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陕西行记(已续完)
查看: 1873|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行记(已续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9-28 19: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疏影轩主 于 2017-9-29 10:04 编辑

之一:西安印象
不得不赞叹现代交通的迅捷。早上七点,我还在济南看晨雾,两小时以后,我已经在咸阳机场外沐浴朝阳了。假如放在唐朝,这两千多里的路程,少说也要走一个多月吧。站在陕西这块热土上,那些曾经的名人名事纷至沓来。十三朝古都啊,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落地开机后,马上有电话打进任姐的手机:额在广场三根旗杆下等你。我和任姐相视一笑,感觉西安的旅行社还是很负责的。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西安,乃至整个陕西人民,都给我和任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憨厚淳朴包容,对外地人十分热情友好,这算不算是大唐遗风呢?

举个例子。初到西安我们先去了碑林,然后去了大雁塔广场。为了旅行方便,我们叫了一辆车。一路上,司机热情地对我们介绍他所了解的关于大雁塔关于玄奘法师关于李隆基关于杨玉环……如数家珍。更让人感动的是,每到一处景点,他都主动为我们找最佳位置拍照。额滴神呀!听着他浓郁的西安口音,我说,假如放在唐朝,你这就是国语呀,俺们都得学说陕西话呢。他听了越发得意,哈哈大笑起来。说好是由他带我们游大雁塔广场,可我们觉得走了很远,差不多要到郊区了吧,早就超出了广场的范围。去郊区的目的是带我们去一个蓝田玉市场和土特产市场。人家也不瞒我们,直说是他带客人来,市场会给他汽油票,买不买东西我们随意。大暑节气下的西安城骄阳似火,这位西安司机师傅的热情,比天气还热三分。我跟任姐都是善良人,最后死拉活拽多给了他十块钱,算作答谢。

有个导游讲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挺有道理的。他说,西安是数朝古都,王侯将相的陵墓比比皆是。住在村里的人们早上出门,看见家门口两个封土堆,下午回家又看见两个封土堆。时间久了心里就想,达官贵人终有一死,将来我死了,也不过如此。久而久之,就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安于现状了。所以,陕西人普遍心态平和不激不进。

西安的小吃很多,著名的有羊肉泡馍,凉皮儿等。带着众人的嘱托,到西安的当天晚上,我们就去著名的回民街吃了老孙家羊肉泡馍。说实在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倒是地道的西安凉皮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西安的物价比济南要低一些。当导游说西安属于三线城市时,我和任姐都吃了一惊,因为在我们的感觉里,省会城市怎么也要算二线城市。但看了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后,觉得确实不算高。房子均价七千多,被擦一次挡风玻璃一毛钱,这在济南是不可能的。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向前一看,是周幽王逗褒姒一笑的骊山,向后一看是秦始皇的兵马俑,向左一看是大汉的未央宫,向右一看是大唐的大明宫。至于什么大雁塔法门寺啊,都只能算是小景点。这里的随便一处建筑,都有着三天三夜讲不完的故事。曾经有一位西安的朋友骄傲地对我说,在我们陕西,农民们种地的时候,一锄头下去,说不定就是一座古墓。随便在街上捡一块砖头,都有可能是秦砖汉瓦。作为曾经最兴盛王朝的皇城根儿下的西安人,讲起这话来的时候,他底气十足。

离开西安的那天早上,我站在明城墙的长乐门,想象着当年明太祖的次子秦王朱樉巡视西安的景象。低头看一下内外结构的城门,又想起另一位秦王李世民,他在武德九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从此登上帝位,启动了大唐盛世开端。

悠悠黄河不语,巍巍秦岭无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夜色中的钟鼓楼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7-9-28 19: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疏影轩主 于 2017-9-28 19:37 编辑

之二:碑林朝圣

今年春天的某日,任姐对我说,有时间咱们去西安碑林看看吧,去那里看一看我们学过的帖子的原碑是什么样的。我欣然同意。我和任姐是书法班的同学,正处于初学阶段的我们,就像三五岁的孩子面对眼前的世界,对书法充满了好奇和神往。

到达西安的当天上午,没来得及办理入住手续,我们把行李往酒店前台一存,就打车直奔碑林而去。碑林,我们来了。虽不能像藏族佛教朝圣者那样,一步一个等身长头,但我们怀着一颗与他们一样虔诚的心来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南城墙魁星楼下,这里是收藏中国古代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地方,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

沿碑林博物馆院中轴线行走,迎面第一个著名碑刻,是《石台孝经》,它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一部著名的儒家经典,内容记述了孔子对孝悌二字的讲解。唐玄宗为此经作序作注,并亲自撰写,刻于石碑之上,目的是宣扬自己以“孝”治天下,希望天下子民以此为榜样。我跟任姐仔细查看碑石上的隶书字体,觉得唐玄宗的字还是很不错的。

再往前走,就进入第一展室。第一展室陈列着儒家十三经石刻。《诗经》、《尚书》、《周易》《论语》…..等等古代学子必学的经典,被刻在一百多方石碑上,陈列于此。因为古代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政府就把这些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七次刻经。这是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置身这一展室内,我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和浅薄,这些古代的文化精髓,我能读懂的也就《诗经》里的几句,《论语》里的几篇而已。惭愧,十分惭愧。

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主要陈列着从秦到清,各朝各代著名书法家撰写的碑刻。我和任姐在这两个展室里久久徘徊不忍离去。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曾经临过的颜真卿《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还有我们正在临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隔了保护碑文的玻璃罩子,我认真地观察着这刻于一千多年以前的字体,集书圣王羲之的真迹。

秦代李斯的小篆《峄山碑》,著名的汉隶范本《曹全碑》,颜真卿的楷书《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草圣张旭的草书《判千家字文》,赵佶,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西安碑林陈列的瑰宝,数不胜数。这里真的是书法爱好者的圣殿,大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书法精华集于此处。作为一个小小的书法爱好者,通过观摩这些石刻,与古代的先贤们对话,幸甚大焉。
第四展室,主要展示石刻碑拓。能工巧匠们,把打湿的宣纸覆在石刻上,用特质的墨拓印下来,这就是最原始的印刷术了。我们去的时候,师傅们正在拓印黄庭坚的诗刻。有两个小朋友,在石碑前认真观察着,大一些的小男孩儿不时指指点点,对小女孩热讲解着。书法艺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热爱书法,从娃娃开始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从碑林出来,天已过午。我们沿着博物馆的西院墙走着,选了一家凉皮店进去,品尝西安特色。店内不是多么宽敞,小夫妻两个热情地招待着客人。就在我们落座紧挨着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行书作品,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书体颇有点苏东坡的味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城西安,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苦苦追寻的书法元素,已经深入到街头巷尾,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9-28 19: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疏影轩主 于 2017-9-28 19:41 编辑

之三: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

任姐比我大九岁,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的一个人。虽然她气质高雅着装时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优哉游哉的贵妇形象,身体里流淌着的血,却是“鲜红鲜红”的。任姐心地善良,特别同情弱者。无论是街头的小贩儿,还是小区里收购废品的,任姐见了都要帮一把。她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可能不屑一顾,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却满怀着一腔真情。

三伏天的陕西,骄阳似火,天上连一片云彩都不见。又赶上暑假的旅游旺季,到处人山人海,更增加了火热的气氛。那天在秦始皇陵兵马俑游览的时候,一屋子人把铜车马围得水泄不通,我真担心,那铜人铜马被吓活过来。身不由己地随着人流走到俑坑前,但见一排整齐的军队展现在眼前。公元二零一五年夏季的阳光,无声地泼洒在秦皇陵的守卫者身上,恍惚间有了时光穿越的感觉。

面对这支两千多年前的军队,有人感到震撼,有人感觉无聊。我更多还是感叹,感叹古代人的智慧。不得不承认,随着时光的远去,好多智慧结晶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他死后还这么劳民伤财太不应该了。这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呀!”正当我临坑嗟悼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任姐义愤填膺的声音。我一下愣住了,然后笑出声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来到眼前了吗?只听她继续说:“要是那时候有民主评议,秦始皇绝对不敢这么胡作非为!”我一时不知如何接话,认真想了想说:“是是是,可惜那时候没有民主二字。”呵呵。

接下来游览华清宫、法门寺、乾陵的时候,任姐没少说“劳动人民血汗”这几个字。有时候她忘了说,我就提醒她,每次看到她那恨恨的表情,我都要笑一阵。

实话说,现代科技这么发达,我们所游览的这些地方,在网上都能看见,网上的资料,比我们亲眼看到听到还要全。所以我就不多记述了,只展现一些我所拍摄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吧。

秦始皇陵铜车马。有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大,技术精湛,现代人已经无法复制。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9-28 19: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疏影轩主 于 2017-9-29 10:01 编辑

之四:回首白云低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寇准

走在华山西峰苍龙岭的脊背上的时候,雾气从一侧的山崖漫上来,寇准七岁时所做的《咏华山》就浮上了脑海。那时候我刚从西峰索道下来,惊魂未定。长达十八分钟的运行时间,让我过足了上上下下的瘾。中间那毫无征兆的停顿,让悬浮在百米高空的我,突然看空一切:怕有什么用?万一掉下去就是个粉身碎骨呗,还不如趁此机会多拍几张照片发微信,让亲朋好友们知道我是咋死的。于是我假做镇定,啪啪啪连拍几张华山美景。好在有惊无险,我活着下来了。坐在我对面的一个患恐高症的哥们儿,从缆车车厢走出来的时候两股战战面黄如纸,他女儿直呼:我爸已经吓尿了。

最早对华山的了解,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智取华山》。从那部电影上学到一句话,至今不能忘怀: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的那条路,指的是北峰的千尺幢,据说几乎是垂直的。后面的人抬头只能望见前面那人的脚后跟。我们没走北峰,我们选的是西峰上西峰下。西峰是华山风光最好的一峰,峰顶的道观里供奉着三圣母,就是沉香他妈。劈山救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在此我就不罗嗦了。

年少时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不少华山派的故事。令狐冲在思过崖面壁,小师妹天天来送饭,那段时间,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了。后来纵然有魔教圣姑任盈盈以身相许,又怎及得上青梅竹马的纯真感情呢?那时我的少女情怀遇上这初恋滋味,当即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读到岳灵珊唱着福建山歌下山去,不由得跟着令狐冲一起落下泪来。在华山南峰看到了金庸先生题写的刻有“华山论剑”的碑石,字体苍劲潇洒,仿佛梦中见过的样子。

在五岳之中,华山以“险”著称,绝非浪得虚名。你看那些山体,都是直上直下的,刀削斧劈一般,很好的诠释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内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不知道以什么作为给养,倒也生得郁郁葱葱。山行路上,遇到辛苦的挑山工,我们赶紧给让开。他们将水桶、货物,紧紧绑在扁担两头,一步一挪地努力攀登着。豆大的汗珠从黝黑的皮肤上滚落下来,砸在石阶上,开成一朵灿烂的花。

因为比计划的时间早到了一点,我和任姐坐在西峰索道下山处悠闲地聊天。四周的山崖高耸,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中。当年宋太祖赵匡胤跟道教的陈抟老祖下棋,将华山都输了,其中有没有被好风景分了心的缘故呢?坐拥天下的皇帝,是不是比优哉游哉的道士更幸福,这一点还真的不好说。

我们鲁地的东岳泰山,像一位中年汉子,醇厚朴实内涵丰富。而西岳华山更像一位的青年,个性张扬锋芒毕露。相比较而言,黄山则像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衣袂飘飘秀美无限。

下得山来已是傍晚时分,“太华圣景”的汉白玉牌坊,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红日已不似在山上时那样近,白云也已飘回到山顶。连绵不绝的华山群峰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茫茫的暮色中。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9-28 19:45 |只看该作者
这游记写得。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9-28 19:45 |只看该作者
明月这趟出行西安之旅收获颇丰啊,不仅仅是写就这有料的游记,更是领略了古城西安这深厚的文化底蕴。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9-28 19:47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9-28 19:45
明月这趟出行西安之旅收获颇丰啊,不仅仅是写就这有料的游记,更是领略了古城西安这深厚的文化底蕴。赞一个 ...

俺先顶哒。你想探个花。迟鸟。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9-28 19:50 |只看该作者
我晕,版主居然使出了最恶毒无比的,置顶擒拿手,我勒个去。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9-28 19:50 |只看该作者
遇见未来 发表于 2017-9-28 19:47
俺先顶哒。你想探个花。迟鸟。哈哈。

你这么腻害,做咱大杂谈的版主和我们一起祸祸如何?嚯嚯。。。。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9-28 19: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疏影轩主 于 2017-9-29 10:50 编辑

之五:灞桥无人折柳送
“看!那就是灞桥”。那日去临潼途中,小导游突然指着窗外说。我赶忙掀起窗帘向外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一条闪亮的小河,还有一座面目模糊的小桥,一闪而过。

灞桥,曾是古代东出长安的交通要道,唐朝时,官府在灞桥设驿站,凡亲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分手,并折柳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就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由于灞桥边栽满了柳树,暮春的时候柳絮飞扬恰如白雪,“灞柳飞雪”,就成了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曾有无数文人墨客,为灞桥,为灞桥烟柳写下诗句。然而,这样一座在诗词歌赋中大名鼎鼎被反复吟诵的灞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跟我擦肩而过。

其实,给这组游记写题目的时候,我是颇费思量的。毕竟,给匆匆几天的走马观花之旅,扣上一个“陕西行记”的帽子,实在是有点大。陕西地界儿大了,我不过到了西安,宝鸡,和渭南几个地方而已,而且是以一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俗不可耐地到此一游的方式。然而,如果真想对陕西做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以我目前的生存状态,也是不可能的。

关于旅游,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转转。还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讲的,说春天的时候,郊区的农民涌进武大看樱花,武大的老师们涌出城外看油菜花。两拨人马城门相见,互相都觉得对方很傻。当我花费几分钟时间,匆匆从趵突泉公园南门进东门出,看见一车一车外地人跟着导游的小旗儿等候在公园售票处的时候,实话说,我也觉得他们很傻。正如西安人民看待我的眼神儿,是一样一样的。

那么旅游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碑林里的碑刻,不见得比字帖上的字清楚,华清池的温泉,也未必就比热水器里的水温暖,早就在电视上看过法门寺地宫里光华夺目的宝贝,也曾在画册上见过章怀太子墓里的壁画,然而,你不亲眼看一看真品,毕竟是一种遗憾。

旅游,让人们暂时忘却身边的人和事,换一种环境,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情,去看世界。三五天的时间,迅捷的交通方式,让旅游者做一次短暂的穿越,做一次短暂的逃离,然后回到现实世界,满血复活般精神抖擞地投入旧生活。偶尔的心情放松,也是对自己平日里辛勤劳动的一种补偿,或者说奖赏。

走在西安街头,我常想,也许我脚下的这条路,曾有无数名人走过。霸王项羽和高祖刘邦的军队,李世民和武则天的车马,初唐楷书四家的布履,诗仙诗圣的青衫,都曾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痕迹。小时候读《镜花缘》,非常羡慕那些散落民间的花仙子,她们后来都在武皇朝代考取了功名,做了女官。假若我生在那个时候,会不会奋发读书,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是不是可以跟狄仁杰同朝为官呢?这样想着的时候,就会自嘲地笑出声来。

长安虽好,不是久留之地。简单的五天游览之后,我将踏上归程。延误的航班在夜里十一点多缓缓飞过西安上空,一城灯火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无边的夜色中。

长安城中少故友,灞桥无人折柳送。

别了,西安。别了,陕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9-28 19:51 |只看该作者

好还是不好啊?
说话留一半的不是好孩纸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9-28 19:53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9-28 19:45
明月这趟出行西安之旅收获颇丰啊,不仅仅是写就这有料的游记,更是领略了古城西安这深厚的文化底蕴。赞一个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走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9-28 19:56 |只看该作者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8 19:51
好还是不好啊?
说话留一半的不是好孩纸

好的紧。俺可是好孩子,诚实厚道。最会哄女人的男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9-28 20:00 |只看该作者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8 19:5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走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明月,大杂谈需要你这样的文艺范十足、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版主,能否倾情上墙?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9-28 20:00 |只看该作者
遇见未来 发表于 2017-9-28 19:56
好的紧。俺可是好孩子,诚实厚道。最会哄女人的男人。

难怪阿飘那么喜欢你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9-28 20:08 |只看该作者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8 20:00
难怪阿飘那么喜欢你

喜欢是相互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9-28 20:13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7-9-28 20:00
明月,大杂谈需要你这样的文艺范十足、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版主,能否倾情上墙?

谢谢翰林邀请。
我闲云野鹤惯了,不适合上墙操持版务,还是把版主位置留给其他热心版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9-28 20:16 |只看该作者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8 20:13
谢谢翰林邀请。
我闲云野鹤惯了,不适合上墙操持版务,还是把版主位置留给其他热心版友吧。

OK,收到。欣赏你这份闲云野鹤的心境。。。。。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9-28 20:53 |只看该作者
好游记

我也去过西安两次,都是毕恭毕敬的心情,长安就是古时候的第一大都市,有句俗话:陕西的黄土埋皇帝。

自从有了秦始皇,长安就是古中国的标志。

没想到两千年后,竟然沦落为三线?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9-28 21: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曾在西安三个月。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9-28 21: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疏影轩主 于 2017-9-28 21:38 编辑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7-9-28 20:53
好游记

我也去过西安两次,都是毕恭毕敬的心情,长安就是古时候的第一大都市,有句俗话:陕西的黄土埋皇 ...

这是当地旅行社的导游说的,我也很吃惊。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9-28 21:3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9-28 21:07
我曾在西安三个月。

我记得你在那里还有一段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9-28 22:29 |只看该作者

山东济南府人氏。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9-28 22:39 |只看该作者

老乡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9-28 22:39 |只看该作者
山东卖大葱滴。哈一口气就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9-28 22:40 |只看该作者
山东人牙好。为毛吃煎饼的。看都白。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9-28 22:43 |只看该作者
遇见未来 发表于 2017-9-28 22:40
山东人牙好。为毛吃煎饼的。看都白。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下了。九舞晚安。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9-28 22:54 |只看该作者
疏影轩主 发表于 2017-9-28 21:39
我记得你在那里还有一段故事。


我以为你不知道或者没注意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9-28 23:03 |只看该作者
西安我去过二次,一次是联众的十年庆,一次是单位组织的。

西安的导游跟我说,到西安就是来看坟头的,确实西安的古迹特多。

不过见了实景,真的没有网上的照片震撼,兵马俑确实不可思议,却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想象,华清池只有池子没有水,回民街的小吃也是一般般吧。

很可惜没去过碑林,不过西安的碑林区是当地的教育圣地。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9-28 23:05 |只看该作者
芙蕖妹妹的游击很有功底,写的错落有致,特别是对碑林的描写,弥补了我没去的遗憾。

碑林竟然有那么多墨宝,下次一定过去看看,据说有些字碑拓帖的已经有些模糊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