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家的普世价值观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将世俗欲望与纯粹的人生价值对立起来,显示出文学家追求至真至美的人生理想的良好愿望。这部作品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显示了席勒过人的文学才能的佳作之一,其中的普世价值观是那么令人憧憬、向往,然而却在与现实的碰撞中遭到极大的破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斐迪南和露意丝都服毒致死,而他们的纯洁的爱情也被追逐到一个世俗社会的极狭小的角落里,渐渐被人淡忘。席勒去世时只有四十六岁,如果他的人生之路再漫长一些,他会不会学得圆滑世故一些呢?
席勒在剧中表现了以下普世价值观。
1、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
露意丝对爱情的追求是在追求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正如她所说:“将来啊,当等级差别的篱笆垮掉以后--当出身微贱的皮壳从我们身上剥落以后--人又纯粹是人--我除去自己的纯洁清白之外一无所有,可父亲不是经常讲吗,当上帝到来之时,金银首饰和显贵头衔将一钱不值,而心却会受到珍视。那时候,我将变得十分富有。那时候,眼泪将成为胜利的标志,美好的思想将取代高贵的门第。”不论是露意丝所处的时代中,还是当下这个贫富差距加大的社会里,人的价值都在金钱地位面前受到了漠视。从某种意义讲,“人又纯粹是人”还是一种遥远的理想。露意丝是个“市民少女”却与一个宰相家的少爷相爱,注定要受苦,而所谓的上等人对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俯视、轻视和冷漠也是一时难以清除的社会痼疾。
2、对建立在罪恶基础上的功名富贵的蔑视。
斐迪南的身上更反映出他与世俗权势的对立。正如阴险狡诈的伍尔穆所说:“斐迪南那些关于伟大心灵和高尚人格的梦想,在宫廷里能派啥用场?宫廷里最大的智慧不外乎不紧不慢,圆滑机灵,能缩能伸。他年纪太轻,脾气火暴,根本不懂得徐缓、迂回的权术谋略的奥妙,野心勃勃,动辄便追求伟大和冒险。”这些评论正说明斐迪南与他的父亲封·瓦尔特宰相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根本是两种人,斐迪南追求人的正直独立,宰相却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腕爬上高位,父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冲突。
宰相认为斐迪南是个“满脑袋浪漫想法”的人,认为他坐享了父亲的荣华富贵却不会背上罪恶的名声:“罪孽不会附着在遗产上面。”
宰相认为儿子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一辈子只能在地上爬行”,而斐迪南却认为即使不能升迁,也比“围着王侯的宝座爬来爬去要好”。二人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听席勒这么讲了,相信了,也许就注定在现实中要碰壁。
3、高贵人格与卑贱本能的根本对立。
做了公爵的情妇的弥尔芙特夫人的表现正反映了这一对立。心灵空虚大脑平庸的公爵占有了她,她为了享受第一夫人的尊宠而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和心灵,忽然,她想自赎。公爵赠给她用七千子弟的生命换来的宝石,使她清醒,斐迪南拒绝与她成婚,使她更加尊重斐迪南,可以看出弥尔芙特夫人努力走出世俗的阴影。 “女人看女人的弱点眼睛就跟夜猫子一样。可我堕落得有多深啊,多深啊。”她终有悔恨交加的一天。最终她勇敢地离开了公爵的势力范围,决心用自食其力的行为洗刷过去的耻辱。
而宰相的卑劣性格是他追逐功名富贵的愿望促成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踏上了成为公爵心腹的危险之路”,因为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他要替公爵嫁掉情妇,好使公爵名正言顺地娶新人进门。他命令儿子去娶公爵的情妇,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势,这种政治婚姻在现实生活不是常常另外的方式出现吗?
将这篇作品的人物和观点与当今的现实对照一下,我们并不会感到有哪些值得乐观对待的地方。当下的生活中文学已经无路可退了。
文学家的普世价值观都是符合人性的发展的,但是,在现实中似乎行不通。于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文学家被当作“弱智或半疯”,文学被人们当作无用的东西,或者被文学从业者当作实用的饭碗。我听过不止一次了,文学从业者们坚决反对自己的子侄去学习文学专业,因为,他们认为文学家的梦想不可靠,是镜中花水中月,他们想让自己的子侄走一条更稳妥的人生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