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宫飞燕 于 2010-12-24 20:03 编辑
又留下一篇~
站在历史的时间上(原创)
虽然我们曾经各为其主、刀兵相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走到了一起,融合为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别管是蒙古人、鄂伦春人、傣人、回人、还是满人、汉人、锡伯人......我们在中华大地上相亲相爱,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并占有,将其原有政权解体,使其国归于侵略国统治下,即为亡国。
蒙古建国元,满族建国清,元灭亡了宋国(当时的汉文化区域版图),清灭亡了明朝(当时的汉文化区域版图),侵略与被侵略之间是国家对国家的关系。
元朝时有原属宋国版图内的人做了官。我们转移到英国对香港的殖民角度来看,香港人做了英国在香港殖民机构的官,这不能说明香港就因此不再是被殖民地了;反过来看汉文化版图内的人做了蒙古殖民者的官,但已经亡国的汉族后代及其国土仍是在被殖民中。
清朝时期也是同等的状况,不代表原属明朝版图内的人做了清朝的官就代表被殖民的关系改变到非殖民的状态了,当初的侵略者仍是政权及民众、土地的统治者。
元被明朝所驱逐,后被清所吞并,在清朝时,蒙古成为满清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依附的民族,而满清后来被国民革命所推翻并接收了清时期的所有版图及民众。到这个时期,原属宋、明两个时期版图(以汉文化为主)下的民众才真正脱离了被殖民的状况,反而兼并了当初的侵略者土地,并共同在新的时期里组成了新的国家。
中国宋代时期文化科技都十分先进,在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对后世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正由于物质水平的满足导致了向精神方向的强烈需求,文学艺术成为当时的主流,在政治上特别重用、依赖文官、轻视武治,而由于出现了改良儒教思想的运动,将儒家思想教条化,直接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就更加忽略了对军事的关注,成为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在军事方面的发展处于停顿甚至倒退的状态中。
宋朝这样过份重视文艺的国家被一个当时的军事强国灭亡也是想当然的结局了,这也说明仅有经济实力而不注重军事发展,遭遇外侮便会难堪其敌。到了明崇祯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更为加剧不已。李自成的农民军灭了明朝,却不料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从此再次被外国奴役。
元朝时期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也没有对汉文化地区进行强制改革,所以在进入明朝后,汉文化没有受到过多影响而大为改变。但到了满清时期,满族文化就对汉文化地区的习俗进行了强制性改革,例如男子剃去半边头发留辫,改汉服为马褂、旗袍,筝、琴所传达的清思雅韵则被喇叭、唢呐等喜庆热闹替代。
中国的文化基础以汉文化为根本,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做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之久。由于几次亡国,尤其是满清文化对中国汉文化的改变极大,在服装、发式、音乐、建筑上逢迎满人习俗,致使原有的汉文化被改变形态或消失成为历史。
满清时期对汉文化地区的服饰、音乐、建筑都有很多影响,但自身文化薄弱的根基无法全然撼动汉文化庞大的体系,表面上满族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书法、文化学习等诸多方面满人反而向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学习,例如汉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就被满清传承下来,如在宋时期开始推崇的中庸文化在满清时期就被大力提倡了。在文化上有了一席之地,懦弱的汉人似乎很易于适应环境而自然生存,或许,这也是性情柔和其实骨子里顽固的汉民族始终没有被外来武力和文化彻底摧垮的原因吧。
讲一讲中国是否亡国是为了客观面对历史,但同时也证明中国虽多次被奴役,但文化精髓始终不被异族文化吞没,反而对异族文化产生了兼容、相融、潜移默化的作用;前北魏鲜卑氏的消失就是被汉文化吸引进而学习并通婚,导致最终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满族文化如今也在逐渐式微,原因也是被汉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
曾经有一个满族人骄傲地对我说:“我是中国人!”毫无疑义,她从根本上已经接受了做为中国一分子的态度。就象美国(美国曾侵占和强行购买了墨西哥的大片土地)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一样,人民接纳了自己在国中的身份,他们就都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如今的内蒙古族和满族都认可本民族和所在的地域属于中国,自愿接受中国的管辖,那么他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从前,这五十六个民族有些曾经是不同的国家,也曾经有过相互战争、奴役的时期,但如今它们走到一起,归附于一个制度之下成为了一个大国家。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历史就歧视今天的国民不同民族,应以今天的立场来看待今天的相融,用过去的立场去回顾过去的对立;尊重历史,我们才能客观做人;接受事实,五十六个民族如今是亲亲热热的一个家,都是中国人!
2010年12月24日18点59分秋色论坛/注册名:蓝色天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