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这篇自发自愿甘心要写的影评拖的时间有点地久天长了,但我还是不能忘怀第一次观影结束后在心中涌起的那份澎湃和感动——总算按规划行动,在这个周三的寂寞夜晚,端坐于床专心码字。
第一次看《地久天长》是三月二十四日下午,一个全世界都很忙碌的周一的下午。因为调休,我非常奢侈地花三个小时独自去看了这部电影。在看这部电影的前两天的晚上,我刚看了一部热映中的非常之烂片,看完那部烂片回家,我几度拿起手机想发朋友圈骂它,但想到每一个导演和每一位演员都有他的不易,我就用后天修得的非常之毅力克制住——观烂片不语是一种境界,我必须提升这种境界。提升境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前周六晚上连夜下单买了下周一下午看《地久天长》的电影票。
我为什么要这么啰嗦地介绍这个背景呢?因为事后反观,我发现我第一次看完《地久天长》之后之所以那么激动和感动,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前两天看的烂片忽然之间大幅度拉低了我的鉴赏水准,就好比一个刚吃了一颗苦药的人,你这时候给他喝只放了一点儿糖的水,他也会觉得能甜到天上去。扯得太缥缈了,我希望我能中肯地评价《地久天长》,毕竟在那个周一之后的周六晚上,我又很奢侈地花三个小时去看了第二次。
《地久天长》是一个非常中国的故事。从具象的点来讲,它有点小,甚至可以说有点狭隘,因为它主要就是讲述了刘耀军和王丽云这对夫妇的失子之痛。但是以这个点辐射开来,它展现了时代剧情。刘耀军和王丽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沈英明、李海燕(兼上司及同事,后来其实也是冤家了)他们是知青,经历了下乡和返城的酸甜苦辣。他们还经历了“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时代。王丽云怀了二胎,夫妻俩本也打算靠躲藏或罚款的方式来保住孩子,但还是保不住——刘耀军虽然懊恼地一拳砸在了墙上,但妻子王丽云还是不得不乖乖跟着计生办主任李海燕去把孩子做掉。刘耀军的拳头砸出了血,但他根本来不及体会疼痛,就不得不赶紧跳上车陪着王丽云去做手术。当然,刘耀军王丽云和他的朋友们还经历了严打。喜欢穿喇叭裤赶潮流的新建就因为聚众跳舞而背负了一个聚众淫乱的罪名锒铛入狱。他的胖女友美玉心里很委屈,但那又怎样?除了把一堆蹦嚓嚓的磁带拆个稀巴烂然后蒙被大哭一场之外,她根本没有办法把新建从牢里解救出来。不但解救不出来,去探监时还得嘱咐新建好好改造。而新建呢,开朗活泼喜欢跳舞的新建几乎已经死了,他只会挂着一脸痴呆笑意说:我在这里挺好的,***对我不打不骂,我一定好好改造。
个人是根本没有办法对抗时代洪流的。在国家、社会、政策、时代这些大而又大的东西面前,个人真的就是如草如芥,如蝼如蚁。哀愁就是这样如水如流如浪,一波波在电影里涌现出来。
再后来,刘耀军和王丽云的独子刘星出意外被淹死了,是和他们的好朋友沈英明、李海燕的儿子沈浩一起去水库玩耍时淹死的。是沈浩怂恿刘星去到水库去玩的。沈浩还推了刘星一把。
独子死了,王丽云也因为上次的堕胎手术失去了生育能力。计划生育让人到中年的这对善于隐忍和承受的中国夫妻的世界天塌地陷!还不够。紧跟着又一个新的大时代来了,王丽云下岗了。没有办法责怪谁,不能怪朋友(沈英明、李海燕夫妇),不能怪孩子(沈浩),不能怪时代(严打、计划生育、下岗…),但他们却一直无法从悲痛中释怀。当新年的烟花燃起,他们紧闭门窗把自己关在暗沉沉的屋子里,惟愿这人世的欢庆,离我远一点儿再远一点儿,与我没有任何关系。电影中一次次出现的刘耀军喝酒和抽烟的镜头,他的苦哈哈的倒八字眉,他吞咽苦酒和吞吐香烟的样子,无不充满了哀愁。电影中一次次出现的王丽云端坐沉默的脸,没有过多的台词,也没有过多的表情,但也无不充满了哀愁。
时代跌宕其实很容易让人活不下去的,但刘耀军和王丽云选择了背井离乡活下去,因为除了被浓烈的哀愁裹挟,他们一直都——胸中有爱。
他们没有责怪沈英明、李海燕夫妇,更没有责怪他们的孩子沈浩,还关照沈英明夫妇千万不要把刘星死的真相告诉浩浩,不要让这阴影影响浩浩的成长。他们失去爱子又失去工作之后,从北方逃离,搬到了南方渔村。他们收养了一名长相酷似刘星的养子,直接把他喊作星星。他们就像强行被移植的植物,在陌生的土地上,带着一种自虐的态度却又怀揣着满腔爱意顽强生长。然而,养子不愿意充当情感的傀儡,再一次抛弃了他们。面对养子的决绝,他们还原了他的本来身份,并且诚挚地道谢——谢谢你这些年把自己当成星星,让我们高兴。
时光就在这充满爱与哀愁的日子里地久天长地流逝,其间,王丽云也曾留下遗书赴死,被刘耀军抱着一路奔到医院救了回来。然而,他自己却经常独自去浪涛拍案的海边喝酒,孤独的海,孤独的人,孤独的酒,孤独的爱与哀愁,没有台词,没有呼号,静默地地久天长着。
下面说一说《地久天长》的表现形式吧。这是一个剧情简单的故事,但跨越的时间长度较大。电影并非直接切入平铺直叙,但也不是中规中矩的倒叙,它是顺叙和倒叙混合的,且没有时间字幕的展示。所以,如果不投入去观看,很容易感到困惑。但是,导演深刻地相信了观影者的逻辑梳理能力,我非常感谢他的相信。我觉得这种需要观者全程参与、思考、判断的表现手法非常好,它给了我足够的思考空间去与剧情主题引起共鸣。
然后不得不提的还有男女两位主角的演技。王景春和咏梅,柏林得银熊奖的两位,那真的是,行云流水演得太好了!没有过多的台词,甚至没有过多的表情,总是沉默,总是静止,但就在这种收敛和克制中,释放出的爱和哀愁,就像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震撼人心。比如故事最后,已经老去的刘耀军和王丽云回到了北方的故乡,他们去给儿子刘星上坟。已经两鬓苍苍的父母,去给永远停在了十二岁的少年儿子上坟,坟头的衰草和乱石,显现了岁月的苍茫和凄哀,而世界不语,一如这静默的墓园。老夫妻拔去杂草,摆出果子,倒上酒,燃上纸钱。整个过程,只有刘耀军平静地说了一句台词:儿子啊,爸爸妈妈来看你了。
夜都渐渐深了,但我还没写完。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我看了两遍《地久天长》,那是因为,通过第二遍观看,我依然感动它能感动我的地方,但却也看出了有两处似乎可以商榷之处。
首先,我个人觉得故事中设置沈英明的妹妹茉莉这个角色,且还让茉莉出国前跑到南方去找刘耀军,还和他发生了一夜情,还主动说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送给他和王丽云——我觉得这样的设置有点无厘头。第一,刘耀军和茉莉没有发生男欢女爱的感情基础,就算茉莉年轻时候当过他两天徒弟,也不代表他俩早已于婚外生情。第二,刘耀军痛失爱子,与王丽云逃离故乡,躲到渔村相濡以沫,在这样的大剧情之下,实在难以想象他怎么会有闲情闲工夫与突然来造访的茉莉发生一夜情?他不会想到王丽云吗?他说他和王丽云都是彼此为了对方而活着,那他怎么和茉莉干得下去呢?至于茉莉怀孕,还要把孩子送给他们夫妇,那就更扯了。是为瑕疵之一。
另外,剧情后段给出了刘耀军夫妇应沈英明之邀约,回到故乡与弥留之际的李海燕见了面,了了她的心愿。成年后的浩浩也向刘耀军夫妇袒露了心声,刘耀军夫妇表示早就知道真相。然后刘耀军夫妇就去给刘星上坟,然后又接到浩浩电话,说他生了儿子,他们上门去祝贺。总之,《地久天长》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很克制,但到了最后,有点煽情、甚至有点假装地在推送爱意——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观影情绪,毕竟这是一个比较悲情和沉重的故事,所以到了结尾,堆砌大量的温暖来让观众觉得好受。可是,这样的话,就弱化了这地久天长的爱与哀愁的凄美感和沉重感,而且从逻辑上讲,刘耀军和王丽云用了大半辈子都无法释怀的爱与哀愁,怎么就会在突然之间,一切都冰释前嫌了呢?所以,对于这样的暖心大结局,我表示理解导演的用意,但也持略不欣赏的态度。个人觉得,到给刘星上坟,刘耀军和王丽云对坐坟墓两侧,面朝墓园,背朝观众,以静穆庄严的墓园和爱与哀愁丛生的人世做对比,给出字幕——地久天长,so long,my son.我觉得这时候结束电影,也许效果会更好。毕竟,影像表达和文学表达还是有殊途同归之处,我们需要一些自省、甚至清高的态度去保持和尊重自我的表达,在那种全身心投入的表达中,我们可以努力试着忘记读者和观众。当然,我也明白,从现世的角度来看,我这样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点荒唐和奢侈的。
谁说不是呢?比如我花了大半夜来写这个一毛钱不赚地久天长的影评,难道不也有点荒唐和奢侈吗?但是,我多么快乐。
啼妃 2019.4.3
|