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市是唯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它被四面青山,三面水环绕着,它是一座由江而来,沿江而走的“沿江之城”。
明天,我们期待已久的国际马拉松赛,就在美丽的家乡鸣枪开跑了,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又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吉林市过去叫船厂,据说北洋水师的船就是在这造的,小时候就常常听母亲讲,吉林是风水宝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龙来了就不爱出去了。民间流传乾隆皇帝曾亲自题字。“铜帮铁底松花江”。过去每一次的地震谣传,大抵像我母亲这辈子的老人们都不会去理会,因为她们对乾隆皇帝的赐封深信不疑。
我很庆幸生长在这里,四季分明又不夸张,山灵水秀又不张扬,人不是很多,路也不拥挤,城不是很大,坐公交车环城一周也不敌长春一半大,串亲访友也不必走很远。
现在的城市建设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过去的城市容貌只能尘封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了,小的时候,我家住在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青岛街。家附近印象最深的就是离家一道之隔的我的母校十二小,还有经常去买菜的牛马行“菜楼”再往前就是当时吉林市最大的百货商店--四商店,最喜欢去的莫过于东北电影院和红旗剧场了,家的南面就是江南,也就是现在的丰满区和高新区,去江南次数最多的就是“江南公园”。有时会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步行到吉林市政府附近的三道码头,乘船到江对岸的江南公园,那时的公园,动物很少,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入地下,面积很大的用水泥砌的圆形的墙,里面有假山,有为数不多的几只猴子,在那个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动物园里动物很少,个个不是很胖,显得没有生气,即便公园里没有什么能吸引游客的,但对于童年的我们,最渴望的就是学校组织的去公园春游,说是春游,其实就是为了打打牙祭,解解馋,春游完全是步行,从学校出发到返回,我们自己背的帆布书包里装着的是头天晚上母亲准备的,汽水、饼干或者面包,麻花。还有的同学带的是平日难得吃上的大米饭,说是春游,其实也就是接近晌午了,老师会找个宽阔的地方,讲究点的同学会掏出自带的塑料布,铺到地上三五个同学坐在上面,然后各自享受母亲带的点心。但带饭的同学多半会因为天气炎热,饭菜馊了,可依旧不忍心倒掉。因为大米那时可是太稀有了。
长大后去江南公园的次数倒是屈指可数了,现在的江南有吉林省最大的文化广场----世纪广场,有新建的滨江公园,江南公园也已经是东三省最大的森林动植物园了。山道码头没有了摆渡,也成为历史不复存在了。
家的北面就是江北,也就是现在的龙潭区,不瞒你说,去江北大概是我20几岁, 因为工作单位在哪,虽说在哪工作了20余年,除了附近的几个大型商场,其它的,我依旧不是很熟悉。倒是位于龙潭区的鹿场,我可是了如指掌,因为毕竟在哪生活了8年,龙潭山鹿场,主要养鹿,因为鹿角、血等都入药,那也有药厂。除了鹿,那还养了很多貂,还有人参园。最最难忘的就是在哪住的8年里,每天需要坐小火车上下班和去接送在铁一小上学的孩子,在哪生活的8年,堪比我人生生活中的八年抗战了,在哪里我承受住了生活最艰难的时光,也锻炼了我遇到困难不服输坚强随遇而安的性格,虽然现在每每忆起这些,心里依旧会很酸楚。同时又很感谢命运的垂青,现在老房子哪里已被开发,建起了高楼大厦,想必以后在哪里生活,想乘坐小火车去市里只能是奢侈了想象了。鹿场附近还有个叫乌龟山,边上是汉江桥,是往北的铁路桥,很像鸭绿江桥。也是我每天乘坐的小火车必经的桥,以前长影就在那拍外景。现在在它的前方,又修建了一座雾凇高架桥,有了这座桥,我从我现在的居住地,回到龙潭山鹿场老房子哪里,只需步行过桥就是了。真是天堑变通途呀。
除了这两座桥,家乡相继又修建了龙潭桥、清源桥、吉林江北大桥、哈龙桥。l临江门大桥等,江湾大桥等,闲暇时我会走离我最近的三座桥的任意一个, 有时虽然 城市上空总是能见度很低。但是走在江边感觉还是心旷神怡,因为水阔山青,江风席席,路静人稀。 如今我退休了,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我要踏遍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就因为我爱它,它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