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根雕是我从阳朔兴坪古镇带回来的,当时在兴坪的古渡码头拍完照往回走的时候经过一间根雕店铺,在店外的摊上看见好几件小的根雕作品摆放着,我向来很喜欢这些东西,就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
这些根雕虽然做工不够精致,也没打磨和上漆,基本属于半成品,但胜在形态够自然,尤其是这“鸟”的身体部位是很天然的树瘤树疙瘩,这很难得,可见雕刻的师傅也算是很用心去寻找创作素材了。至于“鸟”的头颈部位虽是人工雕凿,雕工略显粗糙,但是形象逼真,比例也恰当,我当时看了很是喜欢,好想把店主摆在外面的这几件作品都买下来带回家,我家帅哥赶紧提醒我接下来还要行走,还要拍照,让我自己掂量能不能带得动这些东西,看我实在喜欢就说买两件就行了,我恋恋不舍地看来看去,迟迟下不了决心选哪件,见他在旁边和儿子催得急,我匆匆选了这两件,店主拿了几张报纸把它们包起来装到一个大袋子里面。在和店主短暂交流的过程中,我得知这些都是店主雕刻的,店主跟我诉苦,说这些小根雕需要花的工夫太多,又赚不了几个钱,他都不大想做,只是店里闲的时候才拿来雕一下。听了店主的话,我心里想这艺术创作和赚钱养家还真是有点矛盾,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就象这小小的根雕,你得花时间去找树根,虽然树根哪都有,但是寻找具有自然形态的就得花上好多时间,还不一定就能找得到,找到之后并不就是成品了,你还得花时间去琢磨构思可以把它做成什么,哪里需要保留,哪里需要雕刻,怎么雕刻,这些老费时间了,如果还得靠这养家,真的是养不起,所以我很能理解大的根雕作品反而能显出精雕细刻的作派,而小的根雕作品则偏重于尽可能多的天然形态,雕工略粗,往好处说就是自然加朴实,但也往往更耐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