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没去过真正的沙漠的,尽管十分向往。
退而求其次,倒是有幸去过几处沙地,沙湖。行走其间,一些类似苍茫、荒凉、辽阔、高远之类的词儿就会浮现出来,让人无端端地心生感慨。人和自然的距离这么远,又这么近。人和世界的距离这么近,又这么远。没有什么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的,没有什么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的。我就是整个世界。我只是一粒沙。
我喜欢那种感觉。酷热,细砂如水般漫上脚面,微微灼痛皮肤。
而就在这无边的沙海里,却有树在顽强地生长着,树叶稀疏,树干干枯虬结,让沙地上仿佛有了些生机,又仿佛更加苍凉。
其实最早看见这些树是坐在火车上,忽然就看见车窗外一株一株或者说一丛一丛怪模怪样的树,或者甚至都不能叫做树,因为根本没有各种树的挺拔或者秀美,也没有一定的形状,东倒西歪,粗枝细叶,心里便生出一些好奇,究竟是什么树竟然能长成这个样子呢?
后来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见过类似的,其实可能就是普通的杨树榆树或者柳树,只因为缺水,而它们又在努力地生长着,根使劲向地下伸展,叶子尽量少以减少水分散失,能活着已经是奇迹,更别说长成多大了,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也许根本没什么年轮,却有着一年一个突出的年结,然后,就那样了,怪模怪样,却让人如此心疼。
有一次去沙地,有一些小榆树就那样艰难地生长着,看起来已经年岁很大满面沧桑,可是个头甚至不如自家阳台上的一盆盆景。说起盆景,我倒是觉得这些小榆树很有些盆景的范儿,于是想着也许真的可以挖回去几株养在花盆里,这不就是天然的盆景嘛。说干就干,虽没有随身携带洛阳铲之类的便捷工具,好在沙土疏松,即使没有工具也可以很轻松地挖下去。手脚并用地挖了半天,树根不但没减少,却越见厚密,到下面已见湿沙,而树根却显出了几分生机,心里忽然就柔软起来,它们虽然只有盆景那么大,可是实际上不知道已经努力生长了几年,万一伤到根,那么它们这几年那么努力地生长不是都白费了吗?不忍再下手,赶紧把挖到一边的沙都填回去,再压压实,拍拍平,并衷心地祝愿它们在它们已经适应了的土地上好好生长。
对了,有人说,这些树叫小老树,看起来小,实际上已经很老了。它们永远都不会成材,但是它们一样有生长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