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2-5 04:37 编辑
年底只好乱翻书
年底,应该做扫除,一边做书橱的卫生,一边乱翻书。
三毛《送你一匹马》,其中有一篇陈怡真《衣带渐宽终不悔》,写三毛为教一节课看十五本书,改二百篇作文,仍然热情洋溢,因为进入大学可以有一张图书证(三毛说,那四十万卷藏书是属于我的了),因为当年大学的一位老师让三毛免试进入大学旁听,因为,她对年轻人期望甚高,真是性情中人呀。“荷西使她感觉人生很有意义,现在教学这件事又能让她觉得深具意义。因为,这背后有一种价值和热情在支持她。”
乱翻书就是凭着一时的兴趣和激情,看几页,放下,抓着抹布擦书架,然后,又翻开一本,师陀的《马兰》。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中京派作家中一位,他的另一名字是“芦焚”。他总是以乡下人自居,说:“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来可怜,除却一点泥土气息,带到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师陀的《马兰》是花城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当时标价七角七分,我买的时候花了五元。他在《小引》中这样写:“中国的一切城市,不管因它本身所处的地位关系,方在繁盛或业已衰落,你总能将它们归入两类:一种是它居民的老家;另外一种——一个大旅馆。”这句话使我深思了一会儿。人与城的关系经过许多作家的描述和分析依然有很大的阐释空间。我当年想做京、津、沪三城的文化比较也是想做这方面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清代章回小说《何典》是花二十元买的,书店店主说,姐姐,您别看这本书薄,它贵一点。他说的贵也就是二十元,不像戴愚庵的《沽水旧闻》(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也是薄薄一本,卖出价就在五十元到七十元之间。因此,我觉得二十元也不算贵,再说,我一买书是几本一起算帐的,最后再抹掉一些零头儿,均摊起来也就到不了二十元了。《何典》,张南庄著,内部发行,工商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书的扉页上有这些内容:何典,张南庄著,陈得仁评,鲁迅题记,刘半农校点。出版说明中有这样的介绍:《何典》是一部多用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体章回小说。它的题材、构思,乃至语言、写法,都是别具一格的。就冲这“别具一格”,也值得一买一读。
《朦胧的七种类型》这本书一直想买未买到,有一次学妹去外地搜罗到这本书,我也甚爱,她要送给我,我不要,两日后她打来电话:“管姐,我在书店看到那本书了。”我说:“好,拿下!”就这样,我买到了这本书。这是英国学者威廉·燕卜逊所著的文学理论专著,做文本分析的时候可做参考资料。
读周作人的散文,快不得。要慢得有意味,要慢得有格调,要慢得有情趣。
学周作人的散文不易,充分体会到“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道理。
周作人《自己的文章》:“人家的老婆与自己的文章总觉得是好的。······总之闲适不是一件容易学的事情,不佞安得混冒,自己查看文章,即流连光景且不易得,文章底下的焦躁总要露出头来,然则闲适亦只是我的一理想而已,而理想之不能做到如上文所说又是当然的事也。”倘若周作人都做不到“闲适”,那么,如今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从事“啜哺的文学”的人更是得不到真正美丽的文字了。
周作人《谈文章》:“文章是个人所写,对手却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戏相差不远。演说者有话想说服大众,然而也容易反为大众所支配,······但听人家说好的戏子也并不是这样演法,他有自己的规矩,不肯轻易屈己从人。······文人在书房里写文章,心目却全注在看官身上,结果写出来的尽管应有尽有,却只缺少其所本有耳。”这个“缺少其所本有”我想就是“养气”功夫吧?张爱玲《谈写作》中说:“西方有这么一句成语:‘诗人向他自己说话,被世人偷听了去’诗人之写诗,纯粹出于自然,脑子里决不能有旁人的存在。”
周作人要想在乱世中求得“闲适”会有许多“养气”的功夫,其中一项,可能是喝茶,他在《喝茶》一文中这样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我们这样凡俗的人若是照着这个药方去抓药,恐怕就有点“没正文儿”了吧?
随手翻开《世说新说·赏誉》,写到殷浩善清谈,听他说话的人都会“堕其云雾中”,倒是有趣,天津话中谈到某人乱讲就说这人说话“云山雾罩”,原来出典于此呀?笑话笑话!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若做到性情通达而举止从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翻开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五十四页,读晏殊词。《浣溪沙》有句“一向年光有限身”写尽人生的无奈,“不如怜取眼前人”写尽人生妥协的苦涩。《清平乐》中“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语意中写尽人生况味,不禁想起晏殊之子晏几道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其父为“富贵词人”,只是感叹年光逝去之苦,其子则饱尝人世艰辛,词境陡然一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性》并不只有波伏瓦的文章,编者选了许多法国女作家的作品。波伏瓦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命题,认真思考,便会引申出许多道理。法国女性被称为“无冕之女王”,因为她们善于独立思考,认真面对自己的人生问题,对妇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乔治·桑的《印第安娜》写女主人公的心理挣扎过程,读后会得到一些启示。乔治·桑去世以后,法国作家雨果写的悼词中指出了这位杰出女性的历史价值,可见,她在法国是多么深入人心。这些女作家并不是横眉立目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只是希望建立一种精神上互相尊重的和谐的两性关系而已。
天黑了以后,我下楼去“接地气”。回来,又乱忙一阵,睡意上来,便要入梦了。人家李白是“散发弄扁舟”,我是“散发去做梦”,每晚临睡解开发辫的一刹那就感觉到轻松,轻松之余也有人生的压力,一天,如小沈阳在小品中所说,是眼睛一闭一睁的过程,表面轻松,实则严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