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凝霜 于 2018-8-7 21:05 编辑
年少疏狂,尽逐流年去
——呓语其五
文/凝霜
1、訫:
自完其性,自尽其心。
更多的时候,生命里的清风明月,雨雪阴晴都应该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并非众乐乐不如独乐乐,而是惟有在直面自身心性时,灵魂才能趋于澄澈与安宁,亦即佛家所谓圆融之境。
一生漫长,懂得如何自处,才不会因为迢遥的时光而感到心乱。
2、拣择:
人生原由不得人来嫌好论坏。不可喜欢春天而不要秋天,或者喜欢夏天而厌恶冬天,亦或只要春秋而不要冬夏。怎样浪费和折磨的处境,但凡明白了,就为有益。
好运原与恶运一般可以成全人。恰如人心的两面,佛法的向背,日月的轮回。
三祖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而其实,又有什么难的。至拣择处,但有个护惜珍重之意在,便恶运亦可以与好运一般无分别。尘尘三昧,一步一履,原无非修行。
无分别心处,便无拣择,亦不复有那么多的为难了。
3、人之相与:
相与是个大课题。从修身明德至齐家治国,先贤们在这里作了太多的论述与演绎。
在中国,不管是何朝何代,要想立德立功立业,就非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不可。相与一事,兹事体大,岂容小觑?
然而,新友易得易失,愿意跟着老的,不过一二罢了。纵一生漫长,归根结底,我们能抓在手里头的感情,终究不过是几个人的事情。因此,懂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身上,才算得上是真正聪明的相与之道。
最难的想与之道,是耗费时间与精力同自己久处而弥乐。所谓有趣的灵魂,不过是懂得如何自持。
4、壮游:
诗里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本是一场壮游,些许萧索,些许苍凉。
壮游,不仅仅只是一种情怀。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大多都曾经有过壮游。如孔子、司马迁、李太白、赵匡胤、徐霞客、毛泽东…
生命需要壮游。敢于深入到大千世界中去,去感受,去思考,去体悟,这不是仅仅依靠勇气就能办到的事情。父母在,不远游的人生也许足够平和、安宁与幸福;可惟壮游才能走出生命的厚重与充实、从容与丰满。
壮游,是读破千卷书,行万里路,普阅众生,蕴厚德,养浩然之气;是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品味和收获人生的骨力与繁华。
若干年后,如果有这样的年轻人想要当我的女婿,我会优先考虑。
5、写给七大姑和八大姨们:
你们大多年过不惑,有的甚至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半辈子过去,经历了许多事情。虽然庸碌无成但也算是富有经验。往年高德劭的牌坊下插着腰一站,似乎也够资格教育人了。
但是,一个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脑子里装着的就应该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而不是六十岁的自己。这是专属于年轻人的自信。
因此,当你们趁着感情寡淡的程式化年节走访之际,习惯性以过来人的姿态“谆谆教毁”“毁人不倦”时,我想有必要提醒你们一下:狼纵使除了一身精瘦别无所有,也不会选择狗满嘴屎臭的安逸从容。
习惯性把自己的道德意志、情感喜好和价值取向强加于别人身上,并不意味着古道热肠。相反,它代表了愚蠢。只是愚蠢而已。
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归根结底,人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永远受利益的吸引和驱使,为了利益而不惜一切手段与代价。古往今来,从氏族、部落之战至王国之战,乃至阶级之战以及后来的一战、二战与现而今的各区域争端,莫不如此。
若使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除非人类退还到蒙昧懵懂的原始群居时代;而今天天朝的地沟油横行,苏丹红泛滥,假疫苗来势汹涌以及各种碰瓷当道,则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结果。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终不过是书生意气的纸上谈兵罢了。自古以来,多的是打着道德旗号干龌龊勾当之人。道德约束若果能大见成效,又哪来那么多的弑父杀君,兄弟阋墙?骨肉血亲尚且如此,遑论其他。
君子好利,当如伯阳公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方为正道。将欲取之,必故予之,予之则合矣,合则利得矣。所谓双赢,说得就是这厮。
7、合群: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活在人堆里。与人打交道的艺术,是中国人一生的必修课。而必修内容之一便是——合群。
一个在全校学生都迷恋武侠的时候迷恋诗歌的学生,是孤傲的;一个在全班同学都热衷网络游戏的时候热衷独立电影的人,是高冷的;一个在晚餐时不参与讨论家人有关墨鱼排骨汤的N道工序,边抱着碗吃饭边啃《养鸡大帝》的孩子,是个性孤僻的…这样的孩子,不合群,不会得做人,总而言之,前途堪忧。
子曰:众人和应,君子异应,圣人敌应。这个世界的维持现状,靠那些默守陈规的人,而这个世界的前进,必须也只能靠那些敢于对抗常规坚持自我的人。他们,才是这个世界前进的真正力量。孔圣的一生,便是最好的证据。
盲目合群,跟随大流,耻于坚持己见,是很多乏味人生的根源。
8、守静:
现代社会真真是忙乱不堪。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就是“忙”。
有趣的是,我们一边抱怨事情太多,工作太忙,时间不够,一边又一天天把自己变得更忙;一边慨叹世风日下,人情凉薄,一边又变得比人情更凉更薄。
时代繁华喧嚣的忙碌表象之下,是我们——一群寂寞的可怜人——穿着比钢筋水泥还厚的铠甲,互相戒备着,冷漠、不安而惶恐地看着周遭的世界。
古语云:静为噪君。
惟其静也,而后能定,能安,能生深稳沉着之文明,而非浮躁凉薄的快餐文化。
9、阅读:
阅读是一种能力,一种在现实人生重围中寻求出路的能力,至少是精神出路。
当代鲜有大师,因为当下的人精神上极少出走,甚至根本不走。一群协会的挂靠会员,一面想着指点江山,承载历史,点醒众生,一面又抱怨民众不理解自己。而那个真实的自己呢?也许连从头至尾阅读一部名著的耐心都早已丧失,遂注定只能东拼西凑鼓捣出几阵呻吟,一碗鸡汤,还美其名曰,青春文学。其实不过一地鸡毛而已。
奴隶既鲜有自己的思想,自然就轻易臣服于娱乐至死的潮流之下。
10、旅行的意义: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远行当归。重要的,不是走了多长的路,到过多远的地方,见过多么漂亮的风景,而是这一路收拾并最终带回去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