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6-5-20 13:00 编辑
1,感觉,写古典诗词,应按农历计算月份。
是否?
我这么想啊,古代只有农历,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烟花三月下扬州”、“胡天八月即飞雪”都是应的农历的景。
我们写古体诗也应该因循这个体例不?
有时候,公历和农历差俩月呢。
比如二月,如果按公历,还冰天雪地呢,何来“尖尖柳叶”,
那么我们按公历写出的景色,不是跟古人笔下的景物差了一个季节么。
古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现在公历四月却才开花。
二、古风格律诗词里,最好不要出现近现代词。
现代汉语中的大量词汇来自日语(这个我专门写过一帖)且越来越“西化”。用现代汉语中的近现代词汇写古体诗词,感觉不是味道,不出意境。甚至很滑稽,很打油。
意境悠远,凝练含蓄,是古汉语的特色。现代汉语趋向一词一义,语义明确了,也浅显了。
具体例子我举不出来,因为我很少读现代人写的古体诗词。
瞎编一个:借问酒家何处有。
你要写成“借问饭店何处有”就不是味了呵呵。
我记得金庸说过,他写武侠小说,就尽量不用现代词汇。
原话是:我所设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现代化的词语,如“思考”、“动机”、“问题”、“影响”、“目的”、“广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寻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现在”用“现今”、“现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
还有,非文学语言也不宜入诗,这个我跟离离在空间里探讨过。比如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专有名词,写进诗歌里显得很别扭。即使现代诗也不能用。
三、古汉语的表现力是现代汉语无法企及的。
比如前面说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的“借问”。
借问是谦辞,“请问”的语气跟借问接近,但谦恭的程度不同。
请问是“请允许我问您”的意思。
古汉语中的“请”,不是“请你”如何如何,而是“请允许我为您”如何如何。
现代汉语中,请问多用于语气较重的讯问和反问,已经开始转义了。
借问的借,词义比较复杂。
借字的本义来自“鸠占鹊巢”,有“渡让”的意思:A把自己的位置移交给B,就是“借”。现代汉语还保留这个本义的词是“借光”,就是请求对方把位置让出来(便于我通过),因此借字有“请求对方出让或者提供便利”的意思,后来的借东西,借钱,借贷,都是从这个本义中引申生发出来的。
现代汉语已经不能简单准确表达出“借问”的意思了。
要么我们来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这句诗:
“麻烦您一件事,请把您知道的关于我的问题的答案告诉我【借】,我的问题是【问】:哪有饭店【酒家何处有】?
好啰嗦,也没有这么说话的。
这就是古汉语的魅力。
还有一个“敢问”,也是谦辞,且是等级社会中地位差别很大时的谦辞。敢,是不敢、冒昧的意思,意为“斗胆问一句”,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死了。
只有歌词作家严肃老师“斗胆”用了一次:“敢问路在何方”,已经转义,不是谦辞了,表达的是一种豪迈。
之后,“敢问”的就只有路在何方了。
从请问、借问到敢问,可以看出,古汉语渐渐在走向死亡。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