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雲卷雲舒 于 2021-3-26 10:15 编辑
在和公理的有关偕夫人/携夫人的相关讨论中,本人一再强调官媒的新闻性行文是值得参考的范本。为什么呢?一是官媒的编审人员应该是全国性的选拔人才,他们的语文水准应该比较高;二,围绕“夫人”的有关用词,官媒一定很慎重。如果官媒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儿戏做法,估计他们官帽不保。毕竟,作为国家的喉舌,官媒有他们的政治责任。围绕“夫人”的行文遣词造句,必然十分小心。(但是语言的东西,也允许小概率错用。所以对于参考的范本如果出现大概率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值得重视的差异。小概率的凌乱使用,应该可以忽略。这一点面对语言问题,尤其重要。)
基于这样的缘由,官媒的行文案例必然是甄别偕夫人/携夫人的微妙用法的可靠参考范本。所以,向官媒学习这类词汇的有关用法就顺理成章。具体你能不能学到其中奥妙,这个完全在你自己。但是就算学不明白,这个并不是你质疑官媒没水准的理由,还是要多检讨自己。官媒的语文若不可信,大概没有谁的语文水准在实践面更可信了。
本帖为了向官媒学习,首先需要遴选案例范本。于是本人通过百度,对于偕夫人和携夫人都随机找到10条官媒新闻报道中的例子(百度搜索前十顺位选取),并做了简化避免名讳,从而方便比较。对这些案例,如果多观察一番,也许就能找到这两个词汇的使用差异是什么。
携夫人的十个案例: 1, 阅兵流程中,携夫人登城楼 2, 携夫人抵达刚果进行国事访问 3, 携夫人出席阅兵庆典 4, 携夫人欢迎总统访华 5, 携夫人出席晚宴 6, 携夫人抵达杜尚别出席会议 7, 携夫人访美——史上最全第一夫人美丽蜕变历程 8, 携夫人出席晚宴 9, 携夫人迎候嘉宾 10,携夫人抵澳出席峰会
从十个案例可以看出,携夫人多用在一些礼仪性较低的场合。比如阅兵流程,出席阅兵庆典,出席晚宴,出席会议和峰会。这里面出席会议和峰会,也许算是工作性质会议,夫人的存在度偏低,携是合理的。比较奇妙的是有一个案例(7)是携夫人访美,这一看很惊诧,怎么能够这样用词,应该是偕夫人才对啊。但是一看后续内容原来要说的是第一夫人的美丽蜕变,侧重说夫人,而出访则不是重点了,那么携夫人应该是合理的。所以如何用词,需要看报道的侧重内容是什么,并不能一概而论。还有一种状况需要点出来,那就是4/9两个案例,这里出现欢迎总统和迎候嘉宾的两个词汇。这里为什么使用携夫人呢?搞不懂,但是如果和下面的一组例子对比一下,也许事情就清楚了。
偕夫人的十个案例: 1, 偕夫人下飞机,互相搀扶 2, 偕夫人参观某地,夫人获赠礼物 3, 偕夫人迎接贵宾 4, 偕夫人迎接团长及配偶 5, 偕夫人出席开幕式 6, 偕夫人迎接外宾 7, 偕夫人开启美洲之行 8, 偕夫人同来宾合影 9, 偕夫人抵达特多,总统迎接 10,偕夫人出席欢迎仪式
这十个案例可以看得出,偕夫人多出现在礼仪性意义较高的场合。比如参观某地,迎接某某,出席开幕式,出席欢迎仪式,出访,合影等。这些都是相对单纯的外交礼仪性质的活动吧。偕夫人显然是合理的。特别之处是案例(1),偕夫人下飞机。这个互相搀扶的意义更明显,显然偕比携更恰当,回归了字的本意。
这一组有一个重点现象是“偕夫人迎接某某”这个格式出现了3次。这个是不寻常的。但是为什么在第一组例子里,出现迎候和欢迎的用词的时候,就是携夫人,这里迎接某某的用词伴随的则是偕夫人。这是为什么呢?玄妙何在?本人也搞不懂这里的微妙差异。但是显然,这两组随机例子给出了差异用法。
如果没有更多破坏这种差异表现的官媒案例出现,这种差异就是重要的用词差异所在。人们可以不解其意,但是显然在官媒而言,这里面是有他们的用语区分的。要强调的是官媒的语文权威意义,一般来说必须需要尊重。当然也必须指出,如果要找反例,比如“偕夫人迎候贵宾”,或许会找到。但是需要指出这里应该有概率意义。那就是在随机的官媒新闻查找中,这种案例的出现比例大不大。如果不大,那么反例的意义大概可以忽略。
总之,从官媒的有关案例来看,偕夫人和携夫人的使用需要看场合,以及看报道的内容侧重。适合场合,适合新闻内容的恰当使用,才是合理使用。这个不一而足。所以要想找到什么明确的使用规律,根据官媒的有效范本,仔细琢磨琢磨也许会有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