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6-3-13 10:13 编辑
读了落花生的诗《喜欢》,喜欢,忍不住说两句。好诗不在高低胖瘦、无病呻吟或呓语呢喃,俱有共同的品质即真情实感。真情者,要有所感;实感者,要有所悟。不一定非要揭示什么深刻道理,一定是真切体验后的自然流露,像一眼活泉清洌流过布满苔藓的青石板。 《喜欢》这首小诗4小节短短12行,比十四行诗还少两行,全诗层层递进、娓娓道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诗趣盎然而又朴实无华,透着恬适的心境和对过往岁月美丽的叹息,读来轻松,读后却触人若有所思。诗小志气大,小情怀大感悟,举重若轻,几个生活小切片和场景,就写出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普通中见绮思,平凡中出诗意。这片段和场景的选取,信手撷取身边物事,或来自一天的心情或来自累月经年繁复的工作和生活,却在看似不经意间道出了人生况味,提升了诗歌的品质。时空轮转中,通过日常琐碎的事物表象、诗性的思考和诗语言的运用,一点点走进内心,在抚慰作者心灵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感染着读者,引发诗心的共鸣。 第一节“喜欢在每一个黎明醒来/听车水马龙之前的一些自然之声/比如一阵风轻拂一棵桃树”,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却有着对时代浮躁心态的反思,回归自然、回归宁静田园生活已成为当下人心灵深处的渴望。对于现世的我们来说,世界永远是城市的一幢幢高楼、邻居的一排排房子和老死不相往来的一个个单元,我们在世界上行走,做不到严格意义上的“这个世界与我无关”,抛弃一些责任感倒是可行的,因为这根本就有某种强加的意味。一切的一切,除非你没有孤独感,生活原本如此乏味,那些“车水马龙”的忙碌难免惨淡的经营,促你在一阵轻风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然而,无论怎样的热闹和喧嚣,你仍然必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哪怕在“忙碌的间歇”于文字中求得短暂的宁静,“哪怕只是简单搜寻一个美好的名字”,因为总有一些美好人事会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闹中求静、忙中求静,第二节呼应着上一节的节奏,既像内心的对话,也仿若听见远方的召唤,不由引你挣脱樊篱、走向旷野,呼吸一下新鲜和干净的空气,哪怕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乡村抑或城市漫步”,即便遭遇“古旧甚至残缺的东西”,反倒如邂逅久违的美好,使物是人非凸显出“一点点真实”来。如此,自然更有信心面对未来“来来往往的日子”,从而或甜美忆起或笑着忘记成为诗歌结尾的美丽升华。这是一种心情,也是一份感悟,更是一种旷达的人生姿态,尽管其中多少含有一丝生命的苦涩和无奈,以及反求诸己自我救赎的修炼。诚如清人陈宏谋所言:“天下事岂能尽如吾意。心境须恬适,尽其在我,随遇而安。稍有不如意者,便生见少觖望之想,徒增忧郁耳。”此种心境于今尤为难得,践行更是宝贵。 小诗《喜欢》的艺术特色,符合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第三代”诗从意象到事态的策略转移:每一个黎明、一些自然之声、一阵风、每一个忙碌的间歇、一个美好的名字、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点点真实……意象变得异常疏淡,而一些动作、行动的事态细节却上升为结构主角,正如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振亚教授所说的那样:“它以人的意绪张力为主轴,联络带动若干连续或颠倒甚或貌似不相干的具事(动作、行为、子情节)链条,把诗演绎成为一种行为、一个片段、一段过程,从而使诗获得了整体性情趣和流变飞动之美,获得了一定的叙事性。”诗歌贴近生活、消解崇高和走向自我,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祝愿花生在诗歌王国自由驰骋,缪斯定然会垂青辛勤耕耘的大地和大地上诗意栖居的诗人。
附《喜欢》原诗:
喜欢 作者:落花生
喜欢在每一个黎明醒来
听车水马龙之前的一些自然之声
比如一阵风轻拂一棵桃树
喜欢在每一个忙碌的间歇
在文字中徜佯
哪怕只是简单搜寻一个美好的名字
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乡村抑或城市漫步
喜欢古旧甚至残缺的东西
它们让我觉得那么一点点真实
也喜欢在来来往往的日子里
偶尔地
将你忆起然后笑着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