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零 于 2018-7-4 17:11 编辑
谁又是救谁的神?
文/莫零
昨晚刚看完《我不是药神》,心绪难平,看到结尾处泪流满面。这部电影能叫好又叫座,还真是国内观众们的一大进步呢。
医改难,药价高,一直是全民抱怨的事实。但电影工作者们一直讳莫如深,鲜少有人敢着墨太多地尝试。贾樟柯常常挑战许多震耳发馈的社会电影,却总被广电总局扼杀在公映的摇篮里,《我不是药神》能公映,算是有关部门粉饰民主的一大功德吧!
说实话没有铺天盖地赞扬的那么好。虽然从电影海报到影片调色都大量借鉴了韩国电影,实际上离韩国电影还差了一大截。说是国内版《溶炉》的,绝对是托,要么就没看懂过《溶炉》。《我不是药神》的确突破了一般国影一团和气,理想主义的尺度,但也并没有脱离国影对社会制度浅尝辄止的临界值。司法依然是"公正"的,警察依然是"有良知"的。
让人最惊叹的是王传君,他演得实在太好。一佝偻,一窃笑,绝了!有几个瞬间,他准确地表达了吕受益这个人物的性格。既精明又懦弱,既稚嫩又老练。一开始,他套路程勇去走私药品的滑头狡黠,到被程勇拒绝后,他颓然瘫坐在沙发上,说:我是等着这个药救命的。那种蝼蚁偷生的无奈,太真实了。
程勇被假药教授威胁,决定不干了,请大家吃散伙饭,其他人都在鄙视程勇中绝然离开,吕受益试图解读出程勇的戏谑,却发现局面已无法回旋,他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程勇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颓然离开。出门时,他是唯一一个在雨中被淋得很狼狈的人。镜头给老牧师,钢管舞女郎,小黄毛都是坦然的,唯独给吕受益时,是躲闪的。更加渲染了吕受益这个人渴望活下去却又无路可走的心态。
最后程勇去医院看病情已经进入急变期的吕受益,正逢医生换药,吕受益默默从枕头下面拿出一条毛巾熟练地塞进嘴里……接着镜头一转,程勇和吕妻坐在病房外面听到吕受益撕心裂肺的痛喊声,程勇有所触动。到此时,他才真正理解了他走私来的这些药对于慢粒白血病病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吕受益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有了他,这部片子的立意才算稳了。徐峥演得好那是当然,这样的角色太适合他了。有点自私但又不失善良的小市民,这就是他一辈子都能hold住的角色。《人在囧途》里的小老板,《泰囧》里的发明家,再到《无人区》里的律师。他演的驾轻就熟,所以我对他这个角色并没什么惊喜。
跳钢管舞那个思慧,长得可真像郝蕾,比郝蕾还好看些。果然长成这样的女演员都会演戏,有很受文艺片导演的青睐。她叫谭卓,演过娄烨《春风沉醉的晚上》,娄烨的眼光一向刁钻又毒辣。
周一围算是彻底火了,他的长像年轻时不占什么优势,老了味道就出来了,跟刘德华一样。希望大器晚成之后能爱惜点自己的羽毛。
电影前半段还挺抓人的,到了后半段感觉有点疏离。程勇因为吕受益的死而良心发现重新去卖药,这个转变可以接受。但到后来自己贴钱卖低价药就有点牵强了。就算他前面赚了再多的钱,后面这样的转变也挺主旋律的。只不过有了这层铺垫,后来审判的时候才比较有说服力。话说回来,电影想要过审,不这么拍大概也不行吧。
程勇这个人物的原型叫陆勇。他自己就是个慢粒白血病患者,一开始是自己吃,后面才开始卖给病友,渐渐走向了广大病友圈。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走私印度药是合情合理的。而电影里的程勇一开始就是个潦倒的小生意人,编剧为了增加戏剧性,用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养成”了一个“药神”。不过电影本来就是是群体的艺术,总体来说这部片子瑕不掩瑜,值回票价。应当算得上是年度最佳了。
电影里有句台词: 这年头,谁家还没个病人?这是戳心的大实话。但这年头,谁又是救谁的神呢?程勇如果没有被抓,他的壮举又能坚持多久?但因为他被抓,而促进了司法的健全,那还真是救赎了许多人,这才是社会的进步。
假如年轻观众们因为看这部电影,而学会了思考,那也是这一代电影人的进步。就这一点来说,徐峥比冯小刚强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