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初,学校为拓宽收入渠道,改善教师们微薄的福利,借建新校门之机,在校门侧沿马路建了一排平房,作铺面出租。也优先考虑教师家属的就业问题。当时,弟弟的工作还不稳定,妈也提前退休了,又尚无需抚弄孙辈,于是,和家人商量后,我也要了一间铺面来交与妈妈经营。考虑到客源主要是学生,也旁观了原有的临近小店的经营情况,最后,我们把经营目标定在了冷饮、糖水兼副食。装修铺面、买料进货等忙开了,在订制招牌时,我为店名绞尽了脑汁,大雅大俗都不行,最后,我决定叫“绿叶小店”,既寄意教师的绿叶衬红花的情怀,也暗合店的经营项目,愿为炎夏中的过路人送去一抹清凉的绿荫。
小店的开张,从碗碟的选购、招牌的制作到各种所需证件的办理,都得到了同学好友的大力帮忙。大伙看过我的家庭记实,在那样的一路窘迫之下,哪有半分的余财,成本都是从亲戚朋友处一点一点地借筹来的,原想一路走去尽是艳阳天,哪知途中凄风苦雨不断,虽然偶尔也见到太阳公公的笑脸,但是仅仅经营了两个月,小店还是夭折了。留下了一大摊的债务,一大堆要处理的物品,家人疲惫的脸、绝望的心。就让我撷取这段旧事中的几滴苦雨、几缕阳光,与论坛上朋友共享这份曾经的真实。
开业的当天早上,我们下到档口,发现店门前竟然被人倒了一大盘臭馊的饭,我们知道是相邻的小饭店的店主所为,他不知道我们是弄的哪一行,以为我们也搞饭市,想把我们的兆头弄臭了,以后生意不顺,减少对他的影响。我们可根本没想到他会出这一招,全家人当时肺都气炸了,这是当地民间迷信里最歹毒的一招啊,当时我们都只会破口大骂,也没敢和别人理论(因为没亲眼目睹)。待我妈妈来到,了解了情况后,反怪我们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妈妈说,如果知道这情况,就不要声张,别骂别嚷,只需悄悄地把馊饭扫起,悄悄地倒回施恶者的门口,那么所有的孽报都会回到他们身上了。知道时一切都晚了。接下来的一切,真的是不如愿啊。
开业的第三天,我们就因为没有经验,被处心积虑地专把目光盯着那些新开店铺的有心骗子给骗了。这一骗可真是给了我们迎头一闷棍——卖香烟时收了三百元假钞。本来一天的营业额就只有两百多元,这三百元假钞把我妈给气病了,她自怨自艾,总觉得东西是她卖出去的,钱是她收的,象做了什么错事似的,我们百般劝慰母亲,别把这事放心上,就当作买个入行的教训,权当学费吧。我善良朴实的母亲何尝知道人心险诈,她只是痛惜那来之不易的血汗钱。
开业两周后,我们就知道原来的设想有误。因为我们经营的不是一日三餐,不是人们生活里的必须品,顾客只是偶尔来找些点缀。靠学生买冷饮的收入是很薄利很有限的,而我们校门前是325国道,来来往往的多是飞速的大货或大客,客源的相对固定和有限,注定了我们的生意不会很好,幸好那时刚开业,在税局工作的同学帮忙,第一个月我们不用纳税,但即使如此,第一个月的收入也只勉强够租金,就甭说其他方面的支出了。权衡继续照旧路走下去情况改善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决定转营早餐,于是围绕着准备经营早餐的新一轮的忙碌又开始了。
说到开早餐,我们着实是想了好久,非一般累人的事啊,一旦决定就意味着我的母亲从此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张罗,接踵而来的是一天的劳碌。可是如不转营,就意味着我们前面的付出都将血本无归,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吧。于是,添置碗筷买蒸笼、订做灶炉请厨师,新一轮的忙乱上阵了。这里的人比较习惯在外吃早餐,主要是早上时间紧,也想多睡会,上班上学的一族通常都是在外吃的,老人家就爱上茶楼去要份“一盅两件”慢慢聊。顺理成章地我家小店的早餐生意就比原来的冷饮要好些,刚开始时为了让客人多回头光顾,我们的分量都给得格外丰足,基本上就没赚什么钱,可是做早餐真的太辛苦了,才一周,我妈的眼圈都黑了,要请个帮工吧,当时的收入还真的难支出这一笔,可是盘算来盘算去,还是决定请人,于是又在老家找了个亲戚家的女孩来,带她去办健康证等,待到一切稍上了轨道,我才奔波着去找朋友办各种证件,哪知道,那一天,在去环保局办理环保排污证的归途中,在公交车上,我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很害怕,我的身体直觉可能是怀孕了,但还不愿意肯定,可是一验,真的是意料之外的小生命来了——小鱼就在这不合时宜的时候来了,虽然没有准备,还是相信是天意。可是一想到我的怀孕和以后的小孩的照顾问题,家里再腾不出人来料理小店了,于是,小店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我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回顾这段往事,内心满是沮丧之感,不愿再多提不如意的一面了。总而言之,小店的绿叶还是枝头的一点绿芽时就枯萎了,既无法转让出去,留下的物品又不能及时处理完,堆在家里的盘盘罐罐让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触目伤情。后来东西才陆陆续续地转卖、送人了。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还不太好,在所欠的款项中,除了自身的购房、老家的建房外,这段短暂的经营也带来了相当的债务 。对于这段旧事,不愉快的一面就在此打住了,转笔这段短暂经商史中所收获到的师生情吧。
当时每天都会有些学生到小店来喝冷饮,其中有四个高二的女生,在这之前我和她们都不认识,不知道什么缘故很喜欢和我聊天,常常来小店里坐坐,当中一个叫欧的女孩擅长画画,热心地说要帮我弄小宣传牌,津、瑜、艳三人齐雀跃,此后她们便把我当姐姐一样了,我很感动,因为我没教过她们,她们却和我如此相亲,我生小鱼时,她们都到我家来了。如今她们大学毕业两年了,工作也挺如意,其中瑜和艳在广州,津在东莞,只有欧还在湛江。虽然各处一方,但每年她们都会回湛一聚,也没把我搁下。最近在东莞教书的津津还再三来电邀我前往参加她的婚礼。听着她们口口声声地叫着老师,心里感受着姐妹般的情谊,每回想起,感动依旧。
(写于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