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初恋的诗,我觉得《关雎》写得好,写出那种耿耿于怀;《蒹葭》写得好,好在写尽恋爱的远神与遥情;《摽有梅》也写得好,写出活色体香,与写心香的《蒹葭》《关雎》相得益彰。
恋情写得如此惟妙惟肖,于是能隐喻一切。"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是直接把爱情当成兄弟之情,而兄弟之情又是朋友之谊。章太炎先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个文化巨擘了吧,他论友谊清楚深刻,道出传统文化里待人接物的分寸与层次。中国传统上又喜欢以爱情比喻君臣等等政治关系。中国传统讲德治,孔子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孟子论妾妇之道,离骚满是香草美人。从这些隐喻里,可以读出中国重情的传统。
西方其实也有这种传统,以爱情比喻复杂的社会关系,比方说但丁繁多的"饥渴"的隐喻。再比如《铁皮鼓》里的暧昧与侏儒,其实是隐喻当时的多边政治关系。中国传统上多以爱情的心香作隐喻,不像《铁皮鼓》里那样重笔写体香。西方的传统显然与中国有区别。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此类,恋爱偏重生理性的体验,错把恋爱当作滥爱。还有人会过分强调物质生活,比如所谓的丈母娘认为没有房子和车子的男子不值得恋爱。这两种情况不仅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流行在三流小说里。我觉得好的恋爱绝对不会出现在三流小说里。
当然,我也不认为好的恋爱会出现在一流小说里。我压根儿就不认为好的恋爱能以小说表达出来。或许有小说读者少艾时期误以为读到了爱情,大了仍假装那是爱情,其实真不是爱情。好的爱情都说好,不好的爱情都能看出不好来,这是爱情共有的东西。恋爱一般都包括三个基本面:心理的,生理的,物质的。三方面和谐就是好爱情,至于是不是和谐,至于如何和谐相处,这个倒是真的如鱼饮水,曰"思无邪"。
二
写爱情的心香,是中国传统诗词里的主流;柏拉图之恋也强调爱情之思,却有些过分,过犹不及也。生理性和物质性可以直观,可以攀比,而心理性却任何人都爱莫能助,唯有自觉自悟。
因为是自觉自悟,所以往往产生误会,把愿望,惘然或者遗憾当作爱情。其实爱情的心香是不可言说的,一说就离题,一说就跑调。然而爱情又不得不唧唧哝哝,你侬我侬。所以爱情诗里卿卿我我,都是巧思善喻的类比,言在爱情之外,意在类比之内。也正是因为爱情之思不可言说,所以历史上的爱情诗层出不穷却不能穷尽。
"情窦初开",用这个"开"字形容爱情之思真是巧妙。天突然高起来,地突然远起来,此身伶仃其中,不觉抬脚于何时,不知落脚于何地,恍恍惚惚,迟迟疑疑,不能承受世界之轻,却愿接受万物之细。一切都在我身前,一切都在我身后,一切都在我心上,一切又都是那么遥远。
仿佛我六七岁时跟着哥哥姐姐野外过桥,桥面很宽,能跑卡车,河面不宽,一棵大树倒在此岸,浪花溅在彼岸。就是这么一座桥,我吓得爬不过去,因为我看到了桥下,河上,河底与河岸……与桥有关的一切,一时齐涌上我心头,我两股战战,浑身惶惶。这就是世界向我开放,我向世界开放。近来看到一些人瘫软在悬空玻璃栈道上,我非常理解那种惊惧,陌生的整个世界铺面而来。
这个"开"字也可以形容智力上"开窍"。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逃课,有时候能连续逃课一两个月,每次我爸爸送回学校,我都像大病初愈的样子,需要重新融合进这个世界。直到有一次,我哇哇哭着坐进教室,我眼睛看着黑板,整个教室的所有同学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突然觉得整个世界非常安静。就像多少年以后读到海子的诗"面朝大海",却看到身后以及整个世界"春暖花开"。我怀疑这就是所谓的"开窍"。
爱情,使自己眼界开放而看见自己弱小,心胸开阔而不遗巨细。若将这种阔达与遥情落实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就是美满的婚姻。爱情拾得起,婚姻放得下。
这么简单细微的意思,我是绕了很多路才悟出来的。维也纳学派的经济学我读到米赛斯,分析哲学我读到德国,最终我还是在《左传》里学到八个字,在美国制宪会议学了四个字,这十二个字道尽中西异同。我现在敢说:情为何物,我知之矣,奈何不可说也。
三
正言若反。假装已经完全明白以上说不清的东西,先回头读几句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
诸如此类的诗一读啊,眼前现出种种意象,心上生起层层意境。当此时也,或许会禁不住寻思:意象是浮在什么上的呢?托起意境的力量是什么呢?
这一股"浮力",明明感得到,偏偏看不见,生生摸不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精。中国传统诗话反反复复在强调这个可思可议而不可言说的东西。所有哲学都会浓墨重彩讨论这个玄之又玄的东西。用尽洪荒之力,最后却说,这个东西是"无",是"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种"空"或者"无",也是爱情的底色,唯有自知。"自知者明" ,一旦自知,天下事事物物,明明如水,明明如月。"自胜者强",一旦自知,自己与任何事情,任何人情,通通归心,通通归我。
"胜人者有力",凭得是霸道,"自知者明" 与"自胜者强"则是王道。这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泾渭分明,秀才遇到兵,很多人在论坛上感同身受,比如说一个人不屑搭理另一个人,觉得不值,而另一个人却觉得自己赢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双赢,是因为两个人各自采用不同的价值标准,一个要胜人,一个要自胜。爱情,也有这两种分野。
四
半缘修道半缘君
不负如来不负卿
道家求道,佛家修佛,本来也与此"情"相关。爱情,亦道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