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下白 于 2017-3-28 16:46 编辑
去顺平杏花公园途经的第一站是刘伶醉酒厂。导游用一副对子介绍酒厂:猛虎一杯山中睡,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一醉三年。 吾辈既非猛虎,亦非蛟龙,不能醉三年。而我一寻常游客,一天都不想醉,要去看杏花。于是内心自我约束,到酒厂只看热闹不喝酒。 导游说刘伶醉散酒是免费品尝的,尝多尝少随您便。那也不尝,尝醉了怎么去看杏花? 一到酒厂,才发现一切都不那么简单。最让我震撼的不是广场上那三层楼高的大酒坛子,而是李白那首《月下独酌》,篆写在整个一面墙上,醒目清秀的小篆映入眼帘,金字黑底,字大如斗。是否夺人眼目不知道,但却深深定住了我的目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我总觉得李白在告知世人及后人,醉着才是清醒的,醒着常常糊涂着。难得糊涂便是难得一醉,郑板桥早早就悟出了酒仙刘伶诗仙李白喝酒之精髓,醉酒之秘诀。 品三杯粗通儒家大道,喝一斗融入道家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酒喝得不够,还得喝。 刘伶醉源自东汉,盛于金、元。这一系列文字介绍的酒文化历史还需考证。但也看到展室里一些真实图片,有1958年毛泽东视察徐水时品尝刘伶醉现场,还有1972年周恩来用刘伶醉宴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画面。自此,刘伶醉成为国宴用酒。 在窖藏酒库里,还看到了能储存几吨乃至十几吨的储罐,最低的62度,最高的67度,是否还有更高度数的,没看全,我猜应该有。像这种历史悠久的蒸馏酒,肯定有更高的。比如被西方人称之为“生命之水”的波兰伏特加,就高达96度。或许刘伶醉也有90度以上的烈性酒,我们走马观花,没看到而已。 往深处走,看到了一个标着“清代中晚期酒海”的大储罐,敲一敲,像是生铁铸就,不知里面还有没有藏酒。要有,那度数一定极高。或许当年毛主席品尝和周总理宴请田中的酒,没准就是这酒海里的。 从酒库出来,开始排队品尝刘伶醉。男人都在品,我也不能不尝。早忘了事先约定,杏花可以不看,酒不能不喝。一盅又一盅,醇香清冽醒脑。自认为要比北京的牛栏山和内蒙的闷倒驴味道更好。此时脑海里萦绕的就是李白的那句“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一盅一盅又一盅 。突然又想起导游那句“猛虎一杯山中睡,蛟龙两盏海底眠”,端酒盅的手戛然而止,停在半空。还好,没睡没眠也没醉,摇摇晃晃赏杏花或许更有情趣。 可以断定,猛虎蛟龙那一杯两盏,肯定不是这个刘伶醉;刘伶一醉三年,也不是这个刘伶醉;毛主席周总理喝的那酒,当然不可能是这个刘伶醉。 那么,刘伶当年喝的那刘伶醉到底是啥酒,已经无可考究。但听说刘伶当初不信邪,你猛虎蛟龙不是喝了一杯两盏吗,俺刘伶要喝三杯,结果呢,醉了三年零三天才醒。估计让刘伶醉倒的那酒,没准比波兰的伏特加还要高一两度。 醉则醉矣,心里明镜似的,一点儿不糊涂。有诗为证: 孰言名士不留零,嫉世挈榼存誉声。 奋袂攮襟轻世俗,幕天席地蔑雷霆。 一荷泥染犹能洁,独树花开分外明。 旷达青衿非放荡,早知名利是浮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