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11 14:06 编辑
上个学期,参加公开课大赛,我讲的是第七课《钱》,一篇论说文,讲货币的起源、发展,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我的教学设计是,讲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篇小文,就是柳宗元的《哀溺》。让学生初步理解“钱”的两面性。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哀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小文很小,区区168字。
这篇小文,与我有很深的渊源。
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给我们找了两段文言文,叫我们练习,其中就有这段。还有一段是“齐人有欲攫金者”。结果那一年的高考语文题,文言文就考的这篇“哀溺”,我得了满分十分。
我的语文老师姓毛,是我们学校的教务主任,工作能力挺强的,我们毕业那年,准备提拔他当副校长,结果被一封匿名信告到市纪检委,说他贪污受贿乱搞男女关系等等,于是纪检委来调查,查了半年,纯属诬告,但提拔的事也耽误了,毛老师索性辞去教务主任,专门教书。这就叫“八分钱恶心半年”。不久,纪检委查案子缺人手,就把他借调来帮忙。是金子总会发光,毛老师还是有水平有能力的,在纪检委由帮忙到转入,十年之后再见到毛老师,已经是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我的作文和文言文,都是毛老师手把手教的。高考语文我得了97.5分。
毛老师真了不起。
柳宗元在“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到永州后,写了大量生动隽永的散文,包括“永州八记”、《黔之驴》、《捕蛇者说》等寓言色彩的作品300多篇,成就了他“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地位。
这篇《哀溺》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讲了一个“舍命不舍财”的故事,似乎就是个小笑话,但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我们不一定有资格笑。如果是我,一生的血汗钱在腰上,我会不会果断放弃?难说。也许我会心存侥幸:万一,我能带着钱游过去呢?
但如果柳宗元仅仅写到这里,还是写了个笑话。点睛之笔在最后: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一笔,如重锤,狠狠地砸在世道人心之上,回声传到千年之后,依然振聋发聩。
会不会有更多的钱淹死更大的人物啊?
答案就在现实中。
柳河东为文,选材根于现实,撷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或略加夸张但可信度极高,更善于挖掘故事背后的哲理和寓意,瞬间深化主题,浅入而深出,蕴藉隽永。
这篇为呼应老树先生的“读《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老树先生说:本来想建议把《种树郭橐驼传》列入中小学课本。
柳宗元的散文,是古代文言文的典范。已经有好多选入课本了,我上学的时候,就有《捕蛇者说》、《黔之驴》,至今还可以背诵。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地儿带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