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去乡下,先去我弟弟家,再去她表姐家。
去表姐家是包白粽,也叫三角粽。去包粽子却并不是要吃粽子,我们还带了两盒商品粽和镇宁六马我弟家老哈果园亲摘的蜂糖李去。一个心血来潮亲手包了几个,不小心被他们知道我会包粽子,几十年来,没人知道我会包粽子,快捷还规范。吃李子、包粽子、说闲话;就说起我好像50多年前就吃过这李子,那时候没有蜂糖李一说,也不是在镇宁六马。是在黔西南安龙。一条小(路)的边上有一株李子,果结的多还大,却没人去吃,都说那是苦李。
父亲单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李子树,那是解放初期栽种的。到我能上树摘李子吃的年龄,都还是在丰果期的老李子树。从李子核还白色没有变硬开始吃起,到4月李子成熟也就造光了。唯独不远处,去上学的山道旁那颗李子树上的李子没人去动,因为咬一口,嘴里要苦上老半天。我这人嘴馋,比一般的孩子要馋许多;那一年的端午,实在是经不住诱惑,摘了几个熟透的苦李,拿在手里把玩良久后,在苦李上咬开了一个小洞。哇塞!竟有如蜜一样的果汁流出来,流到嘴里。尝尝那没有变得特别软的,也都那个好吃!和现在的蜂糖李一样一样的!不仅仅是甜,还有一股子蜂蜜一样的香味。兴许就是因为嘴特别馋,我的味觉记忆也是特别的好。后来,我家后面阿江家有了两颗晚李子树,味道也是一样的好;只是一定要等到端午前后,李子离核(李子核和果肉有所分开)了才好吃。
现在的蜂糖李是不是那个道旁苦李不得而知。可以肯定,其味道和成熟期是一样一样的。关于蜂糖李,近来有许多传说,相对圆满的如此这般说:据考证贵州六马蜂糖李起源于夹道村磨也组(与六马镇的弄袍村相邻几公里),最后移栽嫁接至六马镇的弄袍村。相传蜂糖李母本之树上方有蜂巢一个,长年有蜂蜜溢出顺树干滴于树根,根系将蜂蜜之精华吸入转换,当地村民发现其果又大又甜,味道堪比蜂蜜,故而称其为蜂糖李,后被有心之人移植嫁接至弄袍进而至板乐、果园等村,方有今日之六马蜂糖李。据统计,弄袍村目前现有20年以上树龄实生苗移植蜂糖李55株,皆是近年六马地区发展蜂糖李繁殖嫁接苗木采集接穗的母本源,也便成为了六马蜂糖李的源头之所在。
弟弟家果园里的蜂糖李和别人家的一样,都是在桃树桩上嫁接的。可是,口感味道和我先前去过的别家不一样。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同一座山,这面坡和那面坡种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得加上人的因素才能决定果子的品质。咱们家的这个测量过,硬果含糖大于16,软果可以在20以上,所以蜜样香,比蜜甜。大河雾气在咱们家果园这里正好,所以果大汁多。这一带,好果子挺多,别人家也有;不是这一带恐怕是种不出六马蜂糖李子喽。以后你看果子呢就早些来,吃果子这个时候正好,个中缘由朋友们不用去猜,网上说的蜂糖李六月中旬才成熟是一个谬误。
和弟弟去山上摘了会儿李子,事实证明,玩玩可以,咱们还真干不了这活。我说想去大河里钓一次鱼。弟弟说大河里有多种特殊的鱼,蛇皮(纹)鱼等等,而有一种鱼千万不要用手去抓!他说的是镰刀鱼,当地也叫锯鳍鱼,其实也就是刀鳅。正午去钓鱼,也就是闹着玩,加上气温之高,河谷里常人是难以耐受的。不曾想,还真见着了刀鳅,蛇纹鱼。就鲫鱼也很特别,灰黑色厚嘴唇。还钓到两条白鳞餐条,体型像猪嘴鱼,胸部比猪嘴鱼宽扁,没有黑色斑点。有个老渔翁过来看了说“你今天运气真好,钓到的鱼都特别好吃。还就马口鱼差点。”
妈耶!马口鱼可是我吃过的第二好吃的鱼啊!最早的时候觉得大鲤鱼最好吃。后来觉得鱼仔最好吃。再后来觉得鲫鱼特别是瓜子鲫最好吃。有了白条马口以后,前面的不怎么好吃了,猪嘴鱼好吃,马口鱼可以排第二。算了,这鱼咱们不吃,吃完有损咱们美食的排序;侄女还在奶千斤,开车倒回去,给侄女熬汤喝。回头想想这个李子,过去认为冰脆李最好吃。后来觉得那个道旁苦李最好吃。再后来觉得阿江家的晚李子特别是在端午离核以后最好吃。这有了六马蜂糖李,前面的不怎么好吃也吃不上了。俺弟弟老哈果园的蜂糖李好吃,排他第二。上哪儿去找第一呢?!
为了避免朋友们说咱广告之嫌,我用个特别的李子把联系电话给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