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悖论之悖论(续文11楼)
查看: 129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悖论之悖论(续文11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9-6 1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哈保奎诊所 于 2017-9-7 10:30 编辑

      芝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是埃利亚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的学生和继承人。芝诺素有“悖论之父”之称,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经讲过一个“知识圆圈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在这个哲学故事中,芝诺把知识比做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
      这个故事表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
      其实,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庄子不就说过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一样,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泛,疑问也就越多。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只有什么也不懂、不学无术的人,才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这岂不是最大的无知?
      上面是同学圈里的一个早分享,下面是我第一感里的内容。
      “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外面比小圆的外面小,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少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更自信的原因。”
      “小圆圈在大圆圈的里面,你们的知识就都是我传授的,所以总觉得我十分正确。当你们有了我所传授之外的知识,部分或者全部跑到大圆圈之外了,你们就会觉得我很奇怪很无知。”
“大圆圈之所以大,是里面全部的知识撑起来的。内表面哪一点都受着来自整个内里知识的支撑;外表面哪一个点也都接收着来自外面中所有未知的困惑。你的困惑或者说疑问比我多出我比你大了的那一部分。”哎唉!!打住!!不对!?
确实不对!不对就需要另做解释或者补充。于是乎,我说:
      “用一条线和一个面作做比较。要比较也只能用圈内的面和圈外的面来比。
A是知识,不管它有限大还是无限大,B是大圆或者其它什么形状,C<B。A-B<A-C就是铁定。
……
      要想说明人们知识越渊博,想法越多,问题也越多。根本不是这么个比方法,中文汉语可以很简明也可以很细腻的阐述,也有更贴切的比方。”(‘比方’‘打比方’是我们这里的土话,大致就是做比喻意思)
      曾经的有没有人也说过同样的问题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坚信“中文汉语可以很简明也可以很细腻的阐述,也有更贴切的比方。”
      我想试试,朋友们也想试试吗?
      搞起好玩,无伤大雅。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已知很少,更多的无知。比起仙人板板来,已知的应该多一点才是,而事实上可能不多反而少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7-9-6 15: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所谓无知者无畏,是对困难本身就缺乏认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9-6 16:01 |只看该作者
怎么叫“比起仙人板板……”?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9-6 16:27 |只看该作者
深红荆棘 发表于 2017-9-6 16:01
怎么叫“比起仙人板板……”?

和已故很久的、那些先人相比。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9-6 16:30 |只看该作者
楼主想试试什么?我先围观。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9-6 16: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哈保奎诊所 于 2017-9-6 16:34 编辑
深红荆棘 发表于 2017-9-6 16:01
怎么叫“比起仙人板板……”?

换句话说(现代人)和古代甚至更以前的人比较。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9-6 16:35 |只看该作者
哈保奎诊所 发表于 2017-9-6 16:31
换句话说(现代人)和古代甚至更以前的人比较。

哈,你比比看,没有WIFI的古人是否更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9-6 16:37 |只看该作者
深红荆棘 发表于 2017-9-6 16:30
楼主想试试什么?我先围观。

阐述:“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9-6 21:25 |只看该作者
简洁,总是更好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9-6 23:04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7-9-6 21:25
简洁,总是更好些。

真的啊!
“老师我有强迫性穷思极虑,却没有丁点儿自信。”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9-7 10: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哈保奎诊所 于 2017-9-7 10:28 编辑

      先来分析一下芝诺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这的知识是量化了的,坦白了说我不知道怎么量化你我的知识;用我们的思维方式理解成我们通常的一个说法‘什么比什么强了千百倍’;这个量化了的知识一说,本身与问题没有多大关系。问题的关键是‘您对问题的回答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问题回答十分正确无疑是他的这位学生给出的评判;问题无疑是老师和学生共有知识范畴内的,换个学问比老师深知识面比老师大的人来评判就不一定十分正确了。这是老师对自己解答总是有疑问的根源,于自己接触的未知或者已知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大小圆圈的面积是老师和学生知识的多少(不管他密度是不是相同,质地是不是一样),大小圆那个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我和学生你们;回答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解答,应用的是已经拥有的知识;圆周长越长接触的知识越多,越能肯定自己的正确与完美。常常怀疑自己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是······
      以上不知道是不是多数人正常的思路和逻辑过程。
      以下肯定的后人的想象理解和演绎。
      在这个哲学故事中,芝诺把知识比做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
      这个故事表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
      其实,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庄子不就说过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一样,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泛,疑问也就越多。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只有什么也不懂、不学无术的人,才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这岂不是最大的无知?
      
      芝诺原本只想解答学生的问题,绝对无意于去说一个人的有知与无知,充其量是说了已知和未知。小小孩儿无知,见啥都问。你说他接触的未知少?还是知识多?
      芝诺限于他那个时代,能做出这样的比喻堪称完美,甚或是无懈可击的,无愧于“悖论之父”。各位屹立在现代东方,知识都爆炸过多少回了,会怎么样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9-7 10:53 |只看该作者
庄子说违心话,说以有涯逐无涯,殆矣,其实他很渊博。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9-7 13: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保奎诊所 发表于 2017-9-7 10:26
先来分析一下芝诺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 ...

是啊。不明白的人看着很简单。真正研究起来觉得很复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