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隅的海岸突出部,是历史上清军抗击外来入侵的要塞,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胡里山炮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炮台始建于清末年间的公元1891年,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独立而完整的海防要地。整个炮台景区由炮台、兵营、城堡、护城壕、弹药库和操练场等构成。参观胡里山炮台,也是我们厦门游览的最后一站。
每天上午和下午,胡里山炮台都有“实战”表演,由于时间巧,我们也赶上了下午三点的演出。闷热的天气里,身穿战袍、头戴盔帽的“清军官兵”,按照旧制的编队进行操练和炮击表演,指挥台上,还有位头戴顶带花翎的军官,拿着单筒望远镜,时不时地向着大海瞭望。炮台上,一架黑色的钢炮,正在装填弹药,点火后,“轰”地一声巨响,真开炮了!把那些没有思想准备的游客惊了一跳。
要塞里,有两棵作为镇营之宝的巨大榕树,可惜其中一棵被某年的台风吹断,还剩下一棵。尽管树断了,发达的根系还残留在墙壁上,大有“虎死威风在”的意味。
胡里山炮台有两尊最大的炮,是当年清政府花了一百几十万两白银,从德国克努伯兵工厂购买的,每门炮重87吨,巨大的炮身坐落于像楼房一样的炮座里,炮筒直指海上。对于熟悉机械的我,非常好奇这种克虏伯大炮的机械装置,因此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观察了大炮的传动和操作系统,深为其设计精巧而叹服。克虏伯大炮还有一个特点也让我大开眼界,其炮座竟是用糯米捣碎,和着一种黏土和沙料,混合而成制作的。据说这种炮座坚牢无比,而且在炮战中,倘被敌炮火击中炮台,炸飞的碎块会化为粉末,不会伤到炮台上的人。可惜,当年清政府买的两门大炮中的其中一门,已被1958年大炼钢铁时,化为铁水了,炮台里只剩下封闭的炮座。据说,如今德国人要用几十亿马克的巨款回购此炮,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没有出让这位无言的历史见证人。
站在炮台山上,游客可以看见碧蓝的大海连接着蓝天白云,视野中一片蔚蓝,让人心旷神怡!游客还可沿着海边的栈道,与大海亲密接触。这或许就是海滨城市的特点吧,在哪儿都能拥抱大海。
厦门的游览就要告一段落,跟团游的特点就是只能随团队安排,或许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景点,至少东边很长的海岸线还有海滨沙滩,也只能留在以后自由行时再细细品味了。
夜晚,我们再次来到中山路,在又过了小吃瘾后,信步来到码头边。面对着夜色里的鼓浪屿,那夜景又是不一样的感受。白天曾经看到和经过的万国建筑,此刻早已暗淡下去,唯有外形上的灯光,以及被探照灯照亮的墙壁反光,还能依稀辨别出是哪几处主要建筑。夜色中的游轮停靠在钢琴码头边,等待着出航。偶然有一两艘游船驶来,便在漆黑的夜色里划出一道闪亮,给鼓浪屿与厦门岛之间的鹭江海域夜色增添些活力,也给我们的浪漫之旅——厦门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