好想一想,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今梁朝的功臣名将,各有封赏任命,位置高下很有秩序。腰系紫绶丝带,掌管金印,参预筹划军国大计;坐轻车而竖旄节,身负保卫边疆的重任。并且杀白马郑重立约: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唯有您将军厚颜偷生,为拓跋族的头目魏帝奔走效劳,难道不感到可悲吗?
    至于像南燕慕容超那样强大,最终被解送建康刑场斩首;像后秦姚泓那样强盛,最后也在长安反缚出降。由此可见,虽天地之间霜露均布,却不养育异类;北方中原一带周汉故土,容不得杂种。北魏假称帝号窃取中原,已有很多年,积恶多端灾祸满盈,理应溃败灭亡。更何况北魏统治集团昏瞆狡诈、自相残杀,部落内部分崩离析,头目之间各存二心互相猜忌。马上就要受缚至京城蛮邸,悬首级于藁街,而将军却如鱼游于烧沸水的釜鼎之瞆中,像燕子筑窝巢于飞动摇荡的帐幕之上,不是太令人迷惑不解了吗?

    暮春三月之时,江南碧草萋盛,各色的杂花开满树丛,群莺穿梭飞忙。看到故国军队的旗鼓,回想起往日的生活,持弓登城以望远之际,怎不令人黯然伤情!正因为如此廉颇才渴想能重为赵将,吴起临别西河才掩泪悲伤。这是人之常情,难道唯独将军没有这种感情吗? 希望您尽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争取幸福的前途。当今武帝十分英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西王母献来玉环,肃慎氏贡来楛矢。夜郎、滇池诸国,解其发辫而请求封职。朝鲜和西域罗布泊,叩头归服而接受教化。唯有北魏野心勃勃,倔强于沙漠边塞之中,企图苟延岁月。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德行彰明且是武帝至亲,主持这次北伐的军机重任,前来慰问洛水隈曲处的百姓,讨伐秦中的逆贼,您若犹豫因循而不知改过,可要好好考虑我这番话。聊且以此书表达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详加省察。



                                                      丘迟叩拜。









解析:     

    本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陈伯之于南朝齐末曾为江州刺史,梁武帝萧衍起兵攻齐,招降了他,任命其为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并封为丰城县公。梁武市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陈伯之听信部下邓缮等人的挑唆,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奔北魏,为平南将军。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冬天,梁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统率大军伐魏,陈伯之前来抵抗。时丘迟在萧宏军中为记室,萧宏让他以私人名义写信给陈伯之,劝其归降。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本文是丘迟的代表作,更是一篇胎炙人口的招降文字,它是汉末建安以来言情书札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时并不呆板,而是注意变化。先用纵比,即在第一段将陈伯之当年归附梁朝及今日投降北魏的不同境况进行比较,形成强烈的反差,于叙事之中寄寓褒贬之情,在对照之中蕴含劝戒之意,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感情浓郁,态度鲜明。作者先热情洋溢地称赞陈伯之具有雄才大略和鸿鹄之志,在齐梁改朝换代之际,能顺天应人,弃暗投明,建功立业,得到贤明君主梁武帝的信用,从而“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千里,何其壮也!”寥寥数语,就将陈伯之昔日在梁权尊势重的显赫声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这样写,其意在于勾引起陈伯之对已经逝去的荣华富贵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作者转换谈锋,笔含贬抑,字挟风霜,叙述了陈伯之反梁投魏后“闻鸣镝而股战,对弯庐以屈膝”的屈辱处境,以激发他对今日境遇的羞耻之心。昔日威风凛凛,沐浴皇恩,“何其壮也”!今日战战兢兢,卑躬屈膝,“又何劣邪”!两相对照,泾渭分明,何去何从,怎能不引起陈伯之的深思呢?在这种纵比中,作者叙中含情,借事明理,通过强烈的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劝降意图。再用横比。即在第三段中将陈伯之与梁朝大臣的不同处境进行比较,劝其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及早归梁。作者开始就摆出梁朝功臣名将的情况:文臣武将如大雁展翅,各居要位,各尽其责,文臣们能够参与谋划军国大事,武将们乘车持节,担当戍边重任。他们都安富尊荣,竭力尽思,其爵位也能够代代相传。接着作者即斥责陈伯之:唯独你厚颜偷生,为北魏集团奔走效命,犹如“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事情吗!像陈伯之这样的人,是很看重功名利禄和个人安危的,可以说,作者是揣摩透了陈伯之的心理,“投其所好”,通过对比叙述,意在唤起他对目前处境的不满和不安,促使他产生弃魏投梁的念头。
   


    如果说,以上是作者从小处着墨,运用纵横对比的方法,着重围绕着陈伯之自身的荣辱得失来说理的话,那么,作者在文中还不忘从大处着眼,即在第三段与第五段中将北魏与梁朝作横向比较,向陈伯之讲明目前形势: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自相残杀,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梁朝“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四海归心,八方世服,唯有北魏负隅顽抗,苟延残喘。作者以高屋建瓴的气势总揽全局,从宏观上指明梁朗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北魏日暮途穷,朝不保夕。这就让陈伯之清楚地认识到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这去就关键之际,作者讲明形势,晓以利害,怎能不令陈伯之三思而行呢?
   


    总之,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非常灵活,或纵或横,或明比,或陪衬,腾挪跌宕,曲尽其意,笔头始终围绕着陈伯之的思想转换,同时又迫使陈伯之的思想围绕着他的笔头而转动,让他心悦诚服地归降梁朝。 其次,作者在劝降陈伯之时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情理俱备,委婉含蓄,这也是本文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对陈伯之过去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他现在的处境及内心矛盾也洞若观火,考虑到他是个握有重兵的头面人物,向他劝降,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因此,作者对他离梁投魏的不光采行径只略作点染,话说得很有分寸,认为他只是一时糊涂,听信了流言,这实际上是为他开脱了罪责。作者推心置腹,坦城相谈,既热情地肯定了他的英勇和才干,又客观地指出了他不慎误入歧途。作者对他的批评虽然是严肃的.但并不是金刚怒目式的厉声呵斥,间多是情动肺腑的娓娓劝说,或讲明梁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的宽大国策;或援引“朱鲔涉血丁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的历史事实,以此表明梁朝招降的诚心实意,解除陈伯之的后顾之忧;或引经据典,开导他迷途知返;或用梁朝为安抚他而已经采取的措施:“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安尚在”,以此进行感化;或笔蘸感情,描画故国的秀美景色:“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激发他思旧情乡之情;或借廉颇思复为赵将,吴起望西河泣下之典故,说明不忘故国故土乃“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这带着炽烈感情的诘问,发人深省,促人深思,既是劝陈伯之觉醒,又寄寓着作者的殷切期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居易《与元九书》),本文围绕着“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选那些饱含情意的细节及相关的事物纳入篇中,让陈伯之感到丘迟处处是在为他着想,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弃暗投明,摆脱困境。

     
   全文濡染着作者热爱祖国,挽救故人的以挚感情,具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本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机杼,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优秀骈文。今天读来,仍能给我们以美的艺术亨受。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2-26 23: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6-2-26 23:55 编辑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特搬来原文及译文、解析。
                望麻婆不要妄议。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2-26 23:54 |只看该作者
问好。看得我头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2-27 07:25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2-26 23:53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特搬来原文及译文、解析。
                望麻婆不要妄议。

我还没注意到,阅读这篇,需要补充其他知识么?待会儿我好好看看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2-27 09:45 |只看该作者
柳二这是唱的哪一出?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2-27 10:25 |只看该作者
流水思静 发表于 2016-2-27 09:45
柳二这是唱的哪一出?

楼主洋洋洒洒,交代了历史背景和成文过程,却没附上原文,我代劳一下,无他,只为大家更好理解耳。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2-27 10:35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6-2-27 07:25
我还没注意到,阅读这篇,需要补充其他知识么?待会儿我好好看看哈~~

楼主做了半天广告,却没展示样品。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2-27 11: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谢谢长亭柳~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2-27 11: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花 2016-2-26 23:54 问好。看得我头大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2-27 11: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问好风花 。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2-27 11: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问好风花 。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2-27 11: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手机上回帖不利索~~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2-27 11:42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欢迎常给我们推荐佳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2-27 12:11 |只看该作者
  早上打开微信,圈内友人发来的几张已经怒放的早樱图片,确实令人赏心悦目。伴着一个愉悦的早晨,春天,是不是已经来了?
————
哈。你应该最先知道樱花的消息才对。怎么还要别人提醒才疑惑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2-27 12: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16-2-27 12:27 编辑

自小以来,“草长莺飞”即给我留下了一幅不可言喻之美妙画面。“草长莺飞”,或才是春天该拥有的真实面貌?
————
真别说,“草长莺飞”,这个词的画面感和生命力,都扑面而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2-27 13:48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6-2-27 12:26
自小以来,“草长莺飞”即给我留下了一幅不可言喻之美妙画面。“草长莺飞”,或才是春天该拥有的真实面貌? ...

我们这儿樱花连花苞都还没有影子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2-27 14: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虽然也只是故纸堆中埋了一千多年的一个故事,也远称不上“煌光驰而星流”,但仍觉在这儿写几个字也算不负“草长莺飞”带给我的某种文化寄托。
————
像我这种孤陋寡闻的,就只能停留在草长莺飞的层面,不能延展到其他方面去,(*∩_∩*)。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6-2-27 14: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2-27 13:48
我们这儿樱花连花苞都还没有影子呢

嘘。表说。阿婆跟你一个地儿,没准儿还是一起吃过饭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2-27 14: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2-26 23:53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特搬来原文及译文、解析。
                望麻婆不要妄议。

这都成强迫症了啊。嘎哈。乐趴下了,就。每次一转帖就腿肚子抽筋,看看麻花有没有站在你身后。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2-27 14: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觉在这儿写几个字也算不负“草长莺飞”带给我的某种文化寄托。
————
就喜欢你说“文化寄托”。哈,我就知道又有话题值得分享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2-27 16:00 |只看该作者
先报个到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2-27 17: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豆豆,我窗外的樱花没有开,山上开的是早樱,离我十万八千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2-27 17: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23楼的,分享的东西到了后面和草长莺飞没有关系了~~草长莺飞是个由头~~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2-27 17: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20楼:啥差别?我这会在抹牌,东南西北都一样~~但是各人的牌色有差别~~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6-2-27 18:23 |只看该作者
阿婆列兵 发表于 2016-2-27 17:29
豆豆,我窗外的樱花没有开,山上开的是早樱,离我十万八千里~~

若能在某个樱花烂漫时节,约三五好友树下品茗,任阳光斑驳落下,多好——嗯,不要太多游客,也不要没有游客。。。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2-27 18:24 |只看该作者
阿婆列兵 发表于 2016-2-27 17:36
20楼:啥差别?我这会在抹牌,东南西北都一样~~但是各人的牌色有差别~~

赢了钱钱发红包,(*∩_∩*)。。。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2-27 18:25 |只看该作者

出门寻访春天了吧?哈,记得回来分享。我刚回家,准备陪儿子去学习。我当旁听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