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部堂 于 2010-12-22 08:44 编辑
等待一场雪 赵军
“小雪”已经十几天了,天空依旧晴暖,看看“大雪”降至,于是期盼着今冬的第一场雪早点来临,茫茫中觉得,我的灵魂也在等待着一场雪。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蟾玉迥,清夜好重看。”下雪的日子,一切都安静下来,世界顿时失去了喧嚣。雪天,是一个乐章的休止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境界。因为下雪,什么事情都可以放下来,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人走在雪地上,身后留下一个巨大的深深的问号。然后,蹲在问号的点上默想。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此时,最好还有碎雪吹起或者小雪纷飞,把我装扮成雪人。那种万籁俱灭,“独钓寒江雪”的境界才能真正妙会。就这样,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天地间有一缕吉光,射向你的双眸,那吉光,就是你的灵魂。
想起非洲迁徙部落的一个传说,当一个人走得太久太快时,灵魂便无法跟上,人就会迷失。所以每当他们经历一段时日,就会驻扎下来住几天,无论血液中的动力如何催促他们不断地走向远方,他们都坚持等待自己的灵魂跟上来。 想起我们的古人。古人很迷信,以为人有会离开躯体的灵魂。人生病或死亡,是因为灵魂离开了,就要举行招魂仪式,呼唤灵魂归来。在我们民族残留的原始歌谣中,都有招魂歌谣。如《礼记•礼运》所载“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嗥)某复’”,其仪式是由小臣举死者衣,登上屋顶,向上下四方呼号,招唤灵魂。古老的迷信慢慢演变成为一种风俗。杜甫《彭衙行》说“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远方来客,历经艰险,剪纸为其压惊、招魂。那是多么具有人情味的风俗啊。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村里如有人上吊,抢救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爬上屋顶,高呼“xxx,回来吧!”屋下,有人接应“回来啦!”我们小伙伴一个个听得毛骨悚然,但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对灵魂充满了神秘和好奇。有时,由于抢救及时吧,还真的把xx的魂招了回来,把她抢救了过来。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当我由于生病或到野地里玩耍受到惊吓精神不振时,妈妈也会为我叫魂。妈妈让我坐在门槛上,她在门槛外用碗盛些酒,拿一张烧纸盖在碗上,然后用一只筷子在纸上轻轻地点着,一边点一边喊我的名字,“xx别怕,xx回来吧!”如此喊上多遍,碗上盖着的火纸上终于出现了一颗水珠,渐渐变大,变圆,妈妈便停止喊叫,小心翼翼地把那颗水珠滴到我的头顶,仿佛把灵魂重新注入到我的身体。我也由此精神大振。现在看来,这种做法虽有些迷信,但在那个贫困时期精神的治疗,也许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吧。至于其中的玄机,一直没有多想。但自从看了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浮士德》后,才有了新的参悟。
《浮士德》中那个灵魂险些被魔鬼米菲斯特抢走的浮士德,有无穷的欲望,恨没有腾飞的翅膀去追赶太阳,想上天揽明月,下地享尽人世欢娱,到头来,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他想要的太多,太多了,最后堕落到不能自拔。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的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一定会找到有为的道路,于是派出天使获得浮士德的灵魂,天空中响起凯歌。
等待一场雪,在这晴暖的冬阳里,等待着与我的灵魂的邂逅。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浮士德的影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天使的救赎。只有灵魂才能回答“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样以后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迷失自己。古人常用“魂飞魄散”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真是参透玄机。一个人只有魂归神聚,才能精神抖擞,才能成为完整的人。倘如一个人没有灵魂,只能称作僵尸或木乃伊。假如你感到“魂飞魄散”或“六神无主”,那么就趁着灵魂还没有散尽,还有走远时,赶紧停下来等待一下,赶紧“招魂”吧。我想那个招魂人,那个天使就是我们自己,你就是上帝派出的天使。别再急着往前赶,前方的尽头就是坟墓,别再指望上帝,上帝已经死了。停一停,听一听,你心里必有一个声音呼唤你,告诉你下一段旅程的风景,那其实就是你苦苦寻觅的一盏明灯,一根教鞭,一声棒喝,一位伙伴,一个希望……你知道的,它一直都在那里,都在默默地远远地跟随着你的身影,它要忠实地收集你一路上所有散落的东西,所以它从来走不快。
等待今年的一场雪,在雪地里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蹲在问号的点上,等待自己的灵魂,然后凝精聚神地走向新春! 地址: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赵军 邮编 213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