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宗教
有些人慨叹我们没能像西方世界里宗教信仰的深入人心,一遇丑恶,就痛心疾首说起信仰缺失,就像啃老族一样缺啥埋怨啥、责怪起祖宗了。其实我觉得咱们的老祖宗最是聪明,他把信仰这种事当成了煮菜,花样繁多,食之不腻,你想吃什么就问你的舌尖,和你的胃口,则食之,不和你的口味,则弃之,吃什么、吃多少,都由你的饥饱说得算,挺民主的。
首先端上来的三道菜,就是儒、释、道。
人们就从色、香、味、型几个方面打亮起来了。首先要信儒,因为年轻所以要“入世”,要周游列国,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要把自己的主张与现实世界结合起来;中年了要信释,你要明白你的成就不是你的努力就能得来的,那是你上世的修行所致,你要努力的是为来世做好铺垫和准备,总之是说你的现世也就这样了,别瞎折腾了;到了老年就要信道,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要讲“无为”,有点精神你就寻个丹问个药,你就等着长寿升仙罢。
朴素的讲,这种信仰比较人性化,不光与你的舌尖有关,和你的牙口也有关,年轻时牙口好,牙好胃口就好,不忌生冷,啥都可以吃,并且要周游列国撒欢了吃;中年时你就要注意了,海鲜就啤酒你就别吃了,容易痛风,太甜的东西也别吃了,容易糖尿病,你要知足,这辈子应吃的东西已经到量了,一顿饭七分饱就行了,要给下辈子留一点儿;到了老年呢,牙也都掉了,舌尖也尝不出味道了,大米粥、小米粥、棒子面粥,无为的喝一喝就够了。
宗教是什么?信仰是什么?归其宗旨它是指导和管理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充实了,人的现实生活才不至于太不靠谱。那么,说到底,宗教信仰不还是为人“好好活着”服务的吗?那就好,大家都可以随便点菜,喜欢什么就来什么,年龄变了口味变了,你就可以换。天上人间的小姐说:都是你消费,怎么舒服你就怎么来。
宇宙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呢?如果是变化的那么从哪儿走向哪儿呢?没人能说清楚,包括宗教和科学;世界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如果变化世界会走向哪里?没人能说明白,包括宗教和科学。那么人的信仰呢?是否可以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可行吗?没人能说清楚。
你的舌尖最可靠,它明白的告诉你好吃、不好吃。以此为依据,那就吃罢,别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